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顽帝 > 大明顽帝辛宸(23)

大明顽帝辛宸(23)(1 / 2)

他身为东宫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与民争利只会被御史们逮着弹劾,让皇家工坊负责研发产品,民间商户接单定制,这才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几家制衣坊的东家收到东宫太监的邀请函,先是吓了一跳,再仔细看看,是东宫有请,不是东厂有请,就松了口气。

小太子的大手笔他们也是有所了解的,只是跟会试有关的一向都是文墨书坊行业,跟他们制衣坊是八竿子打不着,突然被请到皇庄来,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等看到了小太子让人展示的会试考生专用套装,从亵衣亵裤到棉袍棉靴,发冠腰带,一应俱全,虽然款式有点普通,用料也不算上乘,但对于应试的举子来说,已经是十分体面的保暖套。

何况除了这身会试套装外,还有专门参加殿试的进士套装,就比会试举子套装要高档得多,那是要穿着在保和殿应试面君的礼服,已经有点官服的性质,自然做工要精致得多。

至于最后打马游街的三甲套装,就只给这些人看看,全部由尚服局的宫女们亲手缝制,并不假手外人。

朱厚照让制衣坊的人看了宫女们打样的套装后,就安排他们投标接单,由宫女们分组指导和监工,务必在会试之前完成。

以最小的本钱,博最大的利润,四两拨千斤的技术,大家都想要,可真正能做到的,世所罕见。

深受震撼的户部尚书周经,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打开,感觉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洗礼,在进入贡院命题的环节,毫不犹豫地提议:

这次会试,考一考举子们的经济之道如何?

李东阳摸摸胡子,十八位同考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提出异议,只是开始挖空心思想,如何能把这题出的更实用,更刁钻,更能选出那个未来可以帮他们接受小太子挑战的同僚来。

兵部员外郎赵璜自从去年从杨廷和那接了小太子要求的以羊换马的任务后,就一直被马政和经略草原之事愁得头秃,干脆就借题发挥:

周天子之田方千里,号称万乘,万乘之马皆具,又有十二闲之马,而六卿三百六十官,必皆各有车马,车马岂不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其牧养之地又几何,而能容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马之法又如何?今天下广矣,常患无马,岂古之善养马而今不善乎?宜有说以对也。(注2)

户科给事中赵士贤,提议以晁错《守边备塞疏》,论当世之边防策略。

翰林院修撰刘春出的题目倒是中规中矩,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注3)据此以议礼。

周经则很是简单粗暴地从贾谊的《论积贮疏》中摘取了一段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不成?以论经济之道。(注4)

李东阳十分欣慰,作为小太子的老师,本届科举会试的主考官,他给的是策论题目:君子中立而不倚,完美收场。

刚刚享受了京城贡院贴心暖心服务的一众考生们,看到题目后,先是两眼发直,继而这气死风灯咋就这么亮呢?亮得连对面考号考生脸上流的泪,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想必,自己也一样。

今年会试提供的草稿纸质量真好,十分贴心,一边做题一边擦眼泪的时候,刚刚够用,巡考的考官路过时,还很关心地问需不需要追加草稿纸

原来今年会试提供这么好的待遇,就是怕我们落第后连衣服都没得穿吗?

看来是因为吃得太好穿的太暖,以至于我只能在考号里坐着,看考题。

没冻着没饿着没臭着没生病的考生们,在享受了有生以来最为舒适的一次考试后,依然面无人色地离开考场。

甚至有相识的同乡好友,一出龙门相遇后,就执手相看泪眼,抱头痛哭,相约下科再会。

最终,弘治十二年己未科,一甲三名,二甲九十五名,三甲二百零二名,总计三百人。(注3)以参考举子三千五百名计数,录取率为百中取八余。

会试张榜,贡生第一名伦文叙,第二名王守仁,第三名唐寅。

等待他们的,是最后殿试的决赛,决定状元花落谁家。

作者有话说:

出题的时候,满怀悲愤地想着今年的高考题,物理:某些鱼类通过调节体内的鱼鳔体积调节浮沉求鱼静止于水面下H深度时,鱼鳔B室内气体质量?还有语文:根据红楼梦给匾额起名给予人的启示作文还有围棋的先手妙手俗手等等,大哭!

因为试题得写清楚了,要不就无法体现考生的悲愤,所以引用都在标注中,大家不喜欢看这类的可以跳过不看。

注1:试题出自《篁墩文集》卷十

注2:这是宋代考题,出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3:出自《礼记乐记》

注4:原文出自贾谊《论积贮疏》,题目为杜撰。

注5:出自《山东明清进士通览明代卷》

求收藏一下我的预收文,进入专栏可见:《不肖帝(快穿)》、《穿书后我祸祸了七国国君自立为王》(简称祸国女王)、《救命,数理化它们成精了!》

第三十六章

第三名啊!也不错!

朱厚照知道这次会试成绩的时候,还特地找李东阳去请教了一下,问及这三位的成绩排名,连阅人无数的大学士李东阳也赞叹不已。

若是换在任何一年大考,三人都可为魁首,可惜同在一年,亦是难分高下啊!

朱厚照这才知道,原来在阅卷期间,考官们就为这几位的排名争吵了好几次。时年伦文叙三十一,唐寅二十九,王守仁二十七,都是俊杰之才,当用之年,无论哪一个,一旦高中,都会很快进入大明的朝廷中枢。也正因为如此,起步如何十分关键。

各个考官都为自己看重的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吵得李东阳头都大了一圈。

若论礼论君子,王守仁的文说理措辞精深典雅,抑扬曲折,无不在题中,为论学者可以观矣。就连李东阳、刘春、林廷玉这样的大学士,也对他的思辨理学而惊艳,可见未来的心学大家,在这次考试中的确发挥出超一般人的水平。

若《论积贮疏》,谈及经济之道,唐寅的文辞优美,又不失务实之道,可见他虽然擅长书画诗赋,可毕竟出身商户之家,耳濡目染,对经济之说见解独到,也令诸位考官耳目一新。

这届考生享受了有史以来最舒服的考试环境和考场服务,也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难题,可照样有人脱颖而出,艳惊四座。

就像后世有人说,有的人考100分,是因为只能考100分,而有的人考100分,是因为卷面满分只有100分。

以往八股开题套路化的考试中,举子们只要熟读经文,多背些程文策论,考试时只要对上考官的口味,也能有机会得个好成绩。

而这次六部联合出题,又被周经开了个好头,就各显其能,按照本部的要求和时务出题,将一众尚未踏入官场就被考题考得欲生欲死的考生折磨得不轻。

可再难的题,同样有人能拿高分。

最新小说: 在她幸福的影子裡,我被他用到壞掉 女神的全职兵王 仇家之子(短篇高H) 惭愧 精神病与杀人犯(1v1) 自慰手淫摘抄笔记 从夜的命名术开始 旧时新忆 白玫瑰/沉香屑 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