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舶司提举,兼晋江县知县杨帆,三个月内马不停蹄,杀得人头滚滚。
据当年的州志中记载,死于此案中的大小官员共计六十八名,商人、士绅被斩首者,合计一百三十五名。
被牵连处罚的官员、士绅、商人,以及其他人等,加起来有一千七百多人,涉及层面之广,处罚人数之多,堪称福建行省自大明建立以来的第一案。
杨帆此举也搞得福建行省很多官员惴惴不安,数次向福建行省布政使上书,可杨帆有皇帝背书,还有燕王朱棣撑腰,就是布政使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过好处也有很多,杨帆的雷霆手段,彻底扫清了福建行省,尤其是泉州府内走私的利益团体。
在这个过程中,杨帆还遭遇了两次刺杀,险些丧命,不过最终杨帆都化险为夷,他那一身力气与武艺,真不是一般的刺客能对付得了的。
海运走私的利益集团被清空,杨帆也终于能施展拳脚,开始了海运贸易大整顿。
杨帆推出了“商人牙行”与“抽分制度”两个杀手锏,这前者针对的是商人。
将有能力出海,有心思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统筹起来,发放官府认证的印信。
印信每一年审核一次,重新续约,得了印信的商人可以对外进行海运贸易。
贸易所得扣除要交给官府的赋税之后,其余的利润都归于商人的手中。
这一制度一提出来,瞬间让那些畏惧杨帆,暗地里祈祷杨帆被找上自己的商人原地复活。
商人的嗅觉最是敏锐,杨帆这法子能让他们获得巨额利益,他们能不心动?
故杨帆这告示贴出去当人,先是泉州府的商人闻讯而动,然后整个福建行省有本事的商人也都陆续赶来。
杨帆派人审查其资质,严格把关,最终第一年一共选定了二十二名商人,发放印信。
在“商人牙行”制度上,还有一个“抽分制度”,即商人从海外贸易得来的货物,要由官府先挑选采购,价格与市面上相当。
这制度虽然隐含着不小的隐患,会增加官商勾结的可能性,却又是无奈之举。
杨帆在福建大开杀戒,那些被斩杀的官员虽然死有余辜,却难免让其他官员物伤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