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在辽东大刀阔斧地整顿军务,效果显著。
随着大量的害群之马被肃清,能者上,无能者下,辽东各卫所的军容为之一新。
不过,杨帆更令百姓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对待匠籍百姓的态度上。
杨帆命人收集匠籍百姓的意见,并签署联名请愿书,听说还要将请愿书,送往应天。
多少年了?
从元朝到大明,何时有人管过他们匠籍百姓的死活?沉重的赋税负担压在肩上,官员把头肆意盘剥,做不完的工,逃不掉的命,使得匠籍百姓彻底失去希望。
等了多少年,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愿意为匠籍百姓说话,给他们一个奔头,谁能不感动?
便是那些不是匠籍的百姓,也打心眼里记住了杨帆的好,竖起大拇指称赞。
黄昏,红薯正在一家布匹铺子里挑选料子,马上就要到夏季,杨帆府上也需要新的料子做衣衫。
本来这些事应该是府里的主母来张罗,可是安庆公主从小锦衣玉食,哪里懂这些?所以很多琐事,都由红薯来办。
“红薯姑娘您看,这是咱辽阳今年最流行的飞云纹,您看这花纹这纹理,一等一的好!”
铺子老板知道红薯的身份,卖力地介绍道:“飞云纹如果您没看中,请看看这边的布料,上好的蝉翼纱,不好您来找我……”
老板滔滔不绝地介绍,红薯挑选了一阵,让他将方才介绍的料子都取一些,买回去。
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他就喜欢红薯这般大方的主顾。
为红薯裁剪了布料之后,老板让仆从将布料都送上了车,然后亲自送红薯出门。
“红薯姑娘,下次您有什么需要的,派人来说一声就好,在下带着料子去府上。”
红薯微微一笑,说道:“那怎么好意思呢?这一来一回吴掌柜的生意岂不是耽搁了?”
稀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