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蓝玉北征,朱棣在军中学了不少真本事,奈何北元王庭被灭,纳哈出也被杨帆打得直接病故,金山纳入大明的领土。
朱棣有力没有地方用,加上蒙古内部出现两股势力,打得难解难分根本无力来威胁大明的北疆。
北平,已经没有了朱棣施展才华的手段,安南,才是朱棣的新舞台,新战场!
见朱棣心意已决,李景隆不再劝说,他也为朱棣找到了人生的新志向而高兴。
三日后,新都的开工仪式在燕王府开启。
杨帆、朱棣,还有赵俊、李靖等人齐聚。
由于前期准备的充分,开工仪式后当日,整个北平城便开动起来,风风火火地营造新都。
工匠的热情高涨,工役们亦肯尽全力,这一日的工程进度,堪比以往工程进度的三倍到五倍之多,工匠们心里想的,都是赶快营造完新都,获得匠籍改革,让子孙后代有个盼头,因而工程进度的神速令人惊叹。
转眼间,北平就进入了十月,金秋送爽。
这一日,工部尚书赵俊与钦天监的李靖来找杨帆,向杨帆辞行。
赵俊在北平待了几个月,瘦了两圈,人黑得跟黑炭头似的,此时他的脸色复杂,说道:“杨大人,我等今日就要离开北平,这北平已经不再需要我二人了。”
闻言,杨帆诚挚地说道:“两位大人数月来尽心竭力,为新都营造付出太多,这样,本官设宴,为二位大人践行,之前杨帆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还请二位见谅,毕竟新都营造事关重大,满朝文武之中,两位大人是吾最能信得过的。”
赵俊摇了摇头,笑了:“你杨大人非要跟陛下要人,让本官来的时候,本官的确有怨气,不过此行算不得白来,本官大开眼界!”
李靖抚须而笑,道:“这个老夫可以证明,赵大人将你杨大人的政令每一条都仔细研究,尤其是你的‘预售制度’,堪称神来之笔,这下工匠与工役们的工钱有了,这建造的速度堪称神速!”
“老夫觉得这新都,用不了五年,或许四年就可以建造完成,到时候老夫与赵人也能借着你杨大人的光,名留青史,哈哈哈!”
杨帆三人在北平数月,早就没有了什么矛盾怨气,彼此都十分欣赏投缘。
当日,杨帆在府邸设宴,为他们送行。
应天,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