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雨乃是李成桂的长子,按照规矩,李芳雨肯定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问题在于,李芳远太耀眼了。
李芳远比李芳雨小三岁,然而却能独领一军,在杨广道大破王禑的大军,军中许多将官对李芳远都极为推崇,赞赏,李成桂甚至将身边的顶级智囊——郑道传,一并派往杨广道,辅佐李芳远。
李芳雨来回踱步,道:“二弟,在老五来之前,为兄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你得帮我!”
李芳果面露难色,道:“大哥,这边军队的主导权不在你我的手上,由李之兰将军掌控,他不想出战,我们……没办法啊。”
李芳雨冷笑一声,道:“李之兰素来谨慎胆小,唯恐出错,却不想想那杨帆在攻克西京前,怎么可能南下?”
李芳雨料定,杨帆会在铁山分兵,一部分驻守在铁山附近,一部分进攻平壤。
李芳果想了想,说道:“莫非大哥想要对驻守铁山的明军用兵?趁着明军主力不在,袭之?”
李芳雨露出一抹笑意,说道:“知我者,二弟也,你手下有百余人的精锐哨骑,你将他们全部散出去,往北沿途探查,搞清楚明军确切驻扎位置,兵力多少。”
李芳雨特意叮嘱李芳果,最好能往西京平壤那边去,看看能否与边安烈接触。
边安烈已经给土罗城送了信,然而李之兰却不肯出兵。
李之兰判断西京平壤还能坚持至少一个月到两个月,在这期间,他只要等待李芳远所部,抵达土罗城,大军汇聚后出兵,以逸待劳攻打已经疲惫的明军,岂不是事半功倍?
当然,李之兰做出这样的决定,与边安烈的脾气也有关系。
边安烈本就不是本土的高丽人,他出生于辽东沈阳,逃避兵祸来到高丽后,成了李成桂的大将,为人性格孤僻,能打仗却搞不好与诸将的关系。
幸而李成桂对边安烈极为信任,给了他大展拳脚的机会。
李芳雨想得很好,探明明军驻扎地后,若是明军疏于防范,他可领兵奇袭。
无需大胜,只需斩首百余人,这就是实打实的功劳,打击明军士气,还可以在功劳簿上记一笔,让李成桂看看他这长子的本事。
李成桂大业未成,底下的人就已经开始为未来做打算,明争暗斗不断,人性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