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喝醉的军卒行径猖狂,擅自出军营喝得烂醉如泥,竟还与五军营守门士卒起了冲突。
就算是裴仑不带着王显来击鼓鸣冤,五军营层层上报,醉酒之事也会传入杨帆耳中。
待王图讲完,王显极为激动,道:“杨大人,老朽句句属实,请杨大人为我那可怜的女儿做主啊!”
杨帆微微颔首,问道:“既然此事属实,为何不将那两个兵卒拿了,来此对峙?”
王图露出一抹无奈,道:“末将要与您说的就是此事,末将的确去归汉军右部拿人,但是,王大人护住了那两个兵卒,不让我们带人走。”
平壤城攻克之后,各军轮流来到平壤城休整、轮换。
王鳅打仗并不积极,然而有好事却第一个冲上来,来到平壤休整享受。
杨帆对王鳅的行径一清二楚,不过他忙于军务,只要王鳅不过分,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景隆听到王图的话,登时大怒道:“王鳅竟然敢拦着不让你拿人?他要造反不成,大人,不可轻饶了王鳅!”
李景隆本就对王鳅没什么好印象,闻言愈加厌恶王鳅。
裴仑、裴坚,以及王显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杨帆,期待杨帆能为他们做主。
杨帆沉吟片刻,道:“王鳅窝藏酗酒、犯案的兵卒,公然对抗军中法纪,本官绝不轻饶,诸位,随本官一起前往归汉军驻地,拿人!”
王鳅麾下的归汉军右部行事乖张,军纪涣散不是一日两日,正赶着大军休整,杨帆便打算借住机会,好好整顿一番归汉军的风气。
点齐人马,杨帆又领着这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军营而去。
路上来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一听是明军奸污杀害了王老汉的女儿,无不是义愤填膺,他们也想看看这位一向施行仁政的杨大人,是否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约莫两刻钟之后,杨帆抵达了军营,这里不止有归汉军,还有五军营养伤的将士。
见杨帆亲自抵达,当值的将官当即上前来迎接,就连王鳅也来了。
“末将,参见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