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穑感激涕零,向瞿能行礼道:“瞿将军智勇双全,有将军出马,我王有救了。”随即郑枢业主动请缨,愿意跟随瞿能前往南京,为救出王禑出一份力。
杨帆却语出惊人,道:“此去南京危险重重,瞿大人,本官与你一起去。”
什么?
李景隆与瞿能等将官吓了一跳,李景隆道:“大人万万不可,您是三军主将,岂能冒险孤军深入?”
沈炼焦急地说道:“大人,末将愿意随着瞿大人通往,请大人留在石桥关吧!”
众人纷纷劝说,不过杨帆心意已决,他决定的事情,众人无法改变,当即全军转动起来,准备出征事宜。
石桥关内,将军府。
杨帆在王图的帮助下穿戴甲胄,李景隆仍旧不放弃,尝试劝说道:“大人,您去了南京,军中当如何?谁来做主?万一有危险又该怎么办?”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我不在军中自然由你做主,军中的事务由你全权决断,还有,打仗不是儿戏,怎么可能没有危险?”
李景隆微微一怔,下意识地说道:“不可不可,我哪里掌管得了全军?”
杨帆活动了一下臂膀,点了点头,对李景隆道:“你怎么就不可以了?九江你家学渊源,在军中摸爬滚打了数年,你的能力绝对够,但是……”
说话间,他已穿戴好甲胄,走向李景隆继续道:“你遇事总是瞻前顾后,顾虑太多,为将者需要有定力、判断力,只要是你决定了,认为对的方略,就去实施,胆大心细,方能成长,独当一面。”
李景隆闻言,犹豫片刻道:“大人觉得,我能行?”
杨帆点了点头,拍拍李景隆的肩膀道:“能行,我相信你李景隆,会成为我大明的名将!”
来自杨帆的鼓励,让李景隆终于鼓起勇气,担负起责任,亦开始了李景隆真正独当一面的序章。
李景隆一直以来都在杨帆的帐下听命,未来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总有一日李景隆要离开杨帆的身边,这次就是对李景隆的第一个大考验。
临行前,杨帆也与李景隆说了心里话,他率领三千营前往南京驰援,也起了试探李成桂麾下兵马的心思,他要看一看,李成桂的兵马与土罗城守军战力相比如何,才能继续制定后面的计划。
当夜,八千三千营骑兵从石桥关开拔,进入京畿地区,同行的有郑枢、郑冕两兄弟做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