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军士的脚指头都出了血泡,医师处理时,哪怕是上酒精时,军士都没醒来,只是有些梦呓的呻吟两声。
待第二日醒来,军队再次强行军!
这一支军队,犹如铁人,手中握着铁,目光坚毅如铁,意志刚强如铁!
强大的精神,战胜了肉体的疲惫与极限,克服了折磨与痛苦,咬着牙,倔着骨,一步,又一步,踏在瀚海之中!
这一日,顾三审带侦察兵正在小心地探查,突然之间,顾三审直起腰,对一旁的侦察兵胡峰问:“那是什么?”
胡峰拿出望远镜,又放下望远镜眯着眼看了看,喉结一动:“是观音柳!”
“走!”
顾三审打了个激灵,驱马而去。
当看到一丈高,碧绿之中夹杂着粉红的观音柳时,顾三审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在观音柳的远处,出现了枯草!
数量虽不多,可也证明,这里已是瀚海的边缘!
“到了,我们终于到了!”
顾三审激动不已,命人快速传报大军!
征服了瀚海!
本雅失里,阿鲁台,你们的末日到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鲁台的好消息
南北山峦起伏,东西草原无垠,蜿蜒曲折的土剌河缓缓流淌。
秋色披黄,翠碧点缀。
风景如画。
本雅失里放下缰绳,走到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对身旁的侍卫周哲说:“听闻朱棣的大军进入了瀚海,可有进一步的消息?”
周哲微微摇头:“太师那里并没有传来新的消息,不过可以确定,明军在瀚海之中行进的速度缓慢,后勤供给困难,想要走出来,没有四五十日不太可能。”
本雅失里看着河水中的倒影,笑道:“兴许,这一次太师的计划真能奏效。”
“太师来了。”
周哲听到动静,看到了远处飞奔而来的一支骑兵。
阿鲁台带哈儿只伯、哈费思等人飞奔而至,人未下马,已是酣畅大笑。
“大汗,好消息!”
阿鲁台下了马,径直走向本雅失里。
本雅失里看着见面不行礼的阿鲁台,也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反而是自己先抬手捶了下胸膛:“太师亲自带来的好消息,定能令部落上下振奋。”
阿鲁台至近前,还了礼:“两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接咱们的探子消息,明军疲惫,在瀚海之中艰难行进,队伍折损近两成之多。只因大明皇帝下了死命令,朱棣不敢退,这才硬着头皮前进。如今明军军心涣散,已无几多战力,他们纵是出了瀚海,也不是咱们雄壮之兵的对手!”
“折损如此之大?”
本雅失里有些吃惊。
两成可不是小数目,二十万大军的两成,可是四万兵!损失如此惨烈,对任何军队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若不是朱棣亲自统兵,兴许这支军队已经崩溃了吧?
近两千里瀚海,不是谁可以轻易跨过去的。
明军若全都是骑兵,一人双骑,带足物资,穿越瀚海不成问题,可明军主力是步兵,这就必然拖慢行军速度,相应的是后勤压力,一旦后勤跟不上,死人是必然的事。
阿鲁台高兴不已,脸上满是喜悦:“来的可是大明的京军,绝对主力,加上统帅是朱棣,这才没让队伍垮掉。不过等他们出了瀚海,恐怕就是他们的末日!只要我们消灭了这支队伍,活捉朱棣等一干明军高级将领,便能带他们直接诈开城关,继而长驱直入,夺取北平,大元帝国将再一次屹立起来!”
本雅失里清楚,阿鲁台一直都有一个恢复元朝帝国的梦想,他也为了这个梦想,倾注了所有心血与心机。
没有人能阻挡他的野望。
本雅失里深深看着阿鲁台,认真地回道:“大元必兴!”
阿鲁台重重点头。
没错,这一次将是鞑靼的机会!
当我入主北平,将那里再次改为大都的时候,我阿鲁台的名字将会被所有草原上的人铭记!
本雅失里想了想,问:“太师,那第二个好消息是?”
阿鲁台走向河边,弯腰伸出手,拘了一捧清澈的水往口中送,享受过甘美的河水,起身道:“方圆二千里以内,能臣服的部落都来了,我们的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了八万!如此庞大的战力,已完全不输大明的主力!这一次,我们将赌上所有,在这里,决出辉煌!”
掷地有声!
本雅失里不得不承认,阿鲁台是一个敢打敢拼的汉子,虽然他在很多时候爱耍阴谋,还喜欢排除异己,不听话的动辄弄死。
八万骑兵!
这应该是动员了所有可以参与战争的力量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