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孝的人站不稳脚跟,迟早会被人戳脊梁骨。
朱高炽向来重孝道,不可能不跟着朱棣。
朱高煦苦着脸,无奈地说:“跟着父亲是我的心愿。”
朱瞻基看了一眼这个叔叔,他恐怕是最无奈的一个了吧。几次没脑子,不是跑刑部里住一段时间,就是跑安全局住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的,家里的大房子还比不上那里的单间?
他跟着去都不可能,只留他一个人在这里,一旦折腾出来点事,远在美洲的爷爷怎么都不可能将他捞出来,加上他做的那些破事,早就被朱文奎记在了小本本里,鬼知道这个太子几年之后会不会翻看下几年前的小本本,然后说一句:他还活着吗?
朱高煦确实最苦,也是不需要考虑的,哪怕知道那里蛮荒,也不得不跟着去。朱高燧显然是个没主见的,见老大、老二都答应了,也跟着点了头。
朱瞻基是最激动的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不畏难,何况还有一片天地任由自己冒险与闯荡。
“爷爷,我们可以将那里打造为一个美丽的王国,在海边建灯塔,在山上建瞭望的高楼,在平地之上建城池,在河两岸开垦土地,播种上高产庄稼……”
朱瞻基憧憬着未来。
朱棣看着这个一心想往外跑的孙子,暗暗叹息,早知道不送到宫里去了,这是被朱允炆、朱文奎给忽悠成他老爹了——瘸了。
罢了,趁着自己还有精力,趁着自己还能拿得起大刀,上得了战马,那就为孙子闯荡闯荡吧。
下定决心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
朱允炆听说朱棣想要喝酒,很是高兴,命宦官将藏了近十年的烈酒拿了出来,于第二天傍晚宴请朱棣、朱高炽,顺带也点了朱瞻基的名。
暖阁家宴。
朱允炆身着便服而坐,朱文奎一旁站着。
礼仪后落座。
朱允炆含笑开口:“十年陈酿难得,若不是四叔想喝,朕可舍不得拿出来。”
朱棣闻着酒香,颇有些沉醉,却没有端起酒杯。
“为何不端?”
朱允炆问道。
朱棣一脸惋惜:“皇上,臣不舍得端,怕今日喝过之后,他日远去,更没得好酒可饮。”
朱允炆看着朱棣,摇头笑了笑:“看来四叔这是想要多带点好酒出门啊,说吧,需要多少酒。”
朱棣清了清嗓子,肃然道:“臣需要五千坛好酒,搬运与照料好酒的人手八千,懂得酿造好酒的匠人两千。另外,有酒当有饭菜,当给粮二十万石,运粮船四十艘……”
既然打定主意要去,总需要万全的准备。
如此远的路,如此蛮荒的地方,不给人,不给东西可不行。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超大规模远航的筹备
白手起家是不可能的,总需要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撑。
朱允炆听着朱棣的话,微微皱眉。
这是想要两千匠人,八千军士,二十万石粮,还想要四十条船。
实事求是地说,朱棣索要的并不过分,算不上狮子大开口。
两千匠人是应该的,一到美洲,各种营造估计十年二十年也难以停不下来。
八千军士可以保证安全,这里的安全是区域安全,虽说应该没印第安人会找朱棣大军的麻烦,但跑出来一条蟒蛇,溜出来一只野兽,那也是有可能的,地盘大点,总需要有人分散驻守。
粮不是问题,船可以给,蒸汽机木船就可以了,铁船你们没必要,给了也是浪费,搁那里泡几年就坏了,还不如大明拿去跑运输。
朱允炆给予了朱棣最大的支持:“两千匠人,八千军士,朕都答应了,他们的家眷也可以带去。但这批人朝廷不选派,由四叔挑选。”
朱棣明显愣了下,寻思着朱允炆的意思。
朝廷不选派,让自己去选?
他是啥意思,是说自己军中威望高,在军中留了后手,让自己现在将所有人一次全带出去吗?
可自己在军队里没安插人手啊。
朱允炆没有让朱棣胡思乱想,直接表明:“这次去美洲开辟新疆土,总需要一些得力之人,朕若选派武将军士,四叔用起来多少有些不顺手。眼下朝廷正在推动裁军事宜,四叔想要带谁,带哪些军士,只需要一句话,朕便放人,哪怕是当年的三护卫之中人,也无不可。”
朱棣没想到朱允炆如此真诚,竟开出如此条件,见朱允炆并非玩笑,起身谢恩:“如此,臣无所求,其他任由皇上安排。”
朱允炆微微点头:“匠人也好,军士也好,要说服他们跟你前往如此遥远的地方,需要大量的财力。朕当年答应过你,丝绸之路上的部分收益划归于燕王府,你们一旦离开,那里的收益便不好再给你们。所以朕决定,由皇室一次拿出六百万贯钱钞买走这部分收益,你们拿着这些钱,去筹备远航人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