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1 / 1)

皇室皇子一样,有条件请来天下的大儒为她讲课,更不会给她讲述朝堂上的为官之道,因为武家本身就有男丁,能继承爵位、参加科举的也只会是武家的男丁。

谁能想到,最后能站在权力巅峰、能让整个武家辉煌的,会是武后这个女儿?

不止是武后,当他当过女人,体验过女人的不易和各种不公平,李治再去看史书上记载的吕后、邓太后等权势女性,再也不像往日那样,因为男儿身,以批判的角度去看。

想想那些从小被偏爱、得到更多教育、更多经验传授,以及更多父辈、家族、师门、乡党帮助的男人们,竟然斗不过从小学女工学相夫教子的女人,不更显得无能吗?】

吕雉听到这话,轻轻笑了。

她淡淡地看向朝堂之下那些大臣们难看的表情,笑得更开心了。

天幕这一段剧情,大概是把朝中所有男人都给骂了。

但是再回忆一番自己童年,吕雉又觉得没说错。

父亲哪怕自诩开明,也未曾给她请夫子教学,见到刘季觉得对方有前途时,第一反应也不过是把她嫁过去联姻。

父亲不会在意当时的刘季已经跟寡妇有了私生子,也不会在意刘季比她大许多许多,更不会在意母亲的哭泣和自己的不愿意,因为父亲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嫁人联姻、相夫教子。

吕雉又忍不住想到已经去世的前夫。

刘太公当年嫌弃刘季不如老大勤恳,整天游手好闲,刘季当皇帝后还特意设宴问自己父亲,还觉不觉得自己不如老大有出息?

现在吕雉想到了早就去世的父亲吕公,不知道吕公知道自己不但临朝称制,还追封吕氏家族其他人、让诸吕因为自己强大荣耀,会作何感想?

【《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然而现实中,从孩子还在腹中时,无论孩子是身体健康问题还是事业成就有问题,家人和父亲首先会责备的就是母亲。要么说“慈母多败儿”,要么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都怪你带坏了孩子”。

他们习惯性的忽视,孩子的种子是父亲播下的,幼苗长歪许多情况是种子就有问题,坏种,劣种。也习惯性的忘记,女人见识短是因为在教育上从来得不到公平对待。

谁是生而知之?教育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园教育。

尽管古代许多平民的确没机会进学校,可是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依然没有女性的分。

比如家中种田的经验,父亲会告诉女儿吗?不会,自小父母就是只把谋生大计和祖辈经验传授给儿子。

再比如在社会上如何谋生,如何做买卖,如何为人处世,父亲会告诉女儿吗?依然不会,甚至根本不允许女儿出社会社交。

就算家中有条件去上学,优先有机会上学的依然是家中的男丁。

古代书生都说明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女性有几个能有这样的条件?

把你困在后院中,只允许纺织刺绣,还要责备你没见识,这就是男人。】

“子不教,父之过。”李世民轻声一叹,想到了自己不省心的儿子们,又想到了自己跟自己兄弟的斗争,怀疑是自己带了这个不好的头。

他反复吟诵几遍:“这《三字经》不知道是何人所写,真想看看全文。”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园教育。”喜爱书籍的长孙皇后也受到启发,吟诵着,思考着。

等听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神发亮。

贞观朝的武将也有许多出身世家,文臣更不用说,受到这几句经典的启发,念诵都不够,甚至快速要来纸笔记录下来。

.

宋朝王应麟看到“子不教,父之过”,哈哈大笑:“是我的《三字经》!是我写得!”

他本身写《三字经》就是为了族学启蒙,看到后世的女子都能随口念诵,顿时感到没白写。

“后世的女子都会,想必这本启蒙书也传遍天下。”王氏族人佩服地看着长辈。

王家自己族学中,女子年幼时的启蒙也是会读一样的启蒙书,只是“男女7岁不同席”。启蒙过后,男子会继续深造,女子就要去学习女工女学,世家女子也会学琴棋书画等,家中大度的也允许学学诗词。但是与男子深造的方向完全不同,自然也不会学治世经学等。

所以对于后世女子知道启蒙书籍,王家人并不觉得意外,宋朝不少世家千金也善诗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颇为大气,不知道这又是何人所写?”王应麟出于文人喜好,对这两句颇为喜爱。

.

明朝,董其昌对此颇为淡定。

他本是书画家,这一句“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出自他的《画禅室随笔——卷二》。

已然年迈的董其昌正在练字,听到天幕提及自己的字,当下大笔一挥,把这八个字写了下来。

夫人夸赞道:“外人都说你的字是‘颜骨赵姿’,果然是写得好。”

董其昌哈哈一笑,没有自得,而是说起年轻时的往事: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昔日,我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时,写得八股文自以为非常优秀可以夺魁,谁知发榜之日才发现自己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

既是我堂侄,我岂能不知道他什么水平?

我很不服,甚至去质问松江府知府,结果得知真相,竟然是知府衷贞吉嫌弃我的字太丑。因此即便我文章好,也只能屈居第二。”

董夫人掩唇轻笑:“所以后来你就开始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帖》反复练习?”

“是,我学过许多人,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也走过很多地方。”董其昌看向自己的书架,上面满满当当的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估、米芾诸名家书法,有的是高价购买,有的是找人借来临摹。还有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画卷,也是从临摹开始学习。

而他也不是闭门造车的类型,等临摹学会技法后,就开始行走天下,与人当面较量,走过大江南北不少地方。

“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我能有现在成就的八字真言!”@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明朝,李贽笑骂:“那些酸儒老喜欢说女子头发长见识短,我看他们说得是自己。读了那么多圣贤书,不也一样见识短。”

说完,他看向自己讲台下的学子,里面不仅有常见的男性学子,也有不少妇人、少女。

他在麻城广开学堂,招收学子不论性别,也不歧视女子,会为女子受歧视鸣不平。

当听到天幕也谈到女子的教育不公平,李贽顿时感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得到支持,对学子们说道:“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也不是由性别决定的

最新小说: 缠绵情诗 别再装酷了,金昇玟 像风一样爱你 魔数空间 有我在 审你入心,诊你成瘾 细作-支离破碎的记忆 金香娘惹 有你的日子,刚好下雨 娅2024短篇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