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胸越缠越紧。
其实蒙元和满清统治者反而是非常厌恶的。
蒙元时期束胸还没彻底发展起来,女性迎来短暂的放松春天;但是到满清时期,明朝的束胸根深蒂固,朝廷越反对,男人越坚持。
于是到了清末,到了民国,女性的胸越缠越紧,胸前越来越平。
民国时期,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曾在自己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中写过:
十五六岁时穿的服饰就是“一件灰色无花的绸面灰鼠皮袄(那件皮袄相当大,穿起来不合身的),一件紧胸的布背心(当时女孩子都要把胸部捆得紧紧的),一条黑缎裤,一双黑鞋和白洋布紧袜套。”(6)
一直到后来兴起“天乳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女性的胸才迎来自由,多么可悲!】
长乐说这话时,语气悲怆。
虽然她生活在相对自由许多的现代,其实因为从小出生在农村,她依然能听到对女性的许多“清规戒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比如她个子高,脚也比较大,从小祖母就担心“脚太大了嫁不出去”;
后来她开始发育,又有村里的妇人盯着她的胸,说“胸太大了很丑”。她们当地的方言里,“丑”不单纯是不好看的意思,还有说“不知羞”“不害臊”的意思,于是有的长辈经常强行压着她的肩膀,让她含胸点,别挺起来显得“丑”;
再后来工作之后,长乐喜欢上健身,偶尔回老家,还有人盯着她的屁股说她“屁股大好丑”,或者说“屁股大好生养”。
明明是她自己的身体,却有那么多亲近或者不亲近的女人各种点评。
而同村的其他男孩,嘴巴大的像香肠唇是“嘴大吃天下”,个子小偏偏手脚大明明很不协调,大家夸他“手大定江山,脚大走天下”。
夸完那个平庸至极的男孩,那些妇人一回头就开始批评她的大脚。
长乐当时翻了个白眼,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出去,离开这仿佛还停在清朝的农村。
现在她知道,村里那些妇人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她们自己也是被一代代驯化过来的。
可能她们的长辈就是民国时期缠足束胸的那一批女性。
长乐很小的时候,还见过村里的缠足老太太,终日只能坐着。
那时她祖母说起对方,还语气羡慕说人家年轻时是地主家的有钱小姐。
尽管祖母早已不在了,但长乐现在知道,自己祖母的羡慕是真心诚意的。
哪怕她祖母是优秀的女工人,上过学,参加过公社建设,也进入过国营工厂,但是知识的吸纳并不代表她的父母留给她的影响能彻底改变。
祖母依然觉得大脚女难嫁,会给刚开始发育的她缝制很紧很紧的小背心,会给她刻意做小一码的千层底布鞋……
清朝仿佛灭亡了,又仿佛没有。
当她考出农村,进入城市,却发现城市里也没有多自由。
体育课时男生会盯着女生的胸大声嘲笑,走楼梯时男生会从上楼往下故意盯着女生的胸口……
明明是男生的错,老师看到,反而批评女生的衣着,不允许女生的衣领太低,也不允许女生穿外套敞开,更不许女生的校服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松开。
丰满的女生会被男生恶意取绰号叫“奶牛”,纤细的女生同样会被男生恶意取绰号叫“飞机场”“小葡萄”之类。
最可怕的是不止是男生会这样嘲讽女生,女生也会这样跟风、或者为了讨好自己喜欢的男孩,对其他女生冷嘲热讽,仿佛自己不是被嘲讽的一员,就可以肆无忌惮欺压同性。
而作为引导者、始作俑者的男生,无论是瘦的跟竹竿似的还是胖的跟水桶似的,都自信莫名,在一旁得意地哈哈大笑。
明明是男生的错,嘲笑的是男生,偷看的也是男生,为什么批评的是女生?被老师或者长辈要求规范行为的也是女生?
长乐终于开始失望了,也开始愤怒了。
在长乐查资料时,竟然还能看到现代的这些缠足和束胸再次复苏,仿佛看到了宋-元-明-清-民国-建国的一个个轮回。
现在既有女性为了显得胸大做丰胸手术,也有人为了显得胸小把胸口紧紧束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自由?
长乐哀叹一声。
【男人真的非常神奇。
明朝亡国后,留发不留头,有人抗议就被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
然后男人屈服了,剃发易服,但是不许女人改,以缠足代表自己的汉人气概,越缠足越小,不管女人死活;
到了清朝末年,西洋人和西洋文化入侵,皇帝亲自剪掉辫子,男人开始断辫易服,留平头,穿西装。
但是男人们不许女人剪头发,也不许女人解开束胸。
好像自己的爱国情怀非得靠折磨女人来证明。】
长乐放出秦、汉、唐、宋、明、清再到民国的男女服饰和发型的演变。
秦汉时期的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有相似之处,两朝人也自知彼此的关系,并不意外。
就连后世常见的襦裙,其实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战国时期就有了,后期的变化是在战国襦裙的基础上发生细微的变化,秦汉人也不陌生,唐宋人更不陌生。
到了元朝,那特殊的发型,看得人眼前一皱,瞠目结舌。
尽管知道游牧民族一定会与中原民族服饰不同,但是没想到发型可以差距这么大。
明朝时期的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大多也是仿自唐宋,只是穿得更加严严实实,能很明显的看到社会的风气不同。
风气最开放的武周人非常不习惯:“看着多热啊。”
武周人不但可以穿半臂上街,也有了低胸穿,这也是因为大唐和武周时期处于地质变化的温暖期,长安和洛阳的夏天无比炎热,周围的植被能看到后世南方才生长的植物。
到了明朝,处于小冰河期。
但是当然,也因为程朱理学被奉为官学,哪怕炎热可以在自家穿得清凉点,在外面自然是不可能的。
再往后到了清朝,发型与服饰齐齐变化。
变得越来越短,也越来越奇怪。
看着清初的金钱鼠尾头,汉代的大儒董仲舒也儒雅不起来了:“《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人怎么敢剃成这鬼样子!”
然而到了清末,长乐先上了一个刺激性的“溥仪断辫”,再来个短发西装戴眼镜的溥仪,还配个字幕“大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镜头再往街头一扫,好多短发西装男!
“这不肖子孙!竟然自己断发!”
亲自下过“剃发令”的福临,差点气得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