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是一个叫别帆的小中层,他想开发一款跑步健身类的手机App,公司给他批下来的预算只有30万。
经费不够,他就带着人跑仓库去了,打算把一些报废的设备挑出来,自己组装一下就能对付着用。恰好当时新一批报废的设备没有发下来,就被别帆很敏锐地发现机器数量太少,就上报上去了。
这次的动静比较大,直接把一个M5的资深总监给送进了牢房。
四,收费删稿。
紫微星旗下的媒体类产品比较多,朋友网、微博、今日头条、糗事百科、微知、校内网等等,都有着比较强的社会效应。
很多人就会在上面报道一些别的商家的负面消息。
这其实也是很多媒体类的产品的营利点。
包括百度、微点这类的搜索平台也是,如果某一个商家、机构,或者明星、名人发现自家的负面新闻太多了,就会花钱联系平台,请他们删除相关内容,有时候删除一篇稿子就可以收费几万块钱。
三聚氰胺事件刚爆发的时候,光是微点这一款产品,就收到了超过300万的删帖费用。百度上关于三聚氰胺的新闻更少,可见他们的收费更多。
这种模式属于国内的特色。
公司一些负责删稿的人,就相当于有了权力。他们就可以私自跟第三方联系,去帮别人收费删稿。甚至很多正常的言论,只要给钱,也可以删。
这就很难查出来了。
孟厚坤带着监察部,这次查处了一个M4的很有能力的总监杜镶针,他帮别人删了头条上的2篇文章,收了2000块钱。
这种事情,其实不值一提。
眼下这个阶段,紫微星急需懂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只要是人才,很多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就是想让他们在眼下这个紧迫的阶段多为公司做贡献。小来小去的错误,都不重要。
结果这个杜镶针可能是关系没处理好,让人家把截图和收款证明发到了公司的公开邮箱里,又被传到了内网上,搞得人尽皆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