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这就比较遥远了,要签下一批属于自家的戏剧表演者。
官方的剧院都是事业单位,是有编制的铁饭碗。
这就会出现一些争议了。
很多年轻戏曲演员,并不是形象好、表演好就能够进入剧院拿到编制,都要走关系、有路子才行。很多知名的老演员,一辈子也都没能拿到编制。
这就太遗憾了。
主要原因就是整个戏曲行业的市场如同一潭死水,都是各地方的剧院在竞争……这能形成什么竞争力?
归根结底,还得靠市场。
就像相声里的青曲社、德云社,只有这种民间的力量通过市场的机制去向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体系发起挑战,才能把整个行业给带活。
这件事,要交给谁来做?
涉及到的经费很多,得信得过的人才行。
李心婉是昆曲世家,让她妈妈过来当一个副社长,来主导旗下昆曲剧目的选排和演员的挑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这是自己人,也足够的专业。
同时,也不能厚此薄彼。….
把蒋冰婕的妈妈也一并安排进来,她都做了二十多年生意了,还算有一些市场中的经验。让她来负责市场,去安排表演的地点、场次、时间,去安排卖票或者去大学里免费表演等等。
一个负责艺术,一个负责市场。
然后再找一个社长来统筹大局,这件事基本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