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他们都是Facebook的用户,这些渠道端的用户,都只是Facebook“借”给Vice的用户而已。
只要Facebook哪天有了业务调整,或者不给Vice流量了,Vice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少的看到Vice的内容。
如果采用奈飞的模式,应该怎么做?
也靠着Facebook去引流。
但是,Vice不对Facebook进行内容的投放,或者只是“试点性”、“试读性”的内容投放,用户如果想看更多Vice的精彩内容,请跳转到Vice的网站上,注册成为Vice的用户。
这才能真正的完成用户的转化。
才能让Vice真正的形成属于自己的用户群,建立起属于自身的内容品牌。
在周不器的提点下,奈飞在做流媒体的时候,也很需要互联网流量巨头的渠道支持,在Facebook、推特、Helo、YouTube、Ucgram、美国在线等大平台上都开通了账号。
不过,并没有提供完整的内容。
要么是预告片。
要么是《纸牌屋》的第一集。
要么是剪辑片。
总之,跟渠道方的合作,不是向渠道提供内容,而是要向渠道提供有能够为自身品牌宣传的内容,从而吸引渠道方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们,能够进行网站的跳转。
想看更多完整版的内容,一定要跳到奈飞上成为奈飞的会员用户才行。
这样的策略,在推广起来会很麻烦。
毕竟中间隔着一道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