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仅是赵滋木然了,连吕端都有些懵。这就可以了?不讨价还价了?难道草原人民做事就是这么干脆利索!
但别人可不一定同意。赵邦媛就冷笑道:“若贵国真有诚意,就该让汝家太后之亲女嫁于我家陛下才是。这不也是和亲吗?我想也一样能换来和平,而且更加稳固。”
虽说我哥哥已经定亲了,我等也不可能要胡女为皇后,再者你们也没有合适的公主,但并不妨碍我恶心你一下。
萧恒德果然被恶心到了,因为萧太后膝下只有一个适婚公主,就是他的未婚妻。他今年只有二十左右,城府没有那么深,当即脸色难看,正要说什么,耶律斜轸用眼神压制了他。
本王知道你受辱,但是你生气就输了,耶律斜轸道:“长公主殿下,本王敬你也是一位女中丈夫,已经实话实说并且做出让步,你又何故侮辱?”
“侮辱?”赵邦媛连连冷笑,竟是连仪态都不顾了,逼近一步,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道:“吾伴读杨氏女不爱诗书。但也知道唐诗有云: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到了如今,吾不妨把话再说的明白一点,在座诸公都知道,宋辽两国不过是暂时和平而已,什么兄弟之国骗骗别人,可别把自己给骗了!既然如此,为何又要牺牲一个女子和无数侍从?”
耶律斜轸就奇怪了,这个永国长公主看上去不像那么意气用事的人啊,不由问道:“一个女子而已,而且你们之间本就有仇,何苦为小事如此?”
这话别说吕端和李昉了,就是吕蒙正听着也觉得刺耳。先帝和太祖之间再怎么着也是我们大宋内部的事情,有仇与否,你说了不算啊?
但在赵邦媛这里,这根本就不是重点。她深呼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同时远远看到杨淮橘正在担忧的望着她,才道:“所谓天下,不就是天下所有小民的天下?所谓大事,不也是一件一件小事加起来的?没有这些,谈什么大义都是慷他人之慨。何况,女子就应该被牺牲吗?”
“还有甚者,和亲能换来一时的和平。但如果人们习惯了送钱送女人的和平。而慢慢轻视了武力,只怕到时候契丹早晚就成了外邦人眼中的正统了!”
还有更吓人的五胡乱华和汉人南迁没有说出口。但赵邦媛清楚的知道,如果在战和问题上模糊了立场,这些事情早晚会以更加惨烈的方式发生。
眼看妹妹如此激动,本来已经有所动摇的赵滋立刻坚定了立场,将耶律斜轸等人请回去休息。接着他又转身对赵邦媛道:“你今日话太多了,回宫去闭门思过。”
邦媛不言,默默行礼退下。
赵滋又对宰相说:“朕与先帝的恩怨,各位或多或少都是知道的。人但死债消,朕总不能迁怒他的儿女吧?”
众人默然,在这个方面,新君确实比先帝做的好太多了。至少宫中李太后的供奉依旧,每月可以见一次家人。就等着西边宫殿打通后带着子女正式移居了。
但总是有主和派,的礼部郎中,殿直学士李沆就道:“官家一片仁爱之心,臣等无话可说。但是你也要考虑天下万民呀。契丹方面的态度,嫁一位真公主就是底线了。即使汉高祖、唐太宗都有过和亲之举,这不丢人!臣知道,牺牲一人以全天下有点儿难以说出口,陛下自己因为永国长公主差点儿和亲也曾经感同身受。但长公主那是天真孩子的看法。官家不能因为疼爱妹妹而失去了人君的理智啊。”
“朕知道,朕很理智。”赵滋不知道李沆将来有“圣相”之称,只是觉得这位爱惜民力的官员很得他的喜欢。并不因为他是商王的老丈人而有所防范,反而说话比较客气。
“朕对于契丹此次提议,考虑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朕不嫁自己亲生的妹妹,反而把堂妹嫁出去心里过不去这一关。而且契丹人说这是底线,但愿意娶一个无权无势甚至和朕有仇怨的公主,与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必然还有后手。所以朕不敢贸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