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宋有压力就对了,因为这次这次战争的挑起一方契丹,虽然还带有草原民族的劣势,却也有那种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本能。
萧绰是去年十一月动念打仗,一两天内契丹朝廷达成共识,不到半个月几乎十五万野战军就到位。分为东、中、西三个方向猛攻大宋。当然,因为战场形势复杂,导致宋朝方面压根分不清哪里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也因此吃了很大的亏。
其中耶律奚底应该是最郁闷的,他出西京(今大同)和银夏、甘州等部落约定合击杨业。但是因为萧胡辇在可敦城造成国家消耗,后期粮草供应不上。
杨业又坚壁清野,甘州回纥也好,李继迁也好,一看这个架势,根本就不敢和大宋军队正面硬抗。毕竟西北这个地方不比河北平原,你可以任意烧杀抢掠,补充物资。所以耶律奚底刚开始尝了点甜头,接着就向拥有庞大骑兵集团的萧挞凛和耶律斜轸部求救。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契丹军队攻势猛烈,易州、定州先后失守。连尹继伦都被困在大名府里,接着却乏力的原因。耶律斜轸和萧挞凛都是有数的,告皇太妃的状他们不敢,但是河东(今山西)表里山河,雁门关更是大宋西部唯一的战略要害,不能不试一试,因此两人商量好萧挞凛带兵去支援。
但结果是,士气这种东西最是难以把控,杨业一战大胜之后从太原到京兆府(今西安)气势如虹,民夫自愿参军者众多——毕竟百年大唐虽然一去不复返,但是汉民族的骄傲仍在这片子土地上有所残存。尚武之风更是远超中原江南。
所以即使是萧挞凛带领一万骑兵,也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赵炅和王诜早就君臣地府做伴了,拜托了他们的杨业和副将们充分利用地形和辽军打的有来有回,萧挞凛无可奈何之下,又接到了耶律斜轸的求援信,只好和耶律奚底说得回去了。
弄得耶律奚底满腔牢骚——咱们这次出兵首要目的是抢了大户过肥年,其次才是对宋国形成全面战略压制。结果呢,他去啃最难啃的骨头,牙差点崩掉了也没多少油水,偏偏这事儿还间接是皇太妃养小狼狗造成的。找谁说理去!当然找萧挞凛。
同为后族,萧挞凛丧父后甚至由萧思温扶养过几年,要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独生子,不能过继,哪有萧继先什么事儿?
萧挞凛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政治团结,只好替自家姊姊认了倒霉。分给了耶律奚底牛羊战马人口若干,之后才东走太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赵匡胤在天之灵保佑。眼看过了年居然一场大雪堵在山里,又是一场损失,再说河北到处是流民不假,但从种家军就能知道到处也是义军。这个时代,汉民族的脊梁骨远没有被打断,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萧挞凛又遇上了五马山上义军两股,虽然没伤筋动骨,可却实在耽误了太多时间。
当然,耽误时间的也是大部队,他和耶律斜轸之间是一直有探码来回通报的。耶律斜轸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奈战争就是如此,仿佛一座万丈高塔,但是哪个中间环节出现了沙漏,都有可能让其砰然倒塌。
等到第二日晚间,他终于擂鼓据将,对众人道:“各位契丹勇士,这些日子想必也憋坏了,眼看对面就是一个小山丘,却聚集着宋国两位大人物,不管抓了哪个,都是大大的油水。其实别说是你们,就是本王要不是顾虑兵力不足和伤亡也早就按耐不住了。”
本来契丹各路将领这些日子对他颇有几分抱怨。但听着这接地气的话不由都笑了。
这才是辽西套马汉子嘛!
耶律斜轸继续道:“此次,我国没有料到东西路如此不同。再指望兰陵郡王的援兵及时到达,怕是里边的人就要跑了。到时候我们谁也吃罪不起。更对不住自家辛苦。所以本将决定,明早出兵,拔营西走。”
这下一片哗然,刚才你还慷慨激昂的现在却要不战而逃,不少年轻气盛的就要理论,却见一人道:“大王是想要诱敌?”
耶律斜轸看了一眼,只见这人偏向汉人,有点儿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干脆没有多管,道:“正是,李继隆不是吃干饭的。北武当山这些日子我转了不知多久,确实很难攻进去。而且据探马回报,他手上不仅有5000骑兵,各路义军更不知有多少。硬拼损失太大而且容易让李继隆和那个公主跑了。更何况,我们之前亲眼看到打着杨字旗的女兵东走,八成是去找援军了。所以我们既要做到行动迅速,也要尽量降低伤亡。各位想必都知道。咱们能劫掠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等到春天,必然是要回到大草原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