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心杜淩霄有什麽阴谋诡计,薛淩云命薛振宇率一万人马原地按兵不动,自己和叶长洲、叶仲卿率一万人马去飞马驿,赴杜淩霄之约。
第一次率大军榻上游夏人的领土,薛淩云心中百感交集,看着道路两旁的异乡景致,更是触目生情。多少次梦想踏上这片土地,父王、长姐、数十万薛家军儿郎几十年苦心孤诣,就是为的有朝一日来到这里,一雪前耻!他们没做到的,薛淩云代他们做到了,战乱了数十年的西南,或许就此平息硝烟。
叶仲卿说前两月率军涉水过河只行不到十里便身陷重围,那麽这一路的景致都是他曾经看过的。叶长洲转头看着叶仲卿,见他眉头紧锁似乎有心事,便问道:“二皇兄,你还好麽?”
叶仲卿没说话只是看着道路两旁的民房,一双眼睛藏着深深的忧虑。
叶长洲见他不说话,便也看着道路两旁,心想这游夏百姓难道与中原百姓有什麽区别吗?
随着大军行进的声响渐起,周围的民房纷纷打开,游夏的百姓们纷纷涌出,他们似乎对这支军队毫无畏惧,男女老少皆好奇地伫立在路边,静静注视着大盛军队从官道上经过。
他们身着粗布麻衣,色彩斑驳,男子大多赤足而行,或是仅着草鞋,鞋底磨损得几乎露出脚趾。女子们虽略为讲究,但衣衫亦是补丁重重,裙摆随风轻摆,露出内里的破旧。
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望向大盛军队时,并无叶长洲预想的仇恨之色。似乎他们看待的不是自己国家的敌人,而只是路边陌生的过客。有的人脸上甚至还绽放出淳朴的笑容,如同山间的清泉,纯净而自然。
百姓们渐渐聚集到官道旁,好奇地观望着大盛军队的行军。叶长洲仔细观察着他们的面容,突然毛骨悚然,眼前的百姓竟然面目恐怖如鬼魅:他们个个面黄肌瘦,瘦得几乎可见骨骼,皮肤干瘪得裂纹纵横交错。
更可怕的是,许多人的脖颈都挂着硕大的肉球,那肉球肿胀得如同充了气的皮囊,涨得发亮,上面爬满褐色的血管。每当低头时,那巨大的肉球便显得格外突兀,仿佛下一刻就要爆炸。
这哪里是一群活人?明明是一群死了还没埋的行尸走肉!
叶长洲瞬间汗毛倒竖,脸色变得煞白如纸。若不是身后有一万大军作为依靠,他几乎要吓得抱头鼠窜。
薛淩云亦是惊得脸色青白,颤声问道:“这……这究竟是怎麽回事?”
那些百姓们似乎浑然不觉自己的模样吓人,他们淳朴地笑着,热情地拿出水、果子等物,比着手势询问士兵们是否需要,脸上洋溢着真诚与善良,摇着手表示不要钱,那淳朴善良与可怖面貌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这可是与大盛有着深仇大恨的游夏人啊!他们怎麽会对大盛士兵如此友好?他们又怎麽会变成这样面目可怖的模样?
士兵们也好奇这些游夏人的模样,将那些百姓驱赶到路旁,不让他们靠近军队。叶长洲脸青嘴白勒住马,令大军停止前行,颤声问叶仲卿:“二皇兄,这、这是怎麽回事?!”
叶仲卿似早就见惯不惊,看着路边百姓,满眼凄凉:“这就是我和湘楠隐瞒已久的秘密。”
“什麽?!”薛淩云和叶长洲同时大惊。
第230章 明月亭之约
只听叶仲卿缓缓道来:“薛家军奉命驻守流番洲,誓要夺回游夏人侵占已久的失地。衆所周知,万灵州地不産盐,游夏人对流番洲以北的井盐垂涎已久,不惜发动战争,只为掠夺珍贵的井盐。但两国皇室的恩怨和较量,最终苦的却是百姓。游夏的骑兵掠夺来的盐,首要供给的是他们的王室与战马,百姓们因贫穷无法购买,只能以草木灰勉强提取微量的盐分。”
他目光落在道路两旁那些形容枯槁、如恶鬼般的百姓身上,眼中满是怜悯:“大盛建国前,杜振生统治整个流番洲,百姓尚能购到盐;大盛收回龙吟山北的失地后,游夏皇室能通过掠夺获得盐,但百姓们呢?谁来顾他们的死活?”他轻叹一声,转而对叶长洲凝重道:“看到他们脖子上的肉瘤了吗?那便是长期缺乏盐分导致的病变。许多人因此而丧命,可笑的是双方却为争夺地盘而打得死去活来,有谁管过百姓的死活?如果这片土地荒无人烟,争夺来又有何用?”
叶长洲心中悲痛,问道:“既然如此,杜振生为何不向大盛请求通商,以解百姓之苦?”
“呵……”叶仲卿苦笑一声,道,“上位者,哪管百姓疾苦。对于他们而言,面子、尊严都比百姓的生死重要得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