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怎么知道城墙下有个洞?”
“我钻那个洞不是头一回了,以前偷偷出城去玩,溜进溜去的,从来没人知道。”
“你可真行,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端碗茶来!”
“谢谢你!谢谢你!”
“别客气了。”
中年人往茅屋去了。
望着中年人的背影,李诗知道,这中年人就是刚才藏在树上的那个人,也就是叫得很好听的那只鸟。
因为他在中年人还没有到他背后之前就知道了,这中年人身手相当轻捷。
这种地方怎么会住这种人?
不是的,这种人一定是临时住到这儿的。
那么,原住在这儿的那家人呢?在茅屋里么?还在么?
没一会儿工夫,中年人端着一碗水从茅屋出来,走了过来。
李诗没动,一直到中年人走近,他才迎上两步接过了那碗水:“谢谢!”
“你太客气了,一碗水算什么!”中年人道。
李诗没再说什么,把那碗水喝了,把碗还给了中年人,就要走。”
中年人道:“别忙走,再歇会儿。”
李诗道:“差不多了。”
“你怎么知道现在就没盘查了。”
这倒是。
李诗呆了一呆,没动,道:“你知道不知道,城里为什么到处盘查。”
中年人道:“听说是那家大公馆遭了贼,丢了不少贵重东西,你这时候往走回,昨天晚上又在城外,万一让他们拿你当贼办,那可是麻烦哪!”
李诗忙道:“我不怕,我又不是贼!”
“你说你不是,得让他们信才行,你不是不知道,这班吃粮拿俸的,让上头逼急了,经常胡乱抓个人充数交差,有多少冤枉啊!”
这可是实情。
李诗不说话了。
“在这儿多歇会儿吧,避过这一阵去,能拿着贼就让他们拿贼,拿不着贼让别人倒霉去。”
他诗还是没说话。
“坐、坐,咱们坐下说话。”
李诗坐下了。
中年人也坐在一块石头上:“你经常晚上溜出城去?”
“不,白天也常遛出去。”李诗道。
“白天又不关城,为什么还要从城墙下钻?”
“你不知道,守城的都认识我,不该出城的时候先往城外跑,万一让他们知会我们公馆,我就惨了!”
中年人笑了:“敢情是这么回事儿,你说的那个洞在那儿啊,我在这儿住这么久了,怎么就不知道?”
恐怕这才是正题。
李诗窘迫一笑:“我不能说。”
“怎么?”
“那地方只我一个人知道,以往钻进钻出也只我一个人,不会让守城的查觉。”
“你是怕知道的人一多,钻进钻出的人也会多,万一让守城的查觉了,往后你就别想往城外遛了?”
李诗不好章思的笑笑,没说话。
“就算我们知道,我们也不会用,就算会用,用的时候也绝不会多。”
就是嘛,人家大白天出城,可不怕谁知道。
话虽如此,可是李诗还是只笑不说。
“好吧,那就不提了!”中年人转了话锋:“眼看中午了,在这儿吃饭吧!”
李诗忙道:“那怎么好?”
“那有什么要紧,不过添个碗,添双筷子而已,你能走到这儿来,总算咱们有缘,你就别客气,我去看看饭做好了没有,给你端一碗来。”
没等李诗说话,中年人拿着盛水的碗站起来走了。
李诗坐着没动。
不能动,他怕别处也躲着监视的人。
原不是为监视他的,可是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中年人进了茅屋,冒炊烟的那一间,没一会儿就又出来了,这回是端了一碗饭,还是刚才盛水的那个碗,不算小,一碗有饭有菜,外带一双筷子。
李诗仍然等他来近,才迎上两步接过来。菜还挺不错,居然是一块块的肉,还都是瘦肉,闻着就挺香。
可是李诗又把碗递了回去:“谢谢你,我不敢吃。”
中年人讶然道:“你不敢吃。”
“这是狗肉。”
中年人又一怔:“你怎么知道?”
“以前我有几个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吃狗肉,看多了,也闻多了,所以我一看一闻就知道。”
“你真不吃?”
“真的,谢谢你。”
“这么好吃的东西——你真没福,可是我们没有别的莱……”
“不要紧,我待会儿回去再吃。”
“好吧,那只有我吃了?”
中年人坐了下来,自己吃了,狼吞虎咽。
李诗也坐下了:“你们把养的狗杀了?”
“不是杀了,我们砍树的时候,它让倒下来的树砸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