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芳明1128 > 第244章 隆德禁军

第244章 隆德禁军(1 / 1)

宣和六年十一月末,开封朝廷内外纷扰,尽管岳飞成功剿灭了匪首张迪,但太行山谷的十几万百姓和绿林好汉的家眷已经在高托山、杨天王等人的组织下,顺利逃离,渡黄河、经沧州出海,最终前往北海道。这一行动不仅避开了宋朝的打击,还为方梦华势力增加了大量人口,成为朝中各派争论的焦点。

平定军知军季霆,作为岳飞的前任上司,对这场事件有着清晰的判断。辽州知府左惠的调兵失当,直接导致「龆龀不留」计划的失败。季霆心知肚明,事关大局,岂可轻纵?回到平定军后,他立即提笔上书,言辞激烈,直指问题的根源:「辽州知府左惠急于自保,在关键时刻擅自召回岳飞,导致剿灭绿林山贼的计划功亏一篑。若非左惠擅自行动,岳飞本可按照既定方略将太行山贼匪一网打尽,完成「龆龀不留」的任务。更甚者,左惠与摇头山匪首私通,利用其亲戚关系,黑白两道勾结,才使辽州百姓深陷苦海,走投无路。」

季霆话锋一转,又为岳飞鸣不平:「岳飞素以清廉自律,在平定军任指挥使时期曾拒绝监军宦官马宝的索贿,导致被恶人先告,屈于人前。他虽带着三千厢军孤军深入匪穴,却仍斩首匪首张迪,功不可没,怎可因局部失利而治罪于他?」

这一奏疏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起了朝堂内外的震动。岳飞本是大宋中流砥柱,剿灭山贼之事举世瞩目,但因计划未尽全功,各派意见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卫州观察使吴奇也向朝廷呈交了调查结果。他指出,最近卫州境内黄河船只集结,商贾花费重金雇佣大批船夫,运送大量流动人口。这些人乘船顺流而下,最终消失在茫茫大海。吴奇随后派遣探子调查,得知张迪原驻守的各个山寨和谷内村庄早已人去寨空。吴奇的报告进一步证明了绿林百姓的集体撤离,这次行动显然已经彻底脱离了宋朝的掌控。

「那些村寨,曾是山贼的巢穴,如今已人去寨空,虽然匪首张迪已除,但太行山谷的刁民与贼匪已逃亡海上。岳飞未能完成清野之策。」

这份报告证实了季霆的说法——虽剿灭了张迪,但那些太行山谷的百姓和家眷已然撤出大宋疆土。这一信息,像针刺入了赵佶心中,使得朝中一些暗怀敌意的势力迅速找到了发难的理由。

吴奇的报告为那些心怀嫉妒的禁军武将们提供了弹劾的口实。

禁军中的武将辛兴宗和刘光世,早已对区区厢军都监岳飞日益上升的声望怀有不满。他们趁机上书弹劾,指责岳飞「辜负圣恩」,未能彻底执行剿匪任务,应该治罪。他们在奏疏中强调:「岳飞剿匪虽有功劳,但最终未能斩草除根,使得大批贼匪逃亡海外,如此放纵贼民,实为失职,辜负圣恩,贼匪出境,已成大患。如此庸将,理应治罪,以正军纪。」

辛、刘二人认为岳飞的成功威胁到了他们在禁军中的地位,因此趁此机会欲将他击垮。

但老将种师道此时站了出来,为岳飞辩护:「岳后生带三千厢军,深入匪穴,能够取得此等战果,实属不易。若换作老朽年轻时,带三千种家军,也未必能做到这般。」

他回身盯着辛兴宗冷笑:「若辛统制不服,可自带三千胜捷军,去试试是否能全歼这几十万绿林山贼!」

种师道话音一落,辛兴宗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却不敢言语。

李纲与徐处仁也加入了反击的阵营。他们认为,岳飞带领的不过是一支地方厢军,与正规禁军不可同日而语。「派区区几千厢军去应对几十万山贼,仍期望一战全歼,这根本是强人所难。」徐处仁直言道。

但就在朝中争论不休之际,权臣王黼与蔡攸则持着更为现实的观点。蔡攸轻描淡写道:「虽然那十几万刁民未能伏诛,但他们已然逃离大宋国土,不再对河东地区构成威胁。反而,他们前往东海岛屿投奔方逆,意味着那个海盗势力将承受巨大的负担。」

王黼也同意这一看法,轻描淡写道:「没错,方逆虽收纳了这批人,但东海贫瘠之地,物资匮乏,难以长期供养如此众多的百姓。若她无法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反而会自乱阵脚。我们不妨坐山观虎斗,看她如何自食其果。」

在权臣们看来,太行山的刁民离开中土,非但没有给朝廷带来麻烦,反而将方梦华逼入困境。因此,弹劾岳飞的行为没有必要继续推进。

面对众多意见,皇帝赵佶权衡再三,最终做出了他的决策。他并没有惩治岳飞,反而肯定了岳飞的功绩。赵佶认为,岳飞剿灭匪首张迪已是功勋,虽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大局已定,河东贼患不再是宋朝的隐忧。

最新小说: 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 多情自古(1v1,腹黑内侍&咸鱼皇后) 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 镀金雀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姐姐不说话(骨科) 只能接受这种情感深度的我们(正转炮友 H) 暗火缠颈 神之爱(西幻炖肉合集,sm) [综漫] 降谷从零开始的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