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天下是谢况从前朝手上“接”过来的。
前朝的末代皇帝不仅昏庸无能,而且沉迷于声色犬马,彼时南国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当时镇守襄阳的谢况,携幼小的宗室藩王进京“清君侧”,让小皇帝继位,再接受“禅让”,最终亲自称帝。
谢况自幼就有神童之称,文武双全,十几岁领兵打仗,二十几岁加官进爵,三十岁篡位称帝,人生可谓一帆风顺。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心中也曾有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一直没有一个亲生的儿子。
直到一年前,他几年前在襄阳新纳的妾室司夫人生出了他的第一个儿子,谢容。谢况大喜,将谢容的诞生视为幸运的象征。
这个月谢容就要满周岁了,自然是要大办宴席的,谢况左思右想,决定将这事交给谢宜瑶来安排。
“你要将此事放在心上,好好办。这不仅是我们自家的家事,也是关乎社稷的要事。阿容年幼,又无长兄,还要多麻烦你这个长姊。”谢况说完,觉得谢宜瑶肯定不会回绝,便自顾自地用起了午膳。
但谢宜瑶不是这么想的。她对谢容可没什么好印象,他既是谢况重视的长子,又是贵嫔司砚所出,以后王均入侍东宫,还会与他相处甚欢,谢容快把谢宜瑶最讨厌的几个人沾了个遍。
而且谢容的周岁宴对她来说,可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上辈子,她太想把周岁宴办好,希望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能,并借此得到父亲的夸奖和认可。
然而谢况登基后不久就下诏全国官民都要节俭以休养生息,而谢宜瑶为谢容准备的周岁宴极尽奢华之能事,自然被谢况当作典型,在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面前一顿痛批,闹得她很丢面子,实在委屈。
现在想来,谢宜瑶觉得谢况跟她强调要“好好办”,就是想好了要拿她开刀,杀鸡儆猴。她不愿重蹈前世覆辙,于是回绝道:“这件事,恕女儿难从命。”
谢况闻言变了脸色:“你之前怎么答应阿父的?”
谢宜瑶努力控制住情绪:“女儿只是觉得这件事有更好的人选。”
“你叔父们都有公务要忙,你阿妹们年纪又小,这事除了你,还有谁能做?”
“司阿姨既然被封了贵嫔,也算是六宫之主了,又是容弟的生母,当然比女儿要合适。”
谢况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叹了口气:“真拿你没办法,你是还在生阿父的气,是不是?”
谢宜瑶不说话。
“她封贵嫔这件事,朕之前也和你解释过了,后宫里还是要有个管事的。司贵嫔既然育有皇子,性格又和顺、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