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直接从寿阳逃回京城,谢冲一直觉得他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就连妻子和儿子似乎都看不起他。
如今周禄、郭遐等人立了大功,虽然让他觉得有些忌恨,但也感谢他们的功掩盖了自己的过,大大转移了京城人的注意,那些趋炎附势之辈现在都上赶着巴结他们呢。
饶是还有与谢冲一同寻欢作乐的狐朋狗友、宠姬爱妾,现在的江夏王府,确实是迎来了最冷清的一段日子。
有识之人都在等皇帝的一个态度、一个决断。
若是谢况打算徇私废公,宽恕谢冲,那么他们便会继续攀龙附凤,讨好谢冲。但要是谢况赏罚分明,严惩谢冲,那么他们则会选择与谢冲撇清关系。
谢冲的态度消极,反倒是江夏王妃的兄弟徐朗,曾经江夏王府的主簿,想尽办法在文武百官中周旋。
江夏王府中的属官不少为了自保而另择新主的,萧延也是其中之一,谢冲并未阻拦他们,这些人本就不够忠心耿耿,放他们走是正好。
至于愿意留下来的那些人,才是可与他共谋大事的。
谢宜瑶那番劝进的话,说中了谢冲的心思。
他与兄长相差将近十岁,与谢况不同,他才刚过而立之年,正是该建功立业的时候。现在太子年幼,如果皇帝有个三长两短,他作为皇弟中最年长的一个,继位也是顺理成章。
因此这些想法,他早就有了,即使没有谢宜瑶的提醒,他也会为此事打算起来。
只是,要等。
他有数不清的财帛珍宝,和一支足够强劲的部曲。
但是谢况还有忠心耿耿的数位心腹,以及甘愿臣服的世家子弟,现在的他根本不能抗衡。
他的那个侄女虽然偶尔会有些奇思妙想,可到底是女流之辈,目光短浅。但正是因此,也格外好拿捏,只要靠着她与贵嫔太子的矛盾,还有和她父皇之间的龃龉,就能轻易拿捏。
谢宜瑶建议他去江夏暂且避避风头,确实可行,但谢况是没可能同意的,他定不想让自己离开他的掌控范围。
或许谢宜瑶说得多,兄长终究是有疑心的,怀疑他甚至超过谢冰和谢凝。
恐怕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只能在京城做个闲散郡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