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请殿下安。”
还不及陆安做出反应,谢宜瑶先受了张宏的礼。
“张别驾。”
别驾是州刺史的佐官,其品级仅次于刺史,实际上也能起到制约的作用。
谢宜瑶外出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也没有刻意掩盖身份,能被当地的官员认出来,并不意外。
“张别驾是来视察的么?”
张宏微微颔首:“正是。殿下不如与宏同行,好让下官为殿下尽地主之谊。”
“那就有劳了。”
谢宜瑶来之前,从谢况那里听过张宏的大名,他乃吴郡张氏的嫡系出身,然入楚后并无父荫可袭,是靠着世交的举荐踏入仕途的。数年来虽然没有大的政绩,却也从未出过错处,加上他品性端正,在官民间的风评一直极佳,因此屡屡升迁。
谢况正是考虑到张宏的背景及以上种种因素,才在任命周禄为南徐州刺史的时候将此人调过来。
张宏身边只有两个护卫,但汇合了谢宜瑶一行人,便变得瞩目起来。
他们虽然离农田和百姓们有些距离,但也有些眼尖的认出了张宏,还主动喊道“张别驾安”,张宏熟练地和他们也远远地寒暄几句。
此人并不端着架子,还和这些百姓十分熟悉,想来是经常到此处勘察的。这么说,今日在此遇到他也可能是巧合,而非张宏收到消息后特地赶来的。
张宏兴致勃勃地主动为谢宜瑶介绍城郊的情况:“这里是以前庐陵王镇守京口时就划分出来的区域,专门用来安置流民。他们大都来自江北,也有其他地方来的,有人是拖家带口的,也有是孤身一人的,安排在一处,会比较好管理。“
谢宜瑶一边记在心中,一边问:“周将军可会干涉这些事情?”
“周将军平日军务繁忙,若非要紧事,民生吏治一类的是都是由下官负责的。这叫各尽其职,齐心协力嘛。”
张宏讲起这些话来目光灼灼,谢宜瑶看在眼里,若不是装出来的,那就很难得了。
一旁的陆安问:“敢问张别驾,这些流民入籍都按普通民户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