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七年某一天的朝会上,大楚的皇帝宣布了两件事。
进皇长女临淮公主为吴郡公主,食邑二千户。这是第一件。
这本身倒算不上多奇,虽说本朝皇女多封为县公主,但那历朝历代皇女封郡公主的不在少数。
而皇帝对长女的偏爱,又是百官有目共睹的。
不过是变了个名号,多了些俸禄,至于什么鼓吹、班剑,这些和第二件事比起来,更是小巫见大巫。
朝堂上议论得多的,也就是这第二件事。
吴郡公主开府,仪同皇弟皇子,属官减半。
这就是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了!
因此百官们纷纷谏言,希望皇帝可以撤回成命。
首先,历史上并无这样的旧例。其次,公主虽是皇亲,但毕竟不同诸王,是个坐糜廪粟的主,不能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官员中能开府的都是凤毛麟角,她一个公主,又没什么公务需要她来处理,凭什么呢?
然而谢况很简单地就反驳了,先是拿出谢宜瑶先前在京口和襄阳的作为,又拿她曾经救济灾民的举动敲打了群臣一番。
至于需要她来处理的公务嘛,以后自然是会有的。
“上天给朕一位这么能干的女儿,朕怎么能不顺应天意呢?”
这话有没有道理不说,但此话一出,凡是有点脑袋的官员,都知道谢况已经打定主意,今日只是通知,不是商量。为了避免引火上身,都不再言语。
至于有几个糊涂人,拿公主的私德去反驳的,更是被谢况批得狗血淋头。
这事姑且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着谢况称帝至今,和前代皇帝相比,已经算是没做过几件糊涂事的了,他打定主意的事,只要不冒犯到别人的利益,通常还是可以顺利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