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县里要举行龙舟大赛。到时候我想去集市上摆一个摊子,肯定能挣不少银钱,要是能再遇到像陈少爷那么大方的主顾就更好了。
桂香满脸的憧憬,明蓁看着有些羡慕,她也想像桂香一样靠自己的能力挣银子。但是她娘管得严,不许她操心这些事,她也只能帮着桂香出出主意。
你可以多做些香包去卖,对了,前几天我给明泽编了一个草编蝈蝈,一会我把编法教给你,你也可以编几个拿到集市上卖。
草编蝈蝈就摆在明蓁房间的几案上,桂香一抬头就看到了,她眼中满是惊叹之色。
明蓁姐,你的手怎么会这么巧,这只蝈蝈就像是活的一样!
这只草编蝈蝈比姚桂香见过的所有草编蝈蝈都要精巧,它通体碧绿,触须细长,四肢看矫健有力,活灵活现。
桂香的个性虽然比较粗枝大叶,但是心思还是很灵巧的。在明蓁的指导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学会了蝈蝈的编法。明蓁还编了一个精致的草笼子把蝈蝈装在里面,一起送给桂香。
桂香也不客气,全都接了过来。她知道自己只有用心去学,多多赚些银子,才能在将来有能力的时候报答明蓁姐。
明蓁姐,我这几天多编一些,等到端午那天带着去集市上卖,你如果去县城一定要到我的摊位来看我。
明蓁笑着应下,她也很想去县城逛一逛,不过这事还要她娘同意才行。
周氏对明蓁的管教素来就严格,虽是在乡下但家里并不需要明蓁下地干。她也不像村里的姑娘一样可以经常出门,每次去县城都是要有家人陪同的。
端午节那日县城人多嘈杂,女儿又生得貌美,周氏的本意是不想她出门的。可是一想到用不了多久女儿大概就要离家嫁人了,以后陪在家人身边日子更少了,周氏不由就松了口。
端午那日,书院里也会放假。到时带着明谦咱们一家一起去县城逛一逛。
明蓁的眼角都染上了笑意:谢谢娘!
明泽在一旁听了,更是开心。
太好了,我可以去逛庙会,去看赛龙舟了!
姚思礼扳着脸教训小儿子:不要一味只想着玩乐,你哥哥见了你肯定要考你背书的,要是背不过,哪里都不许去。
明泽的小脸立刻就垮了下来,他哥可是比爹爹还爱苦读之人,每次见了明泽,第一件事就是考他背书。
庙会是一定要去的,明泽紧张起来。
爹、娘,我这就回房去背书,等我背好了就去县城游玩。
时辰不早了,明泽急着回房去背书,明蓁也不再打扰父母告退后回了房。
儿女都离开了,周氏一边帮姚思礼换下家居的衣袍,一边和他闲话家常。
你对明泽也不要过于严厉了,他到底还小一些,平日里念书也很用功的。
姚思礼不以为然:明泽聪慧,但论起用功比明谦差得远呢。他是幼子,家中难免偏宠他,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他。
这话周氏就不赞成了,你可不要胡说,三个孩子我是一样疼爱的,何曾偏宠幼子?
姚思礼和周氏成婚十几年一直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听到周氏的话音里带了不满,姚思礼赶紧回身赔罪。
夫人说得是,夫人为母慈爱,处事公正,我自愧不如
周氏嗔他一眼,嘴角挂着笑意。
不过你说的也对,对孩子们我确实有些偏爱之心,我更偏疼的是我们蓁蓁。
说起女儿,夫妻两人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姚思礼点了点头附和道:蓁蓁是我们唯一的女儿,不要说你,我也一样更疼她一些。
周氏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今日晨间母亲说起明蓁的亲事,怪我不早早给她定下,说是拖成了老姑娘也耽误了明珠定亲。
姚思礼听了这话蹙眉也有些不满,但他不能直言母亲的不是。
母亲是过于担心了,咱们蓁蓁不过才刚及笈。她才貌出众又聪慧知礼,我们做父母的为她择婿自然要精心挑选,哪能仓促间就定下。
时下女子大都及笈就定下亲事,姚思礼却并不急着给女儿定亲。他年少时一心苦读,也是一直不肯定亲,甚至于他的二弟成亲生子都比他要早。
姚思礼现今想来,更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如若不然他也不会在高中进士之后娶到周氏为妻。
周氏也是一样的心思,她可以陪着夫君在老家乡下教书种田,却不忍心让女儿早早嫁入乡野之家受苦。如今,周氏也只盼着京城兄嫂那里会有好消息传来。
端午节这日,一早用过膳食,姚家人就忙着回房收拾准备去县城。周氏提前向张氏禀明了要带儿女出门的事情,只说是去县城的南隐寺敬香。
南隐寺香火旺盛,台县的百姓大都去那里敬香拜佛,又逢端午节日,张氏没有不允的道理。
曹氏听闻自然也不会错过,便带着儿女和明蓁一家同行。姚老爷子和张氏年事已高,这么热的天也就不跟着出门了。
姚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门也没有那些丫鬟婆子跟随伺候,大家不过是回房换身衣服,很快就又都聚在大门前。
明蓁走出院门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觉地都落到了她身上。
今日明蓁的打扮并不过于隆重,娇颜未施粉黛,着一件浅粉绣莲纹锻衫,艾绿色的罗裙。乌发挽起,只簪了一支玉簪,耳间一对小巧的玉坠,浑身上下没有多余的饰物。
微风拂过,衣裙飘动、楚楚动人。纵然是日日相处的亲人,众人也难免看呆了一瞬。
恰在此时,明珠也梳妆打扮好赶了过来,曹氏见到自己女儿立刻回了神。
珠珠,快一点,咱们该走了。
话音落下,曹氏看清楚明珠的装扮就皱起了眉头。
珠珠,你怎么回房换了衣衫,姑娘家穿得鲜亮些才好看呢!
一旁的刘巧娘也在偷偷打量着两个小姑子,她知道明珠平时惯爱和明蓁比较,事事总想着压过明蓁,穿衣打扮上也是一直喜欢比明蓁更艳丽。
可是今日明珠不仅和明蓁一样穿着同色的粉色衣裙,甚至就连发饰也同样简单。
明珠难得没有把她的首饰都戴在头上,只和明蓁一样在发间两侧簪了两朵小巧的珠花,头顶插着一支银钗。
刘巧娘看傻了眼,明珠这一身打扮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模仿明蓁呀!
第 5 章
当年说亲的时候,刘巧娘听媒人提到过小姑子明珠的美名,夸她不仅貌美,更是心灵手巧温柔知礼。
可是嫁进姚家以后,刘巧娘才知道姚家真正貌美知礼的姑娘另有其人,明珠的容貌虽然不丑,但是和明蓁一比,就逊色了不少。
就好比现在,同色的衫裙分别穿在两人身上,明蓁即使不施粉黛,一举一动也是淡雅脱俗,顾盼生辉。而明珠却显得有些寡淡,甚至有矫揉造作之感。
明珠并不理会她娘和大嫂,反而亲热地走到明蓁身边。
明蓁姐,等到了县城,我们两个一起去游玩好不好?
这几日明珠经常到明蓁房中和她一起做绣活,态度比以前不知亲近了多少。明蓁虽然疑惑她怎么会转了性子,但毕竟是一家的姐妹,明蓁也是想和她好好相处的。
明蓁微笑着点了点头:好啊,到时候叫上明谦和明官陪着我们一起。
除了明泽,姚家其余几个兄弟都在县城的书院读书。二房的姚明举是兄弟中最大的,明蓁的亲弟弟明谦行二,二房的姚明官是老三。大哥姚明举自然是要陪着大嫂的,其他几个弟弟倒是可以陪着她们。
人都到齐了,大家登上马车往县城赶去。
明泽坐在车厢外面跟着父亲和二叔一起赶车,看到沿途的美景不忘提醒姐姐看一眼。他年纪小,能出门游玩自然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明蓁被弟弟的兴奋感染,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倒是明珠有些让人意外,曹氏一路上说个不停,她却颇为安静,一直老老实实在马车里坐着,对外面的风景丝毫不好奇。
马车行了半个多时辰,便到了县城的东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