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半日,明蓁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也不再等陈霖淮,带着春雨几人回了娘家。
周氏见她一人回来很是意外,怎么就你一人回来了,女婿呢?
新婚至今,明蓁和陈霖淮一直同进同出,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周氏也正欣慰女儿夫妻感情深厚呢,乍然见到明蓁一个人回娘家不免有些担心。
夫君今日去了县城有事要做,提前和我说过要晚些归家。我便没有等他,一个人先回来了。
听她这么说,周氏才放下心来,不过还是数落了她几句。
虽说你没有婆婆,一进门就当家,但也不能太过没规矩,哪有出嫁的小娘子日日回娘家来的。
明蓁笑道:娘,我知道的。您放心吧!公爹宽和,早就吩咐过了,我若想回娘家随时都可以回来,不用拘着那些俗礼。况且,桂香身上有伤,我也不放心。
把桂香托付给她娘照顾,明蓁肯定是放心的,但她知道桂香的脾气,向来不愿意拖累别人,怕她会不好好养伤。
果然,周氏一听就皱眉道:我让桂香在你房间休息,原本就说让她好好躺两日,可她不听,非要跟着慧娘一起在后院仓房忙活。
明蓁就知道会这样,桂香的几个叔婶没来闹吧?
周氏冷笑,人都已经卖给陈家为奴了,他们哪敢来闹。只是王家那里不愿意,今早花轿来接人,说什么也不愿意退亲,他们家倒是也狠心,又把兰花送过去冲喜了。
明蓁听得目瞪口呆,桂香无父无母,任他们糟践 。兰花可是姚二的亲闺女,他们竟也能这么狠心。
娘,这事祖父就不能管管吗?
周氏叹了口气,你祖父虽是族长,但族里的祭田本就有限,每年的产出供着族中的儿郎读书就已不宽裕了,哪还顾得上这些小娘子。况且,这几年风调雨顺,村里人的日子还好过一些。前些年受灾,农家卖儿卖女的多不胜数,族里哪管得过来。
这么多年周氏也是见惯的了,不要说在这偏远的台县了,就是当年她跟着姚思礼在京畿为官的时候,养大女儿换彩礼钱的也屡见不鲜。
明蓁沉默下来,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娘,我有事想要拜托娘帮忙
明蓁姐!
桂香听闻明蓁回娘家了,急匆匆从后院赶了过来。
明蓁忙拉过她来看,桂香脸上的红痕已经淡了不少,整个人也有了神采。
身上还疼不疼?你不要逞强,多休息几日。
明蓁姐,大伯娘给我看了郎中了,还喝了药,我已经全好了。
桂香着急的不行,明蓁姐,我一定会多干活的,不能让你和姐夫的银子白花了。
明蓁笑了出来,好,那以后你好好帮我做事,把花出去的银子早日赚回来!
真的?桂香一脸的喜色,她就怕自己连累了明蓁,听到可以有法子把银子赚回来,立刻就开心了。
明蓁点头,这才说起自己的打算。
娘,我想在县城开一间铺子,卖一些有特色的绣品,或是一些常用的精巧小物件。我想请娘在族中召集些女子,按照她们的所长教她们做些手工活。待她们做成之后,按照数目给付银钱。
周氏没想到女儿会想要开铺子,听了她的打算有些不赞成。
村里的女子大都要帮着下田做家务,哪能静下心来学手艺。况且学绣活也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等到真正手艺精巧了,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她们父母觉得这样不划算,不会愿意白养着她们的。
明蓁早就考虑到了这些,我招人来学手艺,是和她们签订长约的,可以五年一签,或者十年一签。我每月都会付给她们一定的银钱,等到她们学成了,再按照她们做好的活计涨工钱。
明蓁知道,村里许多人家重男轻女很是严重。女子在家中承担了大量的家务,自然没有时间学手艺。可若是她们学手艺就能赚到银钱,哪怕每天几个铜板,她们的父母也肯定愿意把女儿送过来。
桂香听了立刻就替明蓁担心起来,可是这样一来,明蓁姐你岂不是要白养很多人?
不会白白养着的,明蓁笑了笑,我打算做的不少东西并不难,例如打络子、编藤篮之类的,很快就可以学会。至于刺绣之类工艺复杂的,学会了以后挣到的银钱也多,到时候那些人肯定会更用心去学的。
这样做能让不少女子学到一技之长,若她们能为家里挣到银钱,那他们的父母便不会像以前那般轻视她们。挣了银钱,她们的日子也能跟着改善一些。
明蓁也仔细盘算过了,她铺子的生意如果经营好了,货品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这些女子每日集中到一起做活,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如此算下来,她的成本也并没有增加太多。
周氏听女儿说完,便也认真盘算起来。
你想筹办的和京中的一些工坊差不多,这般经营确实可行。
见母亲赞成,明蓁也高兴坏了,更是拉着她娘细细说了起来,周氏边听边帮着她补充。
一直商讨到夕阳西下之时,明蓁这才起身回了陈家。一进家门,就见陈霖淮正准备出门来迎她。
蓁蓁,你回来了,不是说好等我陪你一起回岳父家的吗?
明蓁有些歉意,我着急找娘商量开铺子的事情,就先过去了,没想到竟然耽搁到这么晚。
陈霖淮并不在意,无妨,我也是刚回来。蓁蓁,我也有事要和你说!
见他面上带着喜色,明蓁也有些好奇,她忙追问道:是何事?
陈霖淮却卖起了关子,等爹回来后一起再说。
明蓁无奈,只能按下好奇心,和他一起回房换过衣衫,又去灶房去查看今日的饭食。
晚间陈员外归家,一家人便聚在前院用饭。
陈员外先问起明蓁的铺子筹备的如何了,若是缺银子只管去账房提!
多谢爹,我手里的现银还够用,若是后面短缺了,再来向爹要!
陈员外点了点头,并不勉强。明蓁第一次开铺子,他也不准备插手太多,想要让她自己磨练一番。
陈霖淮放下手中的碗筷,清了清嗓子道:爹,儿子也有一事要和爹说。
哦?你有何事,缺银子花了?
不是,爹,儿子是要做正事!陈霖淮郑重宣布道:济州参将府在台县招募哨兵剿灭运河附近河道的水匪,儿子今日去报名已经被选中了。
明蓁听得一愣,夫君是要去从军吗?
也不全是,陈霖淮忙向明蓁解释,哨兵并不是正式的军队编制,只是为了剿匪征召起来的,还是隶属民籍。
蓁蓁,我不喜做文章,指望科举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了。我已经打听过了,朝廷明年有意开武举,我准备苦练一番,到时去参试。只是如今也不能在家中闲着,去做哨兵剿匪也能积攒些实战的本事。
夫君这些日子就是在忙这事?
明蓁听着有些心疼,剿匪可是苦差事,她也不知该不该支持他去做了。
坐在主座的陈员外早已黑了脸,不行!淮哥儿,这事我不答应!
陈霖淮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爹会反对。
爹,你是不是担心儿子剿匪会有危险?儿子的武艺你也是知道的,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将来更不用说考武举出人头地了。
爹找人教你武艺,是为了让你自保,并不是指望你考武举出人头地。爹只希望你这辈子做个无忧无虑的富家翁便可。
明蓁没料到一向和蔼的陈员外竟会变得这般严苛,此事在他那里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 37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