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番布置,周氏和苏氏面色都有些惨白。明蓁怀有身孕,若是跪坐在这里抄经,哪里能受得住?
原本还以为皇后娘娘会顾念明蓁身子不便,另外为她准备桌椅。如今看来皇后娘娘怕是没有这个打算了。
周氏身为母亲,自然是不死心的,她忙上前去求皇后。
求娘娘开恩,我家小女身怀有孕,恐不能久跪。还望娘娘能赐下桌椅,让她能坐着抄经。
皇后还未曾开口,张柔嘉先一步跳了出来。
姚夫人,抄经本就是为了向上天表诚心的。皇上都已经着素服、减膳了,陈夫人不过是跪着抄经便不愿意吗?陈将军忠心耿耿,一心报国,陈夫人也莫要这般娇气堕了他的威名才是。
周氏心中升起一股怒气,这张家的人欺人太甚。
第 103 章
见母亲被张柔嘉为难, 明蓁更是气愤不已。很明显,张柔嘉针对的是自己,却让母亲受了连累。
明蓁忙上前拦住母亲, 安慰她道:娘, 您放心,我没事的。
可是
周氏怎么可能不担忧, 明蓁如今月份大了,身子笨重, 若是逞强跪在那里抄经,出了什么意外可如何是好?
明蓁对着母亲莞尔一笑,示意她安心。
转身面对张柔嘉的时候,脸上的笑便消失不见了,眼中多了几分冷意。
县君这话是何意?究竟是我堕了我夫君的威名, 还是县君想要败坏皇后娘娘的名声?
张柔嘉怎么也想不到, 明蓁不仅不听从安排跪着去抄经, 竟然还来指责她。
你胡说什么呢?我怎么会败坏皇后娘娘的名声?
县君如今的所作所为便是在败坏皇后娘娘的名声。天下谁人不知,娘娘常年礼佛, 应当最是慈爱宽厚。如今为了解百姓之苦,娘娘带领我等抄经以告上天, 足见娘娘的仁善, 又怎会如你口中所言那般怪罪于我等。
陈夫人所言极是!叶灼华也笑着上前。
柔嘉县君, 京中久旱无雨, 且不论皇上那里已连下数道圣旨救济贫民, 施行仁政。便是皇后娘娘也命后宫众位娘娘自省其身,务必消减用度, 厚待宫人。如今陈夫人身怀六甲, 行动不便。进宫抄经皇后娘娘怎会苛责与她, 定是另有安排的。柔嘉县君切莫以小人之心揣测娘娘,破坏娘娘虔心祈雨之事。
佛堂外立着的众位夫人,都在默默关注着明蓁和张柔嘉的争执。她们倒是不知张柔嘉爱慕陈霖淮之事,只将张柔嘉为难明蓁和前朝的事联系在一起,认定张柔嘉定是受了张家人的唆使。
她们可是听说了,皇上要给陈霖淮加官之时张首辅是不赞成的,但最后皇上还是一意孤行,未曾理会张大人的建议。
今日之事,明显张皇后是要给这位陈夫人一个教训,只是未曾料到这位陈夫人竟是这般硬气。
她与景王妃二人皆是一副笑语晏晏的模样,字字句句又都似在恭维张皇后让张柔嘉无力反驳。
张柔嘉脸色涨得通红,有些气急败坏地冲着二人喊道:你们胡说,你们才是不诚心祈雨
朝中大臣虽有大半依附张家,但也有如同姚思礼、周御史这般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之人。他们的夫人自然也是不曾攀附张家的,见张柔嘉在今日这等场合还如此不遵礼仪,娇蛮任性,不由皱眉有些不喜。
张皇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虽心有不甘,但也知道今日若是因为抄经姚明蓁腹中的孩子出了什么意外,定会在朝中的御史那里落下话柄。
看今日苏氏的神情便可知道,明蓁的舅父周御史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若是在前朝死谏,皇上说不准便会趁此机会夺了她掌管六宫之权。
柔嘉,你先退下!
姑母
张柔嘉有些不服气,但见张皇后神色严肃,面上没有丝毫笑意也不敢太过造次,只好嘟着嘴退到一旁。
张皇后看了明蓁一眼,冷声道:柔嘉年幼,不懂妇人孕育之苦,陈夫人莫要将她的话当真。本宫既是下旨召诸位夫人来抄经,自然会让人安排妥当。
臣妇谢娘娘体恤
既然皇后这么说了,明蓁也就跟着行礼谢恩。
皇后宫里的几名太监忙又去别处搬来桌椅摆放在一旁。
张皇后冷着脸入了佛堂,众人也都各自落座,在佛香缭绕中开始抄经。
一连几日,明蓁与众人都是辰时入宫抄经,午时方离宫回家。不少官夫人平日里多是养尊处优,这般下来就有些吃不消,但谁也不敢抱怨。
身边人都担心明蓁的身子,唯恐她会累到。陈霖淮更是忧心,他左肩的伤还没有痊愈不急着去金吾卫上值,便每日陪着明蓁一道乘车,将送她至宫门前。
陈霖淮从马车上跳下,转身扶着明蓁小心翼翼地从马车上走下来。
蓁蓁,你慢一些
我没事,反倒是你,小心些肩膀上的伤。
这点小伤,陈霖淮根本不在意,他冲着明蓁举起左手示意。
无事的,你看胳膊活动自如,不碍事的。
你呀!
他这般逞强,明蓁很是无奈,眼看着各家的夫人已经到了,宫门前聚集的马车越来越多,明蓁也不好多说什么。
夫君回去吧,我先进宫了!
不远处,张柔嘉的马车也是刚到宫门前,看到明蓁和陈霖淮恩爱有加的模样,她的脸色越发的难看。
陈霖淮习武本就比常人敏锐一些,发觉到有人在盯着她们,便看了过去。
当看清是张家的马车时,他脸上的笑意便消失不见了,神色瞬间就冷了下来。
张皇后在宫里欲为难明蓁之事,他已经听说了,对张家人更多了几分厌恶。
若是在宫中再有人为难与你,你切莫顾及会牵连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吃了亏。
知道了!明蓁轻笑,你如今可是朝中的大红人,在宫中谁敢欺负与我。皇后和太后再不喜我,也要顾忌着名声,她们也不会随意便动手。
她在宫中还有母亲、舅母和叶姐姐护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皇后那些小刁难,她还不会在意。
眼看着时辰快到了,明蓁便催着陈霖淮回家养伤,和母亲一起进宫去了。
陈霖淮却并没有回家,看着明蓁走进了宫门,他便命车夫将车赶去了金吾卫营房。这里离着皇宫近,宫中若是有事,他也能及时知道。
如今朝中并不太平,京郊粮价已经开始上涨。张家早些时日囤积的粮食,如今都在高价售出。
虽是皇上下旨要严查,可是有张首辅在,谁又查的动张家的铺子。
况且今年的旱情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的收成,便是此时降下雨来,粮食减产也成定局,粮价自然也降不下来。
皇上已经减膳数日,据说身子日渐消瘦让太后担忧不已。但是雨水不曾落下,皇上依旧在坚持。
此次皇上在宫中祈雨,四皇子的表现最让人意外。他竟在皇上面前痛哭,直言皇上都如此自苦,他做为儿子也无颜享乐,自当和皇上一样素服减膳以祈求上天垂怜,早降甘霖。
四皇子这番作为,朝中不少官员都跟着称颂不已,甚至很快便被传到了民间,京中百姓也都知道了四皇子的贤明。
今日明蓁和众位夫人依旧在皇后娘娘的带领下在佛堂抄经,经才抄至过半,便有大太监匆匆跑来。
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
太监神色慌张,来不及禀告便闯进了佛堂大殿。
在大殿内抄经的多是宫中的嫔妃,以及张家的近亲女眷。大太监进内没多久,便见皇后带人匆匆离开了佛堂,甚至无暇顾及殿外的众位官夫人。
众人不由搁下笔,心中忐忑不安也无心抄经了。皇后去了何处?宫中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大家不免揣测起来。
等了有一盏茶的功夫,皇后身边的掌事宫女才又来佛堂传达了皇后的口谕,今日抄经暂停,命后宫嫔妃都回各自宫中等候,其余官员女眷速速离宫归家。
明蓁和叶灼华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不好的猜测。这个时候,叶灼华并没有急于离宫,她想着先去见一见景王。
明蓁和母亲、舅母一同离宫,她们心中也都有些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