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老六垂头丧气道。
心说果然是堤高于岸、浪必摧之。自己就是个浪催的……
……
子夜,乾清殿。
朱老板批完了今日份的奏章,并没有马上去开盲盒,而是把刘英叫过来。
刘英全天候待命,很快现身。
“近来,可有江南人造访过胡惟庸家?”朱元璋沉声问道。
“回皇上,没有。”刘英回想一下,忙道:“但他侄子胡德,前日倒是跟一个江南商人,在青烟楼上喝花酒。可惜不是金莲院,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好吧……”朱元璋对刘英的情报水平,也不抱什么期望,能打听到这点儿事,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没想到胡惟庸会替海商说话,有意思,很有意思。”他只好提醒自己的情报头子道:
“海商们这么大反应,居然连胡惟庸都搬出来了,这是咱没想到的。看来老六重启市舶司这一步,歪打正着他们的要害了。”
“这样啊……”刘英一脸羞愧,他这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问胡惟庸的事儿。
“你亲自去一趟苏州。”朱元璋写一道手谕给他,沉声吩咐道:“去看看那个叫陆仲和的,现在到底是死是活……以咱对那些江南大户的了解,他们通常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这回死的有点蹊跷。”
“是。”刘英点点头,听老板继续下令。
“他要是真死了,你就查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自杀死,还是他杀?还有什么时候死的,都给咱查清楚了。”便听朱元璋沉声道:
“他要是没死……你就把他带回京城,咱问话之后,再把他剥皮揎草,挂到中书省大门上,以儆效尤!去吧……”
“遵旨。”刘英双手接旨告退。
待到刘英隐入黑暗中,朱元璋才伸个懒腰站起来,神采奕奕道:“睡觉觉!”
第三七六章 朕的儿子,只有朕能欺负
翌日早朝。
朱元璋宣布了任命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征西副将军,秦王随军出征,率大军兵分三路,入川藏平定吐蕃!
国初的官僚体系,也许治国还很不在行,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战争机器,朱老板只消下旨,胡丞相自会领导中书省,有条不紊完成战争准备工作,不用他操心。
而后,便是昏钞倒钞之议。
因为宝钞提举司隶属于中书省,朱老板便问胡惟庸的意见。
胡惟庸早就盯上倒钞收取的工墨费了,这非但是笔巨款,而且很容易搞成糊涂账,用来扩充中书省的小金库,再合适不过了。
但他不愿意正面得罪太子,便狡猾的先搬出太子的看法。明面上是尊重太子的意见,但实际上是想等着朱老板否决掉,然后顺水推舟提出工墨费……两全其美。
可他没想到的是,素来爱财如命的朱老板,居然同意了太子的建议……
“太子说得对。咱的大明宝钞,是用来给朝廷和百姓纾困的,不是用来盘剥百姓的。”朱元璋现学现卖道:
“宝钞也好,铜钱也罢,都是一样的流通手段,所以一贯铜钱过一百年,还是一千文;一贯宝钞过一百年,也必须是一千文才行!”
群臣闻言大喜过望,纷纷高呼‘皇上圣明!’‘太子仁德!’
这是真心实意的欢呼,不是虚与委蛇的赞歌!因为大臣们每月的俸禄,可是一半发米,一半发钞的。不想要宝钞都不行。
宝钞发行两年,开始出现昏烂。大家都在担心,朝廷要是拒收旧钞,或者像前朝那样,兑换收费怎么办?那样肯定会导致宝钞贬值的啊……
现在皇上这样表态,无疑给大伙儿吃了颗定心丸。宝钞能免费兑换,就不怕昏烂了,那大家收到宝钞也敢存起来,不必着急花出去了。
太子却心里暗暗惭愧,要不是昨晚老六顶着打,给父皇把观念掰过来,这工墨费肯定是免不了的。
“皇上圣明。”胡惟庸也见风使舵,虽然心在滴血,却依然满脸笑容的表示同意。
“只是皇上,这样一来,印钞的费用就太高了……”不过争取点儿是一点,他又道:“是不是给宝钞局增加拨款?”
“印钞的事情,中书省不用管了。”朱元璋一摆手道:“自即日起,宝钞局改隶内廷,由内帑负担所有印钞费用。”
“……”胡惟庸不由瞳孔一缩,恨不得给自己俩大耳刮。这才过了一宿,皇上咋彻底转性了呢?
“是。”胡相偷鸡不成蚀把米。
……
最后,果然有言官再次提及陆仲和自杀一案……
“陛下,此案影响极为恶劣,不止苏州,整个江南都大为震动。士绅百姓对陆仲和之死极为愤慨,各界人士相约进京告状,官府虽竭力弹压,但只会激化百姓心中怨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