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彩芸顿时崇拜的说道:“莫非你知道要贬值?对了,你叫我爸也兑换美金,怕是他要高兴很了。”
林志超摇摇头,说道:“我哪里知道要这个时候贬值,不过是赌一把而已,因为二战后,英镑就已经维持不了,拖了那么多年,这是必然发生的。”
不一会,唐仲源果然拿着报纸敲门,进来后的表情很高兴。
“志超,你看到报纸没有?”
“岳父,我们也正在讲这个事呢!对了,你兑换了几万美金?”
唐仲源朝着外孙走去,并高兴的回答:“不多,就七万美金,再兑换成港币的话,就能赚个10万港币。”说完,看了几眼外孙,高兴得不得了。
这个外孙不一般,是他女儿地位的象征。林志超这个人本事太大,自己女儿就得有一些底蕴,长子便是最大的底蕴。与此同时,自己女儿在林家的地位,也关系着林家和唐家的亲密度。
当然唐仲源还是不算很明白,林志超之所以如此提携唐家,连兑换美金这种事都点拨,很明显就是想要他的另外一个女儿唐彩英。
唐彩芸马上为自己娘家高兴,给自己父亲开了一个玩笑:“爸,看来你明年真能给妈买上半山区的独幢洋房。”
唐仲源却说道:“买不是问题!但现在外面人心惶惶的。”说完,他看向林志超,自己这个女婿有想法。
林志超认真的说道:“放心吧,我买了一条船,随时可以走!岳父安心就是。”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确实!”
从江浙沪逃来香港的富豪、名人,都抱着两种想法:
第一,以香港为跳板,移民欧美。
第二,继续留在香港,北望神州。
第一种想法的富翁,如果真移民到欧美,也就相当于退休,不可能在欧美能做出一番事业,至少这个时代很难。而这种想法的名人则有不少,比如张爱玲,便是一直在香港等待移民美国的机会;还有就是一些军阀,很多都准备去海外做寓公(泛指失势寄居他乡或别国的官僚等)
第二种想法的富翁,他们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算了,自然就在香港这个地方扎根,做一番事业,若是对面情况变好,大家还想着回去发展。
林志超若是背景干净些,他早回去建设国家了。但他爷爷是举人,父亲那一辈也阔过,属于乡下小地主,所以林志超第一件事就是来香港。
建设祖国,就等着30年后,他有更大能力的时候再说吧。
唐仲源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很快回到自己家里吃早餐,心情也轻松了不少。女婿有船,而且又有想法,所以他放心下来。
……
上午,福和行。
黄廷贵拿着一份报纸递给李高福,说道:“高福兄,英镑宣布贬值30.5%啦!”
李高福点点头,说道:“我早上也看到了!”
黄廷贵顿时有些急的说道:“但我们和林生签署的合约是,一年需要拿10万美金购买他手中的50%‘东方交易者’号货船。也就是说,我们明年五月需要拿出56万多港币。但按照‘东方交易者’目前的盈利情况,明年五月我们最多分到25万港币,福和行现在账上也只有25万港币,相当于我们的钱还不够呢!”
两人成为合伙人后,又各自分走了2万的利润,以家里开支。
李高福笑着说道:“廷贵兄,不要急!到时候船是我们的,慢慢赚就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嘛!现在我们多准备,这半年多贸易还能赚一些,船钱就能赚足。退一万步来讲,我们如果拿不出钱,林生也会允许我们分期支付的。”
黄廷贵顿时松一口气,说道:“你说的有道理,毕竟船是福和行的,就相当于一笔庞大资产,随时可以赚钱。不过内地现在的贸易,都有些不好做,战争都快打到羊城了。”
李高福说道:“等吧,应该很快统一了,届时总归是要做生意的,我觉得年底肯定有,所以最近我们多做些准备。”
“好!”
此时李高福才感觉到轻松,他和黄廷贵更合得来,虽然以前四人也做的比较默契,但私下里他却和黄廷贵的关系更好。事实上,他也明白,李福炳和杨志强两人,一直因为股份少,而有些耿耿于怀吧。
……
东亚银行。
简东浦看到报纸后,立马在算盘上计算一番。
“这小子,这一出一进就赚了120多万港币!”
“不对!他既然是故意兑换美金,那么长江置业那边也有不少美金,怕是上百万美金,这样又是赚了160万以上。”
“这,赚钱也太快了吧!就赌个英镑贬值,他就赚了近300万?”
简东浦算是比较了解林志超的财富的,因为一开始就是全靠东亚银行的贷款,才发展如此迅速。
一时间,简东浦都佩服林志超的财运亨通。
与此同时,他也明白林志超的身家怕是千万港币,这让人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白手起家’创下千万级财富。
“此子将来,必将成为香港华人领袖!第二个何东!”
简东浦感叹起来。
在他看来,林志超很擅长搞人际关系,这就说明林志超不仅仅是一个会赚钱的人;这样一来,ZZ资本也会有,财势也会有,迟早被封为‘太平绅士’,甚至‘爵士’。
而且,林志超现在又想进入航运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力高的行业;
再配合实业,社会地位就更高了。
“继续扶持!将来东亚银行也多一位靠山!”
所谓继续扶持,仅是实业贷款,或者地产贷款,简东浦还是决定不能给航运贷款。
“航运贷款的资产值太集中,海上又有无数风险,香港银行家都不会选择给予贷款。”简东浦这样嘀咕道。
殊不知,林志超压根没想过东亚银行,因为实力不够。
说实话,如果不是林志超想搭上汇丰这条线,他都已经开上银行了;拿着储户的钱,去投资自己的事业,只需在六十年代前回归正常即可。
因为挤提事件是因为五十年代投资过热,而累积造成的后果。
……
上午,林志超来到长江实业,今天正好是公司的高层会议时间。
副总经理王良、研发部的孙韬、市场部胡成栋、财务部经理郭全新、星岛分部的鲍春来等高层,纷纷已经在宽敞的会议室等待老板。
林志超走进会议室,大家纷纷侧目,并打招呼:“老板,早!”
“早!”
坐在座位上,林志超直接切入主题:“孙经理,这次你带2人去德国,订购十台排米机、三台拉头冲压机,送货地址是星岛武吉路长江实业;随后,你们在那边考察一周,我有给伯恩机械的人讲。”
长江实业壮大后,这些开销也可以大方起来了。
孙韬连忙说道:“好,我尽快准备出行,珍惜这次机会。”
在他看来,长江实业的前景是无限的,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高,远不是香港纺织和成衣业可以相比的。当然了,正因为如此,香港几乎不可能会有第二家拉链工厂。
林志超点点头,接着又对鲍春来说道:“鲍经理,星岛工厂的生产有没有问题?”
鲍春来最近一年从巅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攀上高峰,可谓大起大落;如今在长江实业当高管,月薪也涨至300港币每月,更何况还有年终奖,所以债务已经不算什么了。
他干劲十足的说道:“只要带一批数量的技术工过去,立马可以投入生产。各方面条件,我们都已经准备充足。”
工厂建好、手续办好、运输渠道、材料进口等,这些都已经筹备好。
林志超却随即说道:“你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替我约一下李光前先生,我想拜会一下他!”
李光前,是集美先生的女婿,亦是南洋华人第二代领袖,第一代自然是集美先生,他还是南洋的橡胶大王、华侨银行的创始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