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祺爱吃甜,不管早饭吃什麽,第一个要逛的总会是糕饼摊位。
有新来的摊贩卖棋子糕,外皮烤得焦脆,里面夹了枣蓉和红豆,估计是太甜腻,阮祺尝一口便皱了眉,坏笑着把剩余半个全塞给了身边郎君。
清珞也腻得蹙眉,却只是无奈捏住他的脸颊,顺手帮他将嘴角的碎屑擦净。
不远处,顾洵默默翻了个白眼,站在摊位后面等着两人走近。
“呦,终于舍得过来了,我还以为阮公子打算把这条街上的早点都尝一遍呢。”
“这不是还没到时辰嘛,”阮祺嘿嘿笑着把一包酥糖饼递给他,“你卖的又不是吃食,这麽早不会有人买的。”
“给你,这家糖饼是我吃过最好的,糖馅里加了果仁和芝麻,酥脆掉渣,特别香。”
糖饼的酥香隔着纸包便传出来了,顾洵早起忙着準备出摊,的确什麽都没吃,迟疑片刻后,终于还是接过纸包。
这些日子在粥铺里跑堂,顾洵已经很习惯站着吃东西了。
糖饼只有巴掌大小,酥脆香甜,吹着山脚下的凉风,顾洵神情缓和,莫名觉得放松了许多。
结果刚转过身,就瞧见阮祺和他郎君正凑在一起,头挨着头。
一面打量摊位上的货品,一面小声说着悄悄话。
顾洵捏着糖饼:“……”
吃过早饭,集市上的人逐渐增多,清珞靠在树旁闭目养神,阮祺和顾洵则站在空无一人的摊位后大眼瞪小眼。
“快吆喝啊,在这里干站着做什麽?”沉默许久,阮祺终于忍不住出声。
“怎,怎麽吆喝?”顾洵压低声问。
这位大少爷,阮祺扶额。
给他指了指附近的几个摊位,示意对方听其他摊贩们都是怎麽叫卖的。
村里人一个比一个嗓门大,这边喊“新鲜草鱼五文钱一条”,那头喊“桂花饴糖一文钱一块”。
隔壁就是卖旧书杂货的摊位,摊主是名中年人,似乎瞧出顾洵的窘迫,爽朗笑道。
“小哥儿是第一日出来摆摊的吧,我看你卖的是笔墨字画,其实喊不出也行,你直接把摊子铺开了,在上面写字作画,保管有不少人过来围观。”
阮祺眼眸一亮:“这个好。”
顾洵:“啊?”
不等顾洵反应,阮祺已经先跑回粥铺,搬来店里不用的长桌拼在摊位旁边。
临近都是卖杂货的摊贩,空地多,倒也不显得拥挤。
等将东西都铺开了,阮祺把顾洵按到长桌后面,又塞了支毛笔给他。
“来吧,你擅长写字还是作画?”
顾洵僵硬握着笔杆,见不止周围摊主,就连原本路过的村人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想瞧瞧他準备做什麽。
被人盯着,顾洵只得硬着头皮展开熟宣,提笔在上面写了一首小诗。
村人识字的不多,很少见有人当街写字的,待顾洵一首短诗写完,都捧场的拍手叫好,惹得顾洵脸颊发烫,险些连笔都握不住了。
“字写得真俊,你这幅字怎麽卖,我打算拿回去给我家那小子临摹去。”有村里妇人凑上前问。
顾洵刚想摆手拒绝,就被阮祺从身后拽住,笑着对那妇人道。
“婶子是第一个来的,只要十文钱就行,再额外送您十张空白的清水熟宣,给你家哥儿练字用。”
“好好。”
妇人算了下价钱合适,赶忙答应,又额外多买了支六文钱的羊毫笔。
有了第一单买卖,后面的生意逐渐好做起来,顾洵也很快习惯了被人围观着写字,到人少时候,也能张口吆喝两声。
阮祺并非大包大揽的性子,见顾洵那边能独自上手了,便也悄声退开,跟郎君一起靠在树旁小憩。
“今天有些热,等下去崔庙祝那里讨碗绿豆冰喝吧。”阮祺凑到郎君耳边小声道。
清珞瞥了他一眼,不答反问:“……他字写得好看?”
阮祺愣了下,才反应过来这里的“他”指的究竟是谁,顿时忍不住笑。
刚刚为了鼓励顾洵,对方写字时阮祺一直从旁夸奖,好听话不要钱的往外冒,没想全被清珞听到了。
“没,”阮祺捏了捏他的掌心,笑眯眯讨好道,“别人的字有什麽,在我心里,郎君的才是最好的。”
清珞唇角扬起,略微使力,在阮祺的惊呼声里将他拉到身前。
顾洵……顾洵专心摆摊,已经不想再留意那边了。
大约是天气晴好的缘故,今日集市上的人格外多,顾洵忙得脚不沾地,到临近傍晚时候,不仅售出几十幅小字,就连笔墨纸砚也连带着卖空了大半。
数着口袋里沉甸甸的铜钱,顾洵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