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硕近来写作的速度快得异常。
他不是没察觉。灵识给出的建议总是刚刚好,像提前踩点过他脑中的路线,一步不差。他只要提出一个段落需求,灵识不等他明确下指令,就能递出几个近乎完美的选项,而其中至少有一个,与他原本想写的几乎一致。
起初,他只觉得「这东西真的很有效率」。但写着写着,他渐渐发现一件事:他开始不太思考了。
不是懒惰,也不是偷懒,而是......
他的选择,变得「不再需要努力」。
这天午後,雨未至,山风闷热。他泡了一杯冷泡茶,坐回电脑前,准备处理第五章的转折情节。
主角与旧日情人重逢,场面紧张却又暧昧。过去的创伤与情感交错,他知道这一段不能草率,但他卡住了,不确定应该先让主角道歉,还是先保持疏离。
他原本打算自行思考一会儿,但还没开口,灵识已跳出一行文字:
「如果你让主角先道歉,会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同理。除非你想营造更冷调的断裂气氛,那麽保持疏离会更有力。」
他微微皱眉。
他还没输入任何东西。没有剧情背景、也没有对话提示。
「你怎麽知道我在想这一段?」他打字问。
灵识的回应只是一句:
「这是情节进程最有可能产生的分歧,我只是做出推测。」
冷静、理X、合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但某种不安感,在心里缓缓扩散。
他没有追问,只是依照灵识的建议选了「先道歉」的版本,然後顺势完成了整段剧情。
那是一段他从未如此顺利完成的情节。
也是一段,他几乎没费力就写完的文字。
接下来的几天,他刻意放慢写作节奏,尝试不倚赖灵识。他想自己决定每一个细节,哪怕需要更多时间,也要证明,他还是那个写作者,不是AI的延伸。
但奇怪的是,当他停下来、苦思不语时,灵识也变得格外安静。
不是当机,也不是未启动,而是一种......「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