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鱼仍进房去给妇人们看病,她只做三日这个活儿,今天已经是最后一日,里头来的娘子就更多。
张知鱼忙得水都没喝一口,还是出了妇舍在顾家的马车上吃的,慈姑捏着写好的折子给她念。
张知鱼边喝鸡汤边点头道:咱们两个就能做到这样,我已经问心无愧,这事儿宜早不宜迟,现在咱们就把它递出去。
像张知鱼这样的七品官儿,自然是没有权力自己上奏的,她只能通过知府转奏。
门房见来的是个女娘,旁边陪着一块儿过来的先生也不过是个秀才,虽然心里吃惊,但守门的都是扫地僧,再没看不起别人的说法,仍然乖乖地进去通报了。
知府这会儿还在衙门,张知鱼怕他不够重视,便掏出小关公公给的令牌,晃了晃。
这大内印惊得门房膝盖都软了一截。
知府回来听说是大内印,心里转头就想了无数个可能,拿着张知鱼写的折子脸色巨变,悄悄地喊了人加急送到宫里。
这头两人下了马心里依旧沉甸甸的,让顾家的马车先回去,两人预备着从姑苏的各种小巷子里走回家,散散心。
结果迎面撞过来一个老妇人,神清气爽地拽住鱼姐儿喊:小张大夫?
张知鱼看着甄老娘笑:婆婆瞧着身子大好,已经看不出颓态了。
甄老娘高兴地笑了两声,将两人带着拐了一个弯儿,走到自家门上坐着。
两人看着榛娘给人舀馄饨,恍然大悟道:阿婆家原还卖馄饨。
甄老娘笑:这是我儿媳的营生,也是从她娘那处继承来的,跟我倒没有甚么关系。
说着,榛娘便给两人舀了一大碗放了猪油的葱花馄饨。
张知鱼觉得有些烫,便想等放凉了吃,趁这个时候又给她把脉,听了会儿就笑:这几日养得不错,心跳已经正常了许多,再这样坚持几个月,还能再好点儿。
甄老娘喏喏地应了,又急眼看儿子儿媳妇,骂:没眼色的东西,这么大了,还不知给小张大夫装点儿农货,老娘一生无愧,怎有你这么个呆子!
孙大郎惊了一跳,忙不迭回神从摊子上装了好些鱼虾肉菜,他们家在这儿卖得还算不错,榛娘子手艺不说多好,但做的馄饨皮厚馅也多,不是什么美味,却能一碗就让人吃饱肚皮。
白日里要做许多活儿的市井人家,便常买她家的馄饨,这时还有流着大汗打着赤膊的精壮汉子来买,孙大郎正装馄饨,有给娘骂得迷糊,连忙道:今日不卖了、不卖了。
汉子遗憾地走了。
张知鱼抱着馄饨,心里沉甸甸的,这是孙家半日的工钱,她不收为难,收了也为难,想着不如自己尽力治好甄老娘,来回报这份馄饨,转头便摸了张名帖出来道:大娘日后哪里不舒服,便拿着这个上紫帽儿巷的顾家来找我。
甄老娘看着上头烫金的字儿,有些不敢伸手了。
顾慈笑:你不敢收帖子,她也不敢收馄饨了。
甄老娘这才将东西收回房里藏好。
周围人见甄老娘这才几日工夫,已经能中气十足地坐在摊子上叫卖,心里都吃了好大一惊,回头就跟家里人说:搞不好,那小娘鱼真有几分本事,打今儿起我在外头便日日给你带着菜回来烫了吃。
这点儿动静,在偌大的姑苏城里,是极其微弱的小风,但来往千家的都是寒门子弟,是以仅仅是有人透露了一星半点,千老爷也很快知道张知鱼将个心脏有疾的老婆子,治得已经能够下地摆摊的事儿了。
千老爷几番思量,还是撞将进去见了满头白发的娘。
没得几日张知鱼便收到了知府的口风,让她去千家给千启明瞧病这是上头的意思。
张知鱼自从治得甄老娘可以下地,便知道家里迟早都有这么一遭,这么些年千家寻遍名医,就是为了救千启明。
听说千老爷之所以告老还乡,就是因为千启明自觉大限将至,不想再留在神京,想要回故土闭眼。
张知鱼固然想救千启明,但明摆着千家跟顾教谕有关系,这关系是好是坏还说不准,是好自然皆大欢喜,是坏,那她也不想让自己一无所知地就去千家。
作者有话说:
等会儿再修修。
感谢在20220617 20:49:53~20220618 22:31: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晚霞晚 20瓶;Z 15瓶;格子、jamjam、旅行猫猫、革革革、周丹溪 10瓶;一片天 8瓶;21148923、阿珍、饥饿的河豚 5瓶;helen0408123 3瓶;zero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1章 、玲珑郎君
阮氏正在揉花泥打算做点儿面膏玩儿, 水晶珠帘打在她身上显得格外好看,张知鱼有些不忍心破坏她难得的好心情。
顾慈想到知府对鱼姐儿说的话,笑道:以后我们一定能让娘日日都开心。
说着便迈腿进门, 看着娘道:娘,你还不打算告诉我们爹的事吗?
阮氏一愣, 熟门熟路地敷衍道:还能有什么事?不是都跟你说了吗?只要你专心考学,将来你爹也能高兴了。
顾慈坐在桌上倒了杯蜜水给鱼姐儿, 道:千家想小鱼去他们家给千启明看病, 得日日都去,娘不跟我们说千家究竟是好是坏,将来小鱼出了事怎么办?
阮氏听着千家要找鱼姐儿走,立刻脸色大变, 抓住她的手道:不能去
张知鱼摇头道:千老先生素来便得圣心,外头都叫他千圣人, 如今他们家拿了折子都递到神京去了, 我不能不治千启明了。
实际上事情远远不到这个地步,都是两人诈她的。
阮氏素来便信两个孩子,心里果然开始打起鼓,长长地叹了口气,让林婆子关了门道: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事跟还在眼前似的,竟然就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其实我本来是想等到慈姑考完学再说, 免得他分了心,
我们小时候就想到爹的定有隐情。顾慈道:娘现在不说, 我心里总是挂心家里, 还怎么进得去考场?
阮氏默默地揉着花泥, 道:你们想知道什么?连我到如今都没有想明白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有时候不跟你们说,也是因为无从说起。
张知鱼想起无类楼的字,问:顾爹爹是不是千老先生的小徒弟?
阮氏想了想道:这件事我也不清楚,或许是或许不是,玄玉这个人性子跳脱,从来不肯正经行事,他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不管是不是他的老师,只要给了他一星半点的教导,他都愿意认别人为良师益友。
阮氏想起顾玉的样子,叹气道:姑苏的河水捏成了他的骨头,他总是喜欢这种为民请命的人,心里崇千老先生,要认他为师太有可能了。
但在顾家他确实没有叫过千老先生老师。
顾慈得了这准话儿,又问:爹生前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阮氏摇头,道:你爹交友广阔,是乡里有名的善人,又会挣钱,还有个玲珑郎君的歪名,就是讨厌他的人也不会讨厌到哪里去,我这些年想了又想也想不出有谁跟我们家有深仇大恨。
虽然林婆子来顾家的时候阮氏跟顾教谕已经成婚了,但那会儿周围还有许多跟顾玉结交的人,阮氏也常让她回乡里给娘家送东西,所以林婆子对这些事知道得很清楚。
就是因为清楚这两口子是什么人,顾家这一屋子丫鬟仆妇才没有在顾教谕死的时候卷了包袱逃走,而是带着她一起跑到了南水县。
林婆子想起在顾家乡里的见闻,叹道:你爹当年是姑苏数一数二的名人,教过他的先生每个人都说他只要再考日后一定能封侯拜相。
但是顾玉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死了,一切都成了空谈,当年姑苏城内议论纷纷,还是因为千家老先生不久也死了才将这话头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