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蒋睿,直接往首都打了个电话。
武器专家们应该能想到更好的办法。
他没有想的是,梁汝莲的狙击枪改装还刚刚开始。
另一边,九连连长听完警卫兵结结巴巴的汇报,拿起帽子飞一般冲出办公室。
没出意料,那位传奇奶奶来了。
林新军和这位尊敬的老英雄通过几次电话,印象中,应该是那种威严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但真正看到,发现完全不是。
长途奔袭,落了厚厚一层灰尘的军用吉普车上,走出个白发如霜的消瘦老太太。
她个子像很多这个时代的老人很矮,如果不是穿了件半新不旧的女式军装,完全是个普通老太太。
首长好!林新军不敢仔细打量,挺起脊背上前郑重敬礼。
这位老太太没有任何军衔,抗战胜利后,她拒绝一切国家给与的荣誉,她说:我只是个没文化的乡下老婆子,没能力当官。
第 30 章
抛开溺爱孙女, 这是个位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老英雄, 她不像常见报端的英雄那般, 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代表性光荣事迹,她所做的一切,大都是和风细雨普普通通的。
直到后来, 国家领导人签署领导令, 强行授予她一枚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勋章,同时授予荣誉上将军衔。
我可不是首长。老太太笑了,满脸褶子绽放, 像邻家奶奶看到后辈般眯起眼,仔细打量林新军几眼, 你今年不到五十吧, 如果不介意的的话, 按年龄叫我声老婶子吧。
刚过四十岁没多久的林连长:.......
扎心了。
边疆条件艰苦, 日光毒,可是, 他有那么老吗........
好的, 老婶子。林新军改了称呼, 态度不改, 恭敬伸出手搀扶住老太太胳膊。
老太太真痩啊,似乎稍微用点力就能提起来, 从侧面看, 她的背已经弯了,可就像棵年迈的老树, 弯了, 依然是硬的。
林新军还闻到老太太身上传来股好闻的樟脑球味。
樟脑丸位来自那件半新不旧的老款女式军装, 看来老太太平常爱惜的很。
不过,似乎哪里不对。
为什么来这里要穿军装?
林新军没多想,恭敬把人领到办公室,亲自沏茶,对于老太太为何要来的事闭口不谈。
这段时间里,他一直计算着日子,做好了迎接老太太的准备。
老太太似乎也不急于开口,轻轻喝了口茶来到窗前。
即将打响的战争很可能发生密林近距离战,连队最近的训练增加了针对性,此刻操场上,几十名光着膀子的年轻战士正演练拼刺刀,整齐有力的大吼声让天地仿佛都在为之震动。
老太太久久不语,站在那,看着。
人老了,岁月留下痕迹,还留下了味道,他们就是岁月本身。
林新军下意识放低了呼吸,他不知道老人此刻心里想起了什么,但他能感觉到,肯定和那段峥嵘的时光有关。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人转过头,轻声道:林连长,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保卫国家边疆应该的。林新军一语双关笑笑,我们是战士,保家卫国是天职,国家有难了,总得有人站出来,老婶子,比起先烈来,我们吃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梁汝莲走后,林新军一直在考虑,怎么说服即将杀来的老太太。
来硬的肯定不行,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国家大义,以即将的严峻形势,他总觉得,一个老革命,觉悟应该没那么低。
爱孙女心切能理解,可先有国才有家,老人同样,是个老战士,再是奶奶。
梁汝莲必须留下。
她与生俱来的射击天赋,这场战争需要,她此刻连队战士的身份,不允许离开。
现在情况比想象的好,林新军原本最担心的场面并未发生老人拿着调令直接让他签字。
老人似乎没听懂他的话外之音,笑容依旧亲切,赞许道:不错,国家有难了,总得有人站出来,林连长,我来这有一件事,请您批准。
林新军:......
终于要来了。
林新军深呼一口气,恭敬敬礼:首长,请指示!
只要开口,他就能说下面的话了。
并么有!
都说了,不是首长,喊老婶子。老人抬起胳膊晃了下,像要做什么事之前的活动,孩子们要上战场了,我这个老婆子不会别的,想为孩子们做顿面条可以吗?
林新军:这.......别了吧,老婶子,炊事班会做面条,您要想吃,我这就通知他们。
姜果然老的辣,闭口不提调动的事,反而要为战士们做面条,怎么想都没那么简单。
这是内疚了,做点什么弥补?
一群大老爷们哪会擀面条,林连长,你是没吃过,香着呢,想当年啊......老人忽然意识到什么,看他一眼,摇头笑了,林连长,别想那么多,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想代替孩子们的爹娘,为他们做顿家常饭,吃的热乎乎的,饱饱的,少点遗憾上战场。
最后上战场三个字,老人说的很轻,很慢,却直击心脏最柔软的地方。
林新军这个铁血汉子眼眶立刻发酸。
战争的脚步无法阻拦,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思考能为战士们做点什么,一顿好饭?几句安慰?
太少太少了。
战士们真正想要的,他给不了。
老人有备而来,吉普车后备箱里,两大袋难得的白面粉,油盐酱醋葱花香油等调料一应俱全,甚至还带了擀面杖。
接到通知的炊事班班长那个愁呀,连队很少擀面条,因为太麻烦了,比包饺子还麻烦,和面擀面,上百号大饭量的小伙子,班里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老人不可能自己完成,到最后还得自己和战友上。
再想想梁汝莲包饺子,一分钟一个,味道好是好,但不适合大锅饭呀。
没多久他便领悟了什么叫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七十多岁,背驼了,头发白了的老人干活那叫一个利索,除了和面时让他们帮忙,剩余的,节奏快的他这个老炊事班长都跟不上,尤其擀面条,那叫一个风生水起一个速度。
中午的食堂,满满的葱花炝锅面条的香味。
战士们吃饭不能交流太多,纷纷对炊事班长翘大拇指,好吃,真好吃,最好天天吃。
等知道真相,满脸灿烂笑容一点点散去。
哦,梁汝莲的奶奶来了,要接她回去了。
面条好像也不多好吃。
老人似乎眼老昏花,看不到擦肩而过战士看她的表情,饭后,她没去连队专为家属安排的房间,提出去孙女梁汝莲的宿舍。
于是接待任务轮到了王杏芳。
王杏芳本来挺紧张的,据说国家领导人见到都得客气问好的老英雄啊,肯定凶巴巴的,真正见面,感觉像自己的奶奶,慈眉善目很好说话。
她同样准备好了一肚子说辞,不过没林新军的城府,把人带到宿舍便直奔主题:奶奶,您是来接梁汝莲回去的吧,她呀,因为枪法好,去团队参加狙击手培训了。
我知道她在团队。老人似乎不想谈这个话题,她坐到梁汝莲干干净净的床上,轻轻抚平床单上细细的皱纹,仿佛那上面残留着孙女的味道,小莲,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吧。
王新芳没否认,大气挥手:都过去了,误会,汝莲其实是个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