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承谟义愤填膺地说着,他实在是不清楚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军现在龟缩在福州城中,也全然无用啊!”
而听到范承谟的话语,耿精忠不由得一阵精神恍惚。
他感觉这一幕,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经历过。
满洲人气势汹汹的南下,率领数十万大军,平两江、入浙江、战福建。
而汉人则是在福州城中,艰难地抵抗进攻,只想要偏安一隅。
这剧情,很熟悉。
只不过区别在于,双方的旗帜互换了。
带着大明旗帜的割辫军气势汹汹,如狼似虎,在满洲人屠莫、并毕、麻勒吉的带领下,南下搞‘反清复明’。
而带着大清旗帜,对大清江山忧心忡忡的,却是汉人范承谟,他义愤填膺,为大清的将来而感到忧虑。
这波啊,这波是立场逆转啦!
耿精忠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便道:“我福建水师也被明廷所剿灭,如今若是想走,唯一出路就是走江西,入广信、建昌!”
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已经被堵住了,如今唯一的活路,就是西方,入江西。
耿精忠也很想不明白,广东那边是什么情况,尚之信为什么任由郑经攻打潮州、惠州。
毕竟广东那边地方,可是平南王的地盘,虽然也有一部分属于耿精忠,但耿精忠现在的重心全都放在福建上,顾不得广东了。
而听到了耿精忠的话语之后,范承谟不由来了精神,接着便只能点了点头,开口道:“王爷说的没错,如今之计,我们只能进入江西,继续坚守,等待我大清王师的降临……”
范承谟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感觉到胸口一阵剧痛。
他低头一看,却发现一把尖刀已经刺穿了他的心脏,持刀者正是大清靖南王耿精忠!
“你!”
范承谟错愕万分,他并不知道耿精忠为什么忽然捅了他一刀。
他想要挣扎着,但耿精忠这一刀捅的很准,只是一刀下去,便刺中了范承谟的心脏,挣扎了没几秒,范承谟便心脏停止跳动,瘫倒在了地上。
“去江西,也只不过是个死,无非是拖延了两天罢了。”
耿精忠摇了摇头,接着竟然亲自动手,将范承谟的头割了下来,立马传令手下:“范承谟大逆不道,身为汉人,不想着兴复汉家衣冠,反而甘为走狗!立马将其首级放于盐中,呈给大明延平郡王,希望延平郡王能够转交给大明大皇帝。”
“我耿精忠,乃是大明忠臣啊!”
耿精忠做出了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的决定。
打不过,点投降。
历史上的耿精忠,便是杀了范承谟以灭口后,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并请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
后来,在平定三藩之后,清廷依旧以‘负恩谋反罪’的罪名革去王爵,交司法审理,最后凌迟处死。
而现在,他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牢不可破的三藩联盟?
谁跟你吴三桂、尚之信哥俩好,我始终是大明忠臣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囚车里的大清版三皇之战!
“耿精忠降了,岳乐、贾汉复尽数被俘?”
刚一来到康熙朝这边,朱厚熜便从王阳明这里接收到了一个璀璨的战果。
轻松惬意,嘉靖朝的对手就只剩下了吴三桂和尚之信。
大清严格来说,已经彻底灭亡了。
现在还打着大清旗号的,只有吴三桂、尚之信和陕西残兵张勇等部。
张勇、尚之信两部,不堪一击,剩下的对手唯有一人,那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汉奸的吴三桂。
这个是唯一的对手,甚至可以说,就目前阶段,吴三桂的兵马比起满清的兵马更难对付一些。
不过不担心,两个位面的战斗力叠加在一起,朱厚熜并不觉得自己会败于吴三桂之手。
吴三桂,又能坚持几天?
“陛下,按照您的旨意,岳乐、小玄子、小全子和贾汉复,已经押送往京师,随时准备行刑,不是您……”
听着面前黄锦的汇报,朱厚熜先是点了点头,但很快他就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儿,当即疑惑道:“等一下,这个贾汉复何德何能,怎么能和小乐子、小玄子和小全子一起处斩啊?”
是的,朱厚熜发现了盲点。
贾汉复,竟然能和满清的三个皇帝混在一起处斩?他何德何能啊,汉奸就应该有汉奸的死法,建奴也应该有建奴的死法,不能混为一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大明的规矩。
黄锦接着便谄媚地轻笑道:“陛下说的是,不过那贾汉复之子逃走之后,率领数十家丁,僭越称帝,自号大梁国主,追封贾汉复为大梁太祖高皇帝,如今已被我军凯旋营第六旗第三队平定。”
朱厚熜:……
“凯旋营是什么营,朕怎么没听过?”
朱厚熜忍不住问道:“这个营名,还算不错啊。”
王阳明当即一脸严肃,对着朱厚熜拱手道:“启禀陛下,凯旋营乃是新编之营,为前陕西左营与天水营、蓝田右旗组成,共五千七百一十三人。”
原来是新编营啊。
看得出来,贾汉复的儿子被轻松平定了。
“不过,贾汉复的家丁携其孙逃走,至今了无音讯,不知所踪。”
王阳明也是皱着眉头,继续汇报着情况:“还望陛下恕罪。”
“没事。”
朱厚熜大手一挥,对于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贾家的这个孩子,就算是逃出去了,又能如何?
还能颠覆我大明朝不成?这也太小看我大明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朱厚熜随口问道:“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黄锦想了想,在一旁道:“回陛下,大名不曾知晓,但根据贾府奶妈所言,此子在贾家孙儿辈排行老六,因此常以乳名‘六子’唤之,因此称之为贾六。”
原本的朱厚熜还有些满不在乎,但听到了这个名字之后,朱厚熜当即感到诧异万分,接着便道:“速速昭告天下,定要将其捉拿归案,不得有误!”
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会对区区一个汉奸的子孙如此重视,但金口玉言,陛下的命令就是他们的命令。
就算是将陕甘地区挖地三尺,他们也要把这个叫‘贾六’的小婴儿给找出来!
很快,朱厚熜的命令就在层层下达之下,在陕甘地区得到有力执行。
而朱厚熜对于这件事,也就是很快就忘记了,毕竟只是随口一提。
紧接着,朱厚熜又与王阳明商议当前军政,对于王阳明‘先尚后吴’的战略表达认可之后,又册封了一批有功之臣,紧接着便道:“移驾京师,朕要回北京,在万众瞩目之下,看着小乐子、小玄子和小全子的下场。”
这件事是很重要的,比起南征吴三桂、尚之信要更为重要。
毕竟他们的死亡,宣告着满清的统治彻底结束。
在大明的治下,这些遗老遗少们是要尽数处死的,当然不可能留着了。
毕竟要是留着,几十年之后,大明街头怕是会出现‘当年开国的时候,打仗的全是我们满洲人’、‘大清也是蛮不错的其实,比大明舒服多了’、‘唉,我们爱新觉罗家本来的房产就在北京,被大明抢了,啥时候能还给我们啊’之类的话语。
这种话语,朱厚熜不喜欢。
所有遗老遗少,全部砍头。
而其他投诚于大明的满洲八旗兵,则是不用砍头,毕竟民族大融合嘛,朱厚熜还是很想在历史上塑造一个正面角色。
因此,朱厚熜打算统一之后,把他们送去嘉靖朝,开辟西伯利亚战场,相信他们在西伯利亚的风雪中,应该能够坚守住大明的疆域,在那里安心种土豆的。
以后如果有什么战斗,那么自然要重启八旗子弟,让他们参与其他国战!
而屠莫、并毕、麻勒吉这等八旗降臣,则是可以来北京居住,并且时时刻刻把情况告诉在西伯利亚种土豆的八旗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