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万打十万被人反推,清军将领会不会玩啊?!
而东路军的情况不太明朗,但也没有输什么,江南之地有十余万兵马被东路的大明联军给拖住了……不过根据朱标的说法,江南那边的士绅似乎和他们眉来眼去,而各地义军也在积极靠拢。
江南这片地方,可以说基本不用打,只需要拖着,迟早就能解决。
不过如果能够快刀斩乱麻,还是好的。
见到大明的三路开花,朱厚熜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要自己这个‘打野’成功把乾隆这个唯一能影响战局的老登gank了,那么胜局已经是必然的了。
留着乾隆,可能会有大麻烦。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乾隆也有相似的能力,可以将其他时代的清帝给拉来援助,帮他打仗。
现在拉的是曾国藩的湘军,看样子好像还在和太平天国打架,应该是咸丰或者同治时代的。
但如果他把洋务运动之后的北洋舰队拉来怎么办?
虽然也不是不能打,但如果能打简单点的副本的话,谁又愿意去挑战高难度呢?
能够轻松简单的攻占下来土地,让大明的将士少一点流血与牺牲,这才是最重要的。
困扰着华夏大地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伴随着位面的开垦,会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征服,而人口问题在土地解决之后,也根本不叫问题了。
「万寿帝君:总而言之,大家还是小心谨慎为上,如果有什么难以摆平的问题,都可以发消息来问,有问题一起解决,不要嫌丢人藏着掖着,这样只会暴露更大的问题!」
虽然在大明皇帝聊天群中,朱厚熜算不上是什么数一数二的长辈,毕竟他是大明的第十一位皇帝,他后面只有五个皇帝。
但在这一刻,大明诸帝对于朱厚熜的发言并没有半分质疑,甚至于有点以朱厚熜为首的意思。
这种感觉,并不是屈服于朱厚熜群主的身份。
而是因为,对于朱厚熜整个人的认可。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大明天启帝朱由校:除了由检之外,其他的列祖列宗说的都对,但我这里出现了一个小问题,不知道诸位列祖列宗怎么看?」
「大明永乐帝朱棣:什么问题,说来看看。」
「大明万历帝朱翊钧:是哒是哒,朕的皇孙啊,有什么问题吗?朕这就安排军队,来帮你一马!」
「大明正德帝朱厚照:没什么太大的事儿,就是天启那边,这个叫黄台吉的在朝鲜,被朕率军猝不及防的杀了一阵,损兵折将,现在正缩在朝鲜的一座小城之中,前不久忽然派遣使者来见了朕。」
「大明天启帝朱由校:朕那里也收到了,这个黄台吉显然是分开派送,提到了一件事情。」
「大明天启帝朱由校:他想要重新归顺我大明,但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打散他的建制,保留他在奴尔干都司、东宁都司的领地辖区范围,并且允许他一定程度上的自治。」
「大明天启帝朱由校:他在信中提到,有一个叫弘历,年号乾隆的家伙曾经寻求过他的援助,说他现在正在被大明的联军围攻,因此,他现在听说了大明的武宗皇帝出现在朝鲜之后,立马就明白了什么事儿,因此才会向我大明提供重要情报。」
看到这么一连串的消息,可以说朱厚熜瞬间就来了兴致。
哟,黄台吉竟然被乾隆求助过。
如此推测,乾隆求助的首个目标必然不是黄台吉,多半是康麻子。
也不知道是求助到了没有,是有另一个康麻子来,还是说无法请求来自康麻子的援助,因为康麻子的康熙朝已经被自己变成了太微界?
「大明天启帝朱由校:黄台吉说,他和乾隆通话过两次,每次通话都要通过一个名字带‘晴’字的女人,看起来似乎是乾隆的皇后,但说话很欠揍,倘若大明能够接受他的请求,以及在灭了乾隆之后,将乾隆及这个皇后押送给他,他愿意指长白山为誓,今生今世永不背叛大明,若有违背,便被五雷轰顶而死。」
见到黄台吉能说出这种话来,朱厚熜不由感到有几分好笑。
满清司马懿是吧。
这些条件,搁这儿做梦呢。
对于大明来说,黄台吉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什么时候吃他,全看大明的心意。
也不知道黄台吉为什么觉得自己还有资格在牌桌上讲话,他就是被瓜分的蛋糕,竟然还想要来瓜分别人。
不过……
黄台吉提出的消息,倒是让朱厚熜陷入了沉思。
名字里带晴的皇后?
据朱厚熜所知,乾隆一共有三个皇后,分别是沙济富察氏、那拉氏和魏佳氏。
其中,真正活着当上皇后的,只有两个人,魏佳氏乃是死后被追封的。
况且乾隆三十六年这个时间段,是没有皇后的。
既然如此……
那么这个皇后是谁?
在乾隆朝名字里带晴的……朱厚熜只能想到《还珠格格》里老佛爷身边的晴儿。
毕竟老佛爷就是嬛嬛,颇为符合时代。
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朱厚熜脑海之中诞生。
“该不会是,清穿女吧?”
一念至此,朱厚熜长呼一口气。
还行。
如果真是清穿女的话,这把稳了。
她穿越了这么久,清廷还是一点儿科技都没发展,一看自己面对的这个就是在清穿女中都属于废物的存在。
这样的废物,轻松拿捏的。
第一百八十七章 曾国藩欲投河自尽,北京城流言四起
当襄阳城上飘扬起了大明的龙旗帜时,大清国的湘国公、一等威武大将军已经带着三四千的残兵败将,一路向北逃亡了。
曾国藩怎么也想不到,到底是怎么输成这样的,大明难道是真的有上苍庇佑吗?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啊。
这三四千的残兵败将一路北逃,许是黎明时分刮起一阵大风,引得残兵们高呼‘明军来了,明军来了’,瞬间更是让曾国藩心慌不已,赶忙在诸多将领的簇拥之下,带着精锐心腹,脱离大部队,朝着北边儿跑去。
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只见得日上三竿,隔着老远看到了一条大河,曾国藩这才如释重负,而跟随在曾国藩身边的清兵们也是欢呼雀跃了起来。
一个副将兴奋道:“国公爷,前面是唐白河,过了河之后再走一段路,就到新野了!”
看到了唐白河,也就意味着他们此番的逃亡之旅马上就要停止了,不必提心吊胆了,因此身边的溃兵们都很高兴。
而曾国藩本人则是面如死灰,什么都没说,也只是叹了口气,似乎是在心里下定了什么决心之后,才毅然朝着东北方向跪下,哐哐哐的磕了三个响头,涕泗横流,双眼无神地喊道:“皇上,微臣曾国藩才疏学浅、治军无方,此番战败襄阳,是对不起您,对不起大清啊!”
说罢,曾国藩就突然起身,向着正急促流淌的江水冲去,只听见‘扑通’一声,他便一头扎进了唐白河里。
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以至于护卫在曾国藩左右的两个护卫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他们毕竟也是护卫,紧接着便连忙呼喊道:“快来人啊,大将军跳江了!”
护卫们是急不可耐,虽然不会游泳,但也脱了甲胄,扑通两声便下了水,而湘军之中,不少人都是再河里摸爬滚打的,因此倒也掌握了‘狗刨’的游泳方式。
这唐白河也不是什么急湍的河流,因此他们这些个兵卒们便下了水,奋力向正在江水当中扑腾的曾国藩狗刨去,很快就游到了曾国藩身边,揪住了曾国藩的御赐黄马褂。
曾国藩本来也自然是不想死的。
毕竟他要是真想死,连跑都不用跑,直接留在襄阳殉国就完事儿了。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投江,自然是为了博取名望罢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