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公俞大猷、法国公郑成功、瀛国公朱纨、澳国公屠莫、德国公郭勋、俄国公陈溪(皇明第一舰队提督)、越国公王琼、韩国公张璁、信国公王阳明、泰国公陈万言(国丈,东南亚地区总负责)、维也纳大公汪直、普鲁士大公张治、意大利大公仇鸾和印国公陆炳。
其中,除了陆炳有点水分,属于朱厚熜友情封爵之外,其余国公,皆有功绩。
再加上本朝先前册封的融国公柳文、黔国公沐绍勋和竺国公农伯渊,此刻嘉靖朝真正有权势的国公,唯有这十七人。
至于先前代代相传的国公?
已经开始逐步准备废了。
倒也不是一撸到底,而是换一种形式存在。
晋爵侯爵的人也有二十余人,大部分都是原有伯爵升爵,譬如铭阳伯赵永如今晋为铭阳侯这样的,除此之外,尚有夏言、严嵩二人进爵,一人为非北侯、一人为非南侯,已经调岗,一个去北非都护府,一个去南非都护府了。
除此之外,左宗棠也在这一批进爵名单里,授了个离石侯。
梁海钦、林宜文等原本未曾有爵位的有功之臣,也是一并进爵为侯了。
而伯爵则是有一百多人,其中有名的则是在欧洲战场身先士卒的卢镗和新世界里扬威的蓝理,此二人倒是重用可嘉,因此进爵。
同时,也追封了一批将领,主要追封以侯爵、伯爵为主。
公爵追封,唯有麻勒吉一人而已。
伊里安大公,其子承袭。
若是想要从军,可以直接进入第二十七军团为偏将,听从于代军团长蓝理的指挥。
“对了,黄锦。”
朱厚熜忽然想到了什么,猛然看向了黄锦,开口笑道:“你跟随朕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朕也要对你封赏一番。”
听到朱厚熜的话语,黄锦身子为之一颤,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接着便听朱厚熜道:“敕封黄锦为诚南伯,黄氏家族之中,择一子而过继,以保香火不灭。”
“谢陛下,谢陛下!”
黄锦倒是从未想到他这个残缺之人也有封爵的一天,赶忙谢恩。
而见此情况,朱厚熜倒是叹气道:“不必多礼,你跟随朕的时间最久,若非没有功勋,朕也想封你为侯呢。”
无功者不得为侯,只可为伯。
这可是自己定下来的规矩,可不能带头违背。
太监封爵,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有。
北魏宗爱、唐朝的李辅国和童贯三个宦官都是王爵在身呢。
北魏宗爱,冯翊王;唐朝李辅国,博陆郡王;北宋童贯,广阳郡王。
只不过他们的爵位都是有些历史原因的。
宗爱和李辅国,都是太监权臣。
而童贯却是收服燕云来封的王。
但这仨人的名声,都是坏名声。
不过朱厚熜并不担心黄锦成为上述三者。
为什么?
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吧?祸乱朝廷的太监,那是他黄锦能干的吗?
敕封之后,朱厚熜打了个哈欠。
另一边的战事还要一会儿才能开启,闲来无事,朱厚熜随意道:“朕乏了,让皇后和贺双卿来侍奉朕吧。”
黄锦闻言一愣,接着便斗胆问道:“陛下,是让皇后娘娘和文贵妃一起吗?”
“封了伯,脑袋糊涂了?当然是一起了。”
“诺,奴婢这就去办。”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朱瞻基:怎么又多了一个二叔?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
后宫之中,朱厚熜难得的享受了几天的欢乐日子。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这首诗,可以代入一下朱厚熜的日子。
皇后陈暄,文贵妃贺双卿。
是朱厚熜后宫里唯二的粉黛。
大明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能够和朱厚熜比一比的,也就只有皇伯父弘治帝朱佑樘了。
谈到朱佑樘,朱厚熜立马就想起来了这个家伙,当即自语道:“对了,不知道弘治帝那边的朝政怎么样了,他自己也没有求援,也不清楚处理的行不行,别又被文臣们给忽悠瘸了。”
而就在朱厚熜起身的时候,一条纤细的手臂却也搭在了朱厚熜身上,紧接着便传来一阵娇嗔:“陛下,孝宗皇帝的事情还是不要忧虑了,听闻陛下于新界之中,战事顺畅,既然如此,那么何必思虑过多呢。”
皇后陈暄的声音出现在朱厚熜的耳畔,声音袅袅,倒是颇有几分婉转动听。
另一边,文贵妃贺双卿也是微微起身,春光乍泄之下,同样抱紧朱厚熜的一条臂膀,对着朱厚熜气吐芳兰,低声吟道:“孝宗皇帝处事宽仁,陛下先前虽然点醒过孝宗皇帝陛下,但以妾身觉得,孝宗皇帝归去之后,多半是会重点处理刘文泰之事,至于其余文臣,多半会‘旧疾复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了,不会牵连甚广,只会罢黜不用,换一批来。”
“孝宗皇帝一向如此。”
听着身旁这位同自己一起侍奉御驾的妹妹,陈暄不免感到有几分诧异。
这妹妹倒是好生大胆,竟然敢直言皇家之事!
今朝的情况,可不比往昔。
大明十六帝并存,每个皇帝都是如太阳一般耀眼。
而皇后,名义上是月亮,但陈暄也是深刻的记得,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及涉及皇家的事宜。
毕竟。
这种事情还是很铭感的。
贺双卿直接点破,倒是让陈暄有些惊讶,只能说这妹妹端是大胆极了。
陈暄已经从贺双卿那里得知了自己未来的境遇:毕竟有机会得知历史之后,谁不想洞察一下历史上自己的结局呢。
虽然历朝历代,对后宫之事的记载很少。
但仔细找,总能找到一些的。
很快,陈暄便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在看到因‘善妒’而被废后之后,陈暄的心情可以说是五颜六色、五花八门。
最终,她倒也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陈暄确实是有一点善妒,但在如今朱厚熜变得不太一样,而且她也提前知道了历史,是绝对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再加上如今朱厚熜不似历史上那般,登基已有八年,算上自己才两个妃嫔。
陈暄对此已经是十分满意的了,又有什么不悦的呢。
而正当陈暄为自己的这个妹妹而感到惊忧的时候,朱厚熜却忽然点了点头,附和道:“你说得对,孝宗皇帝可能又要‘旧疾复发’了。”
虽然被当面骂了一顿,但朱佑樘可能还真不会彻底贯彻落实。
毕竟这些东西可没其他大明皇帝盯着,让他自己来……就凭着朱佑樘那股优柔寡断的劲儿,朱厚熜并不觉得他真的会严肃处理。
回头确实要盯梢一下,让朱厚照去办。
相信朱厚照的水平,朱厚照一定能办的漂漂亮亮。
至于为什么相信朱厚照……
原因也是很简单的。
朱厚照就是从哪个时代来的,他最明白了。
换成别人去,都不好使!
毕竟史书上的记载,怎么可能会比真的历史经历者更有经验呢?
在处理这些老逼登的问题上,就算是朱元璋来了,都比不过朱厚照。
毕竟朱厚照可是为了和那群文臣老头搞斗争,要凌晨上朝的主啊!
玩政治斗争玩不过你们?无所谓,反正我年轻,我直接半夜上朝,看你们这群老登能不能撑下去!
这就是正德帝朱厚照,主打的就是一手叛逆!
而见皇帝似乎对文贵妃的话语十分赞同的样子,陈暄目光流光转动,立马就明白了什么。
看来陛下不需要噤声的枕边人,是需要能够为他心连心的。
一念至此,陈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不过在人情世故这方面,在历史上当着嘉靖帝的面‘善妒’的陈暄实在是不擅长,比起人称‘清代李清照’的贺双卿差远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