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连忙上前一步,双手微拱,恭敬地回答道:“学生苏蒙尘,拜见大人。”他的声音清澈而有力,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谦逊。
“好,好名字。”礼部尚书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蒙尘,寓意着才华横溢却不为世人所知,今日你能以如此佳作展现你的才情,实乃国家之幸。待本官与其他考官商议后,再公布成绩。你且先下去吧,期待你未来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苏蒙尘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再次拱手行礼,道:“多谢大人赏识,学生定当不负所望,勤勉学习,以待来日为国效力。”
随着苏蒙尘的背影逐渐远去,礼部尚书轻轻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他知道,这位名叫苏蒙尘的年轻人,或许将成为朝廷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他随即转向身旁的其他考官,示意他们将这份赋作也传阅一番。
考官们纷纷接过赋作,围坐在桌旁,开始细细品读。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凝重,继而又转为惊喜与赞叹。有人低声吟诵着其中的佳句,有人则频频点头,对苏蒙尘的才华表示认可。
“此子文采斐然,日后必成大器。”一位年长的考官轻声说道。
“确实,如此佳作,实属难得。”另一位考官附和道。
礼部尚书见状,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作为副考官的少宰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你可知此子的名字?”
“苏蒙尘,你可有印象?”
“苏蒙尘?”
少宰口中喃喃念了几句。
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与大众所熟知的科举制有所不同。
此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世卿世禄制、荐举功劳制、军功授爵制和养士制。
养士制是战国时期,各国的高级官员豢养一批具有特殊知识或技能的士人,作为人才储备,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是这一制度的代表,这种制度使得士人成为新型职业官员的主要来源。
而军功授爵制,是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授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