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639章 输出教育
背景色:字体:[]

第639章 输出教育(1 / 1)

第639章 输出教育(第一更,求订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无论是任何建设,都离不开人才。

而世间最难的,最漫长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尽管南洋靠着从德国丶义大利甚至还有日本挖来的人才,实现国家科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些外来的助力,早晚有一天会离开,会老去。

所以,早在 5年前,也就是刚「返回」婆罗洲的第一时间,李毅安就规划建设了南洋大学,至于教授基本上都是从德国招募的。

大学建了,教授有了。

学生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唐山招生了,南洋大学的第一批学生 7835人,除了少部分特遣队员和南洋侨民之外,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唐山。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尽管古晋王家大学丶永宁丶永安丶太平以及中兴丶东宁等大学的先后开办,但是在生源上并没有遭遇任何问题,毕竟,唐山的中学生还是非常充足的。

「……当时,我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唐山,虽然抗战影响到方方面面,但是教育却得到大发展,三六年在校中学生为48万馀人,但因当局和教育同仁的努力,至抗战结束,在校中学生数量不降反增至120馀万。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也是不降反升,从战前的4万馀人,增至四五年的8万馀人,而这还仅仅只是大后方,如果再加上光复地区,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源还是非常充足的……」

在永宁大学的校园里,一边陪着大统领漫步,蒋梦麟一边禀报着眼下他最为关心的另一件事。

「所以,当时我们并不担心生源问题,唯独担心学校的硬体问题。」

作为永宁大学的校长,蒋梦麟是三年前随宋先生一同辞职,然后受其的邀请来的南洋,参与了永宁大学的创建,当时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教授,而是包括宿舍丶教学楼尤其是教育设备在内的硬体。

不过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馀的,大学的建设速度很快不说,就连教学设备也都是世界一流的,绝大多数都是从美国定购的最新型的教学器材。

也正因如此,他才雄心万丈的想要创办南洋第一学府——想要和南洋大学竞争一下,靠着唐山的名望,在招生他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乎,在短短三年内,永宁大学在南洋就成为了不逊南洋大学的存在,至于研究生院,更是云集着四千馀名来自唐山的优秀学子。

可也就是在这时候,唐山剧变让他的雄心壮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生源没了。

也正因如此,在大统领到来之后,蒋梦麟特意提到了生源问题。

「现在,南洋虽然有几十万中学生,但是今年只有不到7万高中毕业,明年只有9万,后年只有5万人,要等到五五年,才能重新突破10万人,这势必会影响到各个大学的生源,所以如果不解决生源问题,我担心我们的高等教育是难以为继的,虽然这几年生育率可观,可是总不能等到十几年后吧。」

听他提到生源问题,李毅安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几年都是靠临时学校来补充生源,可是临时学校里的学生一共就那麽多人,等级到他们毕业了,生源也就断了。」

李毅安口中「临时学校」是从唐山招来的「流亡学生」,他们既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还有高中生,都是因为唐山局势的变化,从各地往南方丶江南逃亡的学生,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到了南方后遇到很多生活以及教学上的问题,于是南洋就派人游说他们来南洋,后来就有了大批的师生来到了南洋。

在他们抵达南阳之后,就被安置在各地的临时学校之中,在那里继续接受教育。

「国王学校呢?国王学校应该还有一些生源。」

李毅安特意提到了国王学校,当年国王学校在招生时,就把那些学生中的小学生以及初中生招入学校,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已经读高中了,不过他们并不在教育部的统计范围内。

这也是国王学校最为特殊的地方,独立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之外,当然那里所实施的教育方式也是阶段不同的。

「回头我让国王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接一下,统计一下这几年有多少高中生。」

李毅安说道。

「阁下,国王学校说到底,和大学也是一样的,也是无根之萍,没有唐山的补充,毕业一批少一批。」

蒋梦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国王学校也不是治病的根本,毕竟国王学校的生源和大学一样都是来自唐山。

现在唐山那边的来源已经断绝了,大学的生源有问题,国王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

接着说道。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非得扩大生源问题不可。」

「蒋校长,你有什麽好的建议吗?」

「招留学生吧。」

蒋梦麟直接了当的说道。

「东南亚华侨差不多一千馀万,再加湾岛丶港岛,招留学生应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能多招一千人,就多招一千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认为应该侨校实施补充,鼓励举办侨民中学,就像,教育部把三宝颜和泗水的学校纳入管理范围一样,我觉得,只要当地条件允许,我们就把侨校办起来,纳入到教育部的管理范围,派遣教员,提供教材,充分利用起侨胞的资源,甚至还可以在美国丶古巴设立侨校,总之一句话,充分利用各地侨胞人口资源。」

与另一个时空到了湾岛后,从事农业复兴,进而主张限制人口不足,到了南洋后,一开始蒋梦麟还不明白南洋为什麽鼓励生育,但是通过过去三年的观察与了解,他意识到南洋鼓励生育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即便是现在,人口已经突破3700万的时候,伴随着产业的兴盛,劳动力仍然是紧张的,以至于实业界都在报纸上呼吁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劳动力的力度,以缓解南洋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这也让他的人口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多并不一定是负担,只要有产业吸纳过剩的劳动力,看似众多的人口就有可能变成红利。也正因如此,他甚至反思了自己的人口观,并且写信给旧事同僚,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而现在,南洋大学生源紧张的局面,本质上还是因为人口不足。毕竟,当年,南洋大学的招生是面对整个唐山的。现在既然唐山那边的门打不开了,那就在海外侨胞中想办法吧!

「支持侨民教育……」

思索片刻,李毅安说道。

「嗯,支持侨民教育,确实非常有必要,无论是扩大生源的角色,还是保持我们的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上,都是很有必要,嗯……」

顿了一下,李毅安又说道。

「回头由教育部制定一个章程,先在南洋建立侨校,推行侨胞的华文教育,不过……」

扭头看着蒋梦麟,李毅安说道。

「现在和过去不同,侨校教育恐怕会有阻力的,尤其是随着殖民时代的结束,本土化将会是殖民地未来的大方向,除非……」

(本章完)

【麻烦您动动手指,把本网站分享到Facebook脸书,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最新小说: 九五至尊 夏天到了(姐弟) 先来后到(1v2) 王爷哄我生二胎 重生后侯爷哥哥成了我的心头欢 缘可长青否 一离成名 穿书后,小娇包被偏执暴君宠野了 皇上在线被罚抄 三国之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