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581小年吃兔子
蹬出去七八里地,唐植桐才选了个没人的地方下车休息。
这都过了晌午头,午饭还没吃呢。
午饭还是吃的在鸭绿江上煮的猪头肉,唐植桐再一次好好犒劳了自己的五脏庙。
吃饱喝足,唐植桐才慢悠悠的往四九城赶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回程的时候唐植桐没有选择坐火车,因为四九城这边去赶集的人不少,保不齐就有记性好的人能认出自己来。
好在从这边去市区下坡多,上坡少,总的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这次唐植桐一气骑出二十多里地,快到中关村的时候才停车休息。
中关村有过很多名字,「中宫」丶「中关」丶「中湾」丶「中官」丶「钟关」和「中关村」等。
其中被称作「中官」的时间最长。
在明清的时候,一般不会把太监叫「太监」,而是「中官」。
太监老了,干不动了,也会退休。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极少有人会组建家庭,所以很多太监只能抱团养老。
「中官村」就是太监们养老的地儿,死后也大多葬在这片。
解放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坟地丶田地。
1951年原子能楼破土动工,随后地球物理所丶文学所丶哲学所丶社科四所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丶计算技术研究所丶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丶电子学研究所丶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都建在了这里。
虽然眼下来看,这里离市区有些远,但建设起来方便啊,由于太监没有后人,征地丶平坟都麻烦少。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中关村」这个名字是笔误,1953年3月《中华地理志》编辑部迁到这里,在印制公用信封丶信笺时,将地名写成了「中关村」。
然后迁过来的各单位有样学样,都以「中关村」做为通讯地址,就将地名固定了下来。
唐植桐休息够了,并没有直接起来,而是躺在地上滚了两圈。
跟小王同学说出来打猎来着,身上太乾净了不像话。
看着身上的乾草叶子丶尘土,唐植桐这才满意的站起身来。
趁旁边没人,唐植桐把气枪薅出来,又薅了四只兔子出来,这回没有用兔子脑袋与墙面硬「砰」,而是用气枪近距离「砰」的,主要为了更逼真一点。
把兔子拴在自行车大梁上,唐植桐才背起枪和挎包继续往家赶。
路过原子能楼的时候,唐植桐只看了一眼,不敢多看,因为这里是个保密单位,里面有纪律严明的军人扛枪站岗。
北边撤走了专家,蘑菇蛋的研究工作就只能自力更生。
眼下一个叫「123」的特别任务组正在里面办公,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求解玻尔兹曼方程。
目前国家仅有的两台计算机—103机丶104机都在这里,保密等级非常高,最高的那种。
剩下的路程,唐植桐没有停车,一气骑到了妇联大院。
东西直接带上楼,现在已经四点多,小古早已回了学校,家里只有四个妹妹丶弟弟。
王敬民看到唐植桐手里拎着的兔子,口水不争气的分泌出来,一个劲的往下咽:「姐夫,姐夫,今晚吃兔子吗?」
「嗯,吃,今儿小年嘛,改善一下伙食。」唐植桐把挎包和气枪从身上取下来,放在沙发旁边。
静莹懂事,看到唐植桐身上脏,回屋拿出一把扫床的扫帚,递给凤珍。
「哥,咱出去,我给你扫扫身上吧。」凤珍秒懂,朝唐植桐出示一下手里的扫帚。
「行。到楼下吧。」唐植桐看看自己身上,确实还有不少土。
这年头没有物业,楼道没有专人打扫,一般个扫门前雪,为了不让邻居反感,唐植桐选择去楼下。
再次上楼后,敬民和凤芝正在蹲在安详的兔子面前戳丶戳丶戳,然后讨论着兔子怎麽做才好吃,一副饭店大厨的派头。
「怎麽做都好吃。你们两个小屁孩也不怕沾一手血。」唐植桐开口赶人。
兔子跟其他动物不太一样,一般很少有人专门去放血,都是干翻后直接扒皮。
兔子已经凉透了,趁还没有冻住,唐植桐直接在厨房进行兔子表皮「剥离」手术,也省的一回家再收拾了。
「姐夫,这是今晚要吃四只兔子吗?」敬民直接站在厨房门口围观。
「美得你,今儿就做一只。另外三只有别的用处。」唐植桐将开肠破肚,把消化系统里面的东西都挤到痰盂里,一会去厕所冲掉。
也就是兔子味道小,这要是换成一只猪,那味道,啧啧啧,估计只有蒙古国海军总司令王老爷子能受得了。
敬民嘿嘿一笑,也不恼,恨不能就站在这看着兔子出锅。
「别看了,炖好了少不了你验菜的那一口。去把我的包打开,里面有给你买的小玩意。」唐植桐想起了弹弓,也不知道小舅子喜不喜欢,如果不喜欢的话,自己可以不用去倒腾自行车内胎了,那玩意不好淘换。
敬民一听这个,立马一个转身,一个急刹,嘱咐道:「姐夫,一会别忘了。」
「去吧,去吧,不差你这一口。」唐植桐摆摆手,开始了兔子的肢解工作。
昨晚张桂芳嘱咐了,让小两口今儿接小姐妹俩回家,小年不大不小算个节,四九城人比较重视。
所以唐植桐这次选了一只个头小点的兔子,够娘仨吃一顿。
敬民没有等到兔子炖好,一会的工夫就拿着弹弓架子跑了过去:「姐夫,怎麽就一个架子?」
「架子趁手吗?」唐植桐备完菜,炖上锅,打着火,准备先把辣椒煸炒一下。
「嗯,虽然稍微大了一点,但我会长大的!」敬民对弹弓架子简直是爱不释手。
「成,玩够了放回去,回头我给你绑上皮筋丶皮布袋,再给你送回来。」唐植桐趁热油的工夫,把窗户给打开,辣椒的呛味不光鼻子受不了,眼睛也会熏的流泪,得保证通风才行。
「好!」敬民听完很高兴,一蹦三丈高。
「行了,出去把门关上,我要炒辣椒了,呛。」唐植桐开始往外赶人。
趁小舅子出去,唐植桐该加的香料加,相信一会炖出来的兔子能让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从嘴角流出眼泪来……
既然是娘仨吃,唐植桐就没做两种口味,一只兔子全都做成了辣口的。
等兔子快出锅的时候,叶志娟和小王同学都闻着味进了门。
「伱还真打到兔子了?」小王同学眼里全是惊喜。
「瞧你说的,不光打着了,还打了四只,一家兔子整整齐齐的。咱今儿都吃兔子,剩下的那两只明后天给郝叔叔和李姨送过去。」唐植桐早就对兔子的归属做了安排。
「真棒!」小王同学是个会提供情绪价值的,双手给唐植桐点赞。
得到小王同学的表扬,唐植桐只知道咧着嘴傻笑,迷迷瞪瞪的,差点被迷住了眼。
闺女过的幸福,叶志娟是很欣慰的,但眼前女儿丶女婿那副儿女情长的模样,让她觉得没眼看,乾咳两声以示提醒。
「嘿嘿,敬民!来验菜了!」唐植桐朝在窗台边拿着弹弓架子模拟打鸟的小舅子喊道。
等弹弓做好了,得提醒他高低不能打人家玻璃。
这种事唐植桐小时候干过,赔玻璃加挨揍的套票,想逃都逃不掉。
等小两口带着两个妹妹回到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张桂芳不在家。
「咱妈不会去排队了吧?」想着刚才路过副食品店那长长的队伍,小王同学试探的问道。
「凤珍,你去看看。队伍长的话,就喊着咱妈回家,等明儿再说。」唐植桐下车开开门,吩咐妹妹道。
时间也不早了,总得先吃饭吧?
「嗯。」凤珍没犹豫,掉头朝胡同外走去。
打开房门,贝贝看到凤芝,也不「喵喵」了,立马钻进了床底下。
唐植桐没进屋,将一只兔子交给小王同学,自己去了洗澡间,把剩下的两只兔子挂了起来,现在天冷,即便是洗澡间,一宿也能冻结实,压根不怕坏。
等折返回去,唐植桐把身上丁零当啷的东西都放起来,立马开始着手做菜,炖兔子。
即便这只兔子稍微大了一点,但五口人吃有些捉襟见肘,得多加些配菜。
这边刚把菜炖上,张桂芳和凤珍进了家门。
「妈,二十三,糖瓜粘,往年腊月二十六才买肉。您今年置办东西挺早啊。」唐植桐接过张桂芳手里的篮子,里面有粉丝丶冻鮁鱼丶木耳丶冻豆腐。
「可不说嘛,街道今天发了过年的票据,每户只有六两肉的定量。
有人说这肉都送到北边还债了,剩下的恐怕连六两都保证不了。
一家老小都指望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呢,一听这个就都去排队了。
我没忍住,也跟着过去买了点。」张桂芳摘下围巾,进里屋放下,又走了出来。
「副食品店怎麽说?」唐植桐摇摇头,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今年会出现没肉供应的情况,但绝对不是在年关上,民众的情绪还是要照顾到的。
「还能怎麽说,肯定保障供应呗。说今儿的卖完了,明天会多进点过来,肯定会让百姓买到肉。」张桂芳有些惋惜,自个排了两个小时队,愣是没买到肉。
「妈,甭担心,咱家今儿就吃肉,过年的肉交给我吧。明儿您抽空把皮子撑起来晾晾吧。」唐植桐指指地上的兔子皮。
「这是你打的?看着跟家兔差不多。」张桂芳拿起兔子皮打量起来,其实她进门就看到了,光说话没顾上看。
「也就看着像,这年头谁家养点能救急的牲畜都看的很紧,不可能是家里养的跑出去的吧?」唐植桐将菜篮子放到一旁,有恃无恐的回道,得亏当时没养白兔子,要不这茬恐怕是遮掩不过去了。
「应该不是家养的,这都冬天了,这兔子毛还挺薄呢。」张桂芳揉了揉兔毛,说道。
「薄厚都无所谓了,反正兔子也用不着了,回头咱攒起来,给您做个兔皮大衣。」唐植桐嘿嘿一笑,他真想过给家人每人安排一件。
搞不到水獭皮,兔子皮还是可以的,但太扎眼了,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还是先攒攒再说吧。
「做什麽兔皮大衣,烧包。对了,今天又有你一封信。」张桂芳将兔皮归置到一旁,又从茶盘底下拿出一个信封。
「你真是大忙人,连着两天有信了。」小王同学笑道。
「三哥来的信。」唐植桐接过信,打眼一看就是马克俭的笔迹。
撕开信,唐植桐将信纸掏出来,借着灯光看了起来。
马克俭在信里说明了一下菜系的事情,他们单位时常对外接待任务,也正是如此,做菜上比较谨慎,大多数都是做的淮扬菜,并没有徽菜。
至于眼下能做的淮扬菜嘛,马克俭直言没有很合适的。
并解释说,淮扬菜用火腿丶笋丶高汤的菜比较多,不太适合自个家里吃,因为没有那个条件。
话虽这麽说,但马克俭在后面还是附了蟹粉狮子头和扬州炒饭的做法。
唐植桐看完这两道淮扬菜的做法,直挠头。
扬州炒饭虽然只是一个炒饭,但需要用到米饭丶鸡蛋丶河虾丶火腿丶青豆等食材。
唐家有米饭丶鸡蛋,但河虾丶火腿丶青豆就难喽。
除了扬州炒饭,马克俭还写了蟹粉狮子头的做法。
唐植桐看完,暂时放弃了做淮扬菜的想法。
蟹粉狮子头,顾名思义,得得有蟹肉丶蟹黄,可这东西大冬天的去哪搞?
不过马克俭很贴心,信的最后除了问唐植桐「学这玩意干嘛」外,还隐晦的提出可以试着帮唐植桐解决食材的问题。
肉有五花三层,人分三六九等,见人下菜碟,区别对待挺正常的。
唐植桐打算一会再给马克俭回封信,不能让他帮着自己解决食材。
在单位试菜丶吃剩菜都是可以的,因为有章可循,但从单位往外面顺食材是万万不行的,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古虽然前途无量,但不能为了招待他就给马克俭惹麻烦。
虽然眼下做不了小古家乡的味道,但唐植桐并不着急,再等等呗,他还有五年半才毕业呢,何况毕业还要留校。
回头自个有机会去外地的时候搜集一点食材,带回来再做呗,机会有的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