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下好了,可以安心出城了。
杨铭不怕杨素来抓人,只要自己矢口否认,难不成他还有胆子查验自己的马车?
当车队临近明德门时候,急促的马蹄声从一侧街道窜出,因其打着越国公府的旗号,武侯卫没有敢拦。
杨约一马当先,来至杨铭马车外,拱手道:
“还请殿下准许杨约一见。”
杨铭令人停车,随后走出车厢,笑道:“杨少卿这是给本王送行来了?”
杨约翻身下马,手持马鞭拱手道:“正是,不过也有一事想请教殿下。”
“讲!”杨铭道。
杨约目光望向车队后面那辆装饰明显不同的马车,笑道:
“茵绛不告而别,兄长使人四下搜寻无果,没曾想竟是与殿下一起,想来茵绛也是要送殿下出城吧?”
杨铭笑道:“谁跟你说茵绛在我这里?杨少卿可不兴胡说啊?”
我胡说?尼玛那驾车的车夫都是我府上的,我会不认得?
杨约笑道:“那俩马车分明就是茵绛的座驾。”
杨铭道:“如果我说不是呢?”
好家伙,这小子果真难缠啊,杨约道:“殿下说不是,那自然不是了,既然如此,就让下臣恭送殿下出城吧。”
“不必!”杨铭道:“此地已临近城门,杨少卿相送之情,本王心领了,还请回吧。”
杨约伫立半晌,无可奈何,人家一口咬定他们杨府的马车不是他们杨府的,他还能怎样?
搜车?这是僭越,
杨约叹息一声,点头道:
“那下臣就在此恭送殿下了。”
杨铭微笑点头,随即返回车厢,令车队继续前行。
而杨约这边,却是翻身上马,目送车队离开,一直等到杨茵绛的座驾临近跟前时,杨约才一夹马腹,凑了过去,朝车厢内小声道
“叔公只能送你到这里的,以后的日子要靠你自己了,好孩子,一路顺风,”
说罢,杨约马鞭一扬,就此打道回府。
……
荆州总管,辖下二十二郡,一百二十二县。
北周与开皇年间,州郡行政划分改动频繁,荆州地区,如沔阳郡曾为复州,沅陵郡曾为辰州,巴陵郡曾为巴州等。
因北周时期,荆州部分地区属梁国,也就是母妃萧氏的故国,
所以当地人称呼时,习惯以旧时郡称。
大隋开国虽有二十年,但地方行政划分还是比较混乱的,一直到杨广继位,改为郡县二级制,大隋的行政划分才算是逐渐明朗。
荆州总管镇抚区域,大致相当于后世湖北湖南全境,兼管军、民两政,大权在握,权柄彪悍。
四大总管分镇四方,是杨坚上位之后,避免华夏再次分裂而做出的有效手段。
后来因汉王杨谅起并州之兵造反,因此杨广废除了四大总管这一行政职能。
荆州的首府在江陵郡的江陵县,也就是后世的荆州市。
离开大兴之后,杨铭会一路南下走陆路,出蓝田县,取道上洛郡(陕西商洛市)、进入中原淅(xi)阳郡(河南淅川县),再南下往襄阳郡(湖北襄阳)、竟陵郡(湖北钟祥市),最后便是目的地江陵郡了。
一路上,只有郡守一级够资格接待杨铭。
出了大兴之后,杨茵绛便钻进了杨铭的车厢,听着元文都为杨铭介绍一路行程。
元文都原本在太府寺任少卿,对于一个三十七岁的人来说,官不小了。
太府寺掌皇室及官府手工业,统左藏、右藏、左尚方、右尚方、司染、掌冶等署。
左藏右藏就是就是左藏库和右藏库,皇帝的内库,可不是国库。
左右尚方署,管铸造兵器,为什么有尚方宝剑一说,因为尚方宝剑就是尚方署做出来的。
司染署,掌造作宫廷衣物,杨铭的朝服就是出自那里。
掌冶署,掌管冶铸金银铜铁,及玻璃玉器。
这是一个没多大实权,却非常有油水的部门,可以理解为总后勤bu。
元家早已随着太子妃元珍过世,而与废太子杨勇划清界限,而元文都素知元妃与杨铭关系亲近,所以此番做为杨铭佐官赴任地方,他还是乐意的。
杨铭从对方口中得知,元文都小时候就曾跟着自己老爹元孝则久居江陵,所以对荆州地区还算熟悉。
事实上,杨铭也很熟悉,因为他的妈妈萧妃,虽然祖籍是南兰陵(江苏常州),实际上出生在江陵,幼时也是生活在江陵,因为江陵是旧梁国的首都。
梁国首都本在建康,为什么又成了江陵呢?这就要说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侯景之乱”了。
侯景之乱对南梁萧氏政权造成了空前打击,不但使得西魏、东魏趁机蚕食梁国大量地盘,还被战乱中崛起的陈霸先觑准时机,以陈代梁,将萧氏政权逼迫至江陵一带的狭小区域,后被杨坚所灭。
江陵是萧妃的故土,也是杨铭姥姥姥爷家。
不过他的姥爷姥姥早已去世二十多年,杨铭有七个舅舅,但只有两个是嫡亲的舅舅,也就是母妃的同母兄弟。
一个叫萧璟(jing),入隋后封了个文散官,朝请大夫,没有实职,也没有勋爵,但是历史上,他在唐朝被封为了兰陵县公。
还有一个叫萧瑀(yu),目前闲散人一个,住在大兴,经常去王府与母妃见面,今年才二十五岁。
不过这小子将来混的非常好,还混进了凌烟阁。
在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七,封宋国公。
第123章 荆州氏族
五天后,队伍抵达上洛郡,太守李义携当地一众官员在城外迎接。
李义也是出身陇西李氏,在大隋,大部分的刺史、郡守,都出自关中集团,而他们会在当地豪族中挑选佐官,这样一来方便管理地方。
比如最低一级的乡正、里正,这两个位置本就是给乡里最吃得开的人物准备的,也就是地头蛇。
只有这些人,才能管住底下的百姓,而关中贵族属于外来户,没有本地人的帮忙,啥事也办不成。
舟车劳顿,杨铭确实该找个落脚之处休整一下。
当晚,队伍住进了城中一个叫做李园的地方,宅邸的规模相当大,与大兴晋王府不相上下,完全能将他们这两千人容纳,还有富余。
李园的管家,叫令狐德,年纪不小了,这座宅子就是他带着百余奴仆留守在这里。
也就是杨铭,换做别人,根本没资格住进这里,包括郡守李义。
因为这座宅子的主人叫李敏,李敏的妻子叫宇文娥英,是杨铭的表姐,杨丽华的女儿。
李敏的父亲李崇,曾任商州总管,商州就是眼下的上洛郡,这座宅子,是李崇任总管时的宅邸。
这是郡守李义能够找到的,最适合安顿杨铭的地方了。
打发走对方之后,杨铭将府内外的安保,全权交给庞犇,而陈奎则负责贴身近卫。
别以为他是郡王,人身安全就有保障。
杨铭心里很清楚,荆州地区远离大兴,又是旧梁故都,自己以后的日子,身边一刻都不能离开护卫。
这世上,胆大包天的人多了去了,杨铭当初就曾听说,某地一位县令,被当地一名士族子弟以石头砸死,行凶者事后甚至免于官府追责,好在苏威奉旨巡视天下,路过此县,把这桩案子又翻了出来,才把那小子当街给砍了。
不要害怕老百姓,老百姓没有害人之心,防的就是那帮世家子,这些人打小被溺爱长大,性格好冲动,一向在本地横行霸道惯了,惹急了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杨铭从来没有将隋末的乱世形容为农民起义,而是称之为大乱斗。
那是农民起义吗?带头的有几个是农民?
杨铭就曾听说,开皇初年,杨坚将大批关陇子弟调任地方,以此掌控天下,而这些贵族子弟赴任的时候,身边都带着几百打手,就是为了应付不利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