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铭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因为这件事头疼。如果是他亲征,高句丽灭定了,可惜没有如果。可他现在又去不了洛阳,否则单靠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甚至能把宇文述的行军元帅给他撸了。眼下的大隋军方,比宇文述资历更高的,确实没几个了。军中是很讲究资历威望的,对士气至关重要,主帅人选威望不够,下面的士卒军心都不稳。杨铭是想要换将的,但是老爹不会同意,怎么办?那就换帅,虽然老爹肯定也不会同意,但是至少僵持一下,或许会允许自己换将。这就是讨价还价嘛,价码先往高了开,才有机会获小利,否则直接开低价的话,杨广同志就不跟你搞价了。于是杨铭这天晚上,琢磨了很久,列出了一个名单,派人送往洛阳门下省,由门下省在朝堂上呈给皇帝。否则他直接给老爹写信的话,绝对会石沉大海,奏疏只要能摆在朝堂上,很多与自己交好的大佬,就能见机行事了。这份名单也是九个人。于仲文、薛世雄、张谨、崔弘升、卫玄不变,增加李靖、杨义臣、张定和,八个人,归史万岁节制。要知道,宇文述比史万岁年纪还大呢,而史万岁在军中的威望,杨素、韩擒虎、贺若弼死后,眼下应该是第一了,当然了,抛开高熲不谈,文武两途,高熲历来都是第一人。杨铭不需要问史万岁乐意不乐意,他乐意人家杨广还不乐意呢。洛阳朝会,门下省黄门侍郎杨达,双手捧着太子奏疏,站出来道:“太子举荐鲁国公史万岁为征讨番邦之行军大元帅,举荐李靖、杨义臣、张定和代替荆元恒、辛世雄、赵孝才三人,为行军总管,请陛下御览。”这话一出,朝堂哗然。杨广顿时皱眉,这小子不是在炼铁吗?这事也想插一手?他跟宇文述是有多大仇啊?“二十四路总管,陛下已经钦定,太子此番举荐,实乃越俎代庖,”宇文述站出来,脸色难看道:“臣已经在做准备,此时换帅恐影响军心,请陛下明鉴。”裴矩一开始发现奏疏是门下省呈上来,就心知该怎么做了,明摆着太子是想有人在朝堂上帮他争取,而他自然是当仁不让,于是笑道:“征讨高句丽,陛下定于明年开春,眼下还有一年的准备之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从容部署的,对外之战,鲁国公确实更合适一些。”他这是在嘲讽宇文述,打的都是对内战争,而史万岁一直以来,就是负责打外面的。要不然突厥为什么怕史万岁?但是不怕宇文述,因为没打过交道。宇文述顿时动怒,指着裴矩道:“军国大事,如临深渊,一丝一毫都需小心斟酌,裴公视之为儿戏,令人不齿。”裴矩笑了笑,直接摊手道:“许国公可以听听大家的意思,看看大家觉得,是你更好,还是史万岁更佳。”“当然是史万岁,”杨约道:“如果我没有记错,许国公没有对外族作战的经验吧?”宇文述心知这个位置,死都不能让,于是据理反驳道:“史万岁打的是东西突厥,跟高句丽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句丽虽为番邦,然其风俗文化与中原大致相当,农耕工业偷师于我,规模已具,怎可与游牧之蛮族同日而语?”眼下的朝堂上,就站着一个突厥人,还不是一般人,处罗可汗,准确来说,现在叫曷萨那可汗。处罗今天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杨广要用他们突厥人,眼下被安置在楼烦郡的阿史那大奈,麾下有一万突厥精锐,杨广已经将其编入大军当中,并任命阿史那大奈为其中一路行军总管,而处罗觉得,应该是他去,所以今日觐见杨广。杨广刚才已经把他拒绝了,本来心情就不好,眼下又被宇文述拿出来数落,说他们西突厥还不如高句丽,他肯定不高兴了,于是用从母亲向氏那里学来的汉语道:“你要是那么厉害,为什么当初打西突厥的是史万岁,而不是你?难道是因为你太厉害吗?那我怎么没听说过呢?”其实他听说过,眼下是故意嘲讽而已。宇文述怒了:“用得着你听说?蛮夷之人,败军之将,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话?”“许国公失言了,”牛弘顿时皱眉:“虽是降臣,然亦为可汗,乃我大隋之宾客友人,并非是许国公可以任意侮辱的。”这倒是事实,人家处罗可不是阶下囚,人家在大隋的待遇,是按照外邦国主的标准供应的。这个人,你不能侮辱,也不能杀,因为你得照顾西突厥人民的感情。别看眼下的西突厥大可汗射匮恨不得弄死处罗,但要是大隋弄死人家,射匮可汗高兴不说,将来侵犯大隋边境,都有名正言顺的借口了。杨广训斥了宇文述一句,然后安抚处罗道:“不必在意,朕有国事要议,你先下去吧。”处罗狠狠瞪了宇文述一眼,还做了一个突厥侮辱人的手势,便朝杨广行礼离开。那个侮辱人的手势,宇文述看不懂,但是裴矩懂啊。就跟大隋的入你娘,一个意思。第469章 王佐之才太子奏请换帅换将,这可不是小事情。原本朝会上还在商议从巴蜀调拨粮食到洛阳,以为大军未来之军需粮草,但是杨铭这件事一出来,大家已经没心思再议别的事情了。毕竟征讨外族,将帅人选是重中之重,本来已经定好了,但是太子横插一手,自然会引起风波。苏威以眼神瞥了一眼牛弘,想看看对方是什么意思。两人同朝为官这么多年,有些事情,眼神交流就可以心领神会,没有高熲在,他们俩的意见不统一,所以需要在事先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用眼神来统一立场。牛弘心里也犯疑,毕竟换帅是非常大的事情,以太子以往的处事稳重来看,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动这样的念头,正如宇文述所说,二十四路大军已经在准备了,这个时候换帅,不合适。他对杨铭,是真心敬重的,不单单因为太子仁德爱民,老成持重,更因为太子经常豁出去保人。高熲是他保的,史万岁是他保的,薛道衡还是他保的,三个人里面,有两个是牛弘至交好友,所以他认为,交好太子,有一个好处,万一自己将来一脚踏错,即将坠入万丈深渊,那么能保他的,只有太子。就冲这一点,牛弘觉得自己都得支持太子。于是他站出来道:“臣以为,李靖、杨义臣、张定和,皆为猛将,三人早已于沙场证明自己,而鲁国公自不必说,生平未尝一败,以常胜将军为统帅,军心可用。”一听这话,苏威就明白怎么做了,于是也附和道:“鲁国公居家赋闲也有一年半了,听闻其身体康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此番远征,乃我大隋倾举国之力的一场正义之战,统帅人选丝毫马虎不得,论资历威望,鲁国公无疑更胜一筹。”宇文述彻底懵逼了,尚书省左右仆射,都站出来反对他,还捎带上一个未来储君,这种形势下想要翻盘,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帝站在他这边。宇文述扑通跪倒,老泪纵横道:“臣得陛下厚恩,诚惶诚恐,因功勋微薄,常日夜思报,此番担任行军元帅,更是临渊履薄,处处小心,行军的所需所求,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期望于攻灭番邦,以解君忧,此番不肯让帅,非臣贪恋权利,临战换帅,乃古今用兵之大忌,臣不让,是为国为君,非为一己之私利也,望陛下明鉴。”终究是心腹,杨广也被宇文述这番感恩的话,感动了。“爱卿请起,商议国事,不必下跪,你这番由衷之言,朕心甚慰,朕亦不欲换帅。”好了,杨广一开口,于仲文、张谨、卫玄、薛世雄也站出来,表示不支持换帅。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宇文述当下已经在安排各路人马的征调筹备,眼下换帅确实不合适,再者说,一个统帅一个路子,史万岁如果来了,恐怕会对当下的部署进行一番大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