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拍马屁,一个假谦虚,绝配了。眼下的大厅内,气氛热烈,人人都长松了一口气,大家喜笑颜开,兴高采烈的聊着天。裴矩站出来道:“如今平壤攻克,高建武却逃回国内城,自立为王,应令崔弘升、薛世雄、荆元恒全力攻取。”杨广点了点头:“传旨,崔弘升为狼林道行军总管,集我大军,立即攻打国内。”眼下整个高句丽,也就剩下国内城没有被拿下来,因为东路军一开始的目的,是守住东路防线,给主力南下提供策应,眼下平壤都拿下了,其实不用杨广下旨,崔弘升他们已经合兵,主攻国内了。东路军经过两个半月的激战,眼下还有八万人马,攻取国内绰绰有余。辛世雄所在的辽东半岛,也已大捷,至此杨广继位之后的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即将大功告成。既然如此,就没必要非得赶在八月份从傍海道撤军了,完全可以悠着点,将来慢吞吞的走卢龙道回去。“高句丽灭国,就在眼前,我应着手规划立郡设县一事,此地还需有大将坐镇,”苏威建议道。杨广点了点头,令内侍省即刻备宴,他要和群臣边喝边聊。牛弘笑道:“既然设郡,原先地名无需大改,方便安抚平民,本地士族,需尽数迁往内地,以防生事,可设辽东都护府,设大都督,总辖地区事宜。”这个地方设置一名封疆大吏,人选是需要好好斟酌的,因为太容易自立了,所以裴矩不赞成:“不宜有大都督,应划分为数郡,就按我大隋现有行政,分设郡守,此地有山河之险,若设封疆大吏,有自重隐患,还是要打散一些为好。”牛弘笑道:“后期是可以这样,但新入之版图,还需有大将坐镇,统筹各地,待到一切安稳下来,再撤不迟。”杨约哈哈一笑道:“就怕到时候想撤,撤不掉了。”牛弘一愣,陷入沉思。杨约说的是有道理的,你给了人家这么大的权力,掌管整个高句丽疆域,重权在握,给的时候容易,你想拿回来可就不容易了,一个不好,就是割据自立的局面。苏威点头道:“确实不宜有大都督,可依照当下主要城池,设郡,管辖周边县城,名字嘛,确实没必要改。”不改名字,也是为了照顾高句丽平民的感情,我本来是乌骨人,你改了一个XX,那我以后就是XX人了?不习惯啊。就像赵子龙,你让他说自己是石家庄人,他一时间也接受不了。杨广笑道:“这件事上,尚书省好好议一议,眼下不着急,如今始毕在北,朕欲召他觐见,诸卿以为如何?”可不敢,裴矩苏威顿时大惊,咱们为什么打高句丽,不就是你召见高元,人家没来吗?万一人家始毕也不来,你是不是还要去打突厥?裴矩赶忙道:“路途遥远,臣以为没有这个必要,此番陛下邀其观战,他也来了,其敬畏之心,可以看见。”杨广冷笑道:“但他是带着二十万大军来的,朕想要问一问,他到底想干什么?”你别问啊,问这干嘛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苏威赶忙劝说道:“突厥朝见,应携使团贡品,于京师朝见陛下,眼下咱们在辽东,礼仪不便,陛下若有意,等回师之后,再召见不迟。”杨广摇了摇头:“启民在世时,曾于洛阳朝见朕,然始毕继承汗位之后,至今尚未,眼下距离不远,时机合适。”“不合适,”杨约直接道:“始毕不同启民,长孙晟过世之后,我大隋与东突厥之间,只有义成公主可居中联络,始毕年轻气盛,恐有不尊之举,眼下不宜召见。”他说的算是很直白了,意思是人家这个新可汗,不一定鸟你,你最好还是给自己留点面子吧。杨约算准了杨广好面子,高元已经让他颜面尽失了,再来个始毕,你脸上还能挂得住?果然,杨约的劝说还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杨广不爱听:“朕新灭高句丽,谅他也不敢抗朕旨意,不过正如苏卿所言,朝见一事,还是在京师与东都为宜,那就待朕回京之后,再议此事。”众臣顿时长松了一口气,好家伙,你是真能找事啊,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你就盯上东突厥了?好在成功延后了,至于返回京师,再想办法拖延吧,反正能不召见,就不召见,毕竟启民是大隋一手扶持起来的,但始毕不是,人家对大隋没有感情。第534章 临洮县公自从捷报传来之后,杨广每日设宴,大宴群臣,皇后等宫中女眷,包括前方将领的家眷子女,也参与进来了。这么大的喜事,应该是举国同庆,那么杨暕肯定也得跟着高兴一下。但他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应该有的大败,没有出现,肯定不是宇文述的错,只能说时不利兮。他虽然每天闲的跟个街溜子一样,但是前方战事,他可是一场没落的全都打听清楚了,有了兵甲之利,高句丽根本就扛不住隋军,宇文述有心想拖,他也没那个本事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也是无可奈何。宴会上,杨暕独自一人饮酒,脸上挂着笑容,心里在哭泣,没有人向他敬酒,谁敢敬?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喝着喝着,他就喝多了,被人给搀扶了下去。两封奏报被送进宴会,门下省黄门侍郎韦贞接了过去,看完之后,他朝杨广道:“其中一封奏报,是慰抚使刘士龙上奏,麦铁杖违抗陛下旨意,擅自处决敌帅乙支文德,刘士龙规劝,遭麦铁杖恐吓,另外一封,是麦铁杖请罪的奏疏,还有就是……其长子麦孟才战死,遭敌军枭首。”说罢,韦贞将两封奏疏的原本,一字不落的读了出来。本来开开心心的杨广,脸色瞬间一变,双目眯起,让人看不懂他在想什么。不管怎么说,麦铁杖肯定是抗旨了,杨广之前说的清清楚楚: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这是圣旨,圣旨是不能违抗的,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情况,皇帝的话不听,那就是挑衅君王威严,是不能被容忍的。别说是麦铁杖,就是杨铭抗旨,也得喝一壶。看起来,似乎麦铁杖立下赫赫战功,杀个人好像不算什么,但实际上,他的行为是非常不妥的,所以才有这封请罪奏疏。我不让你杀人,你却杀了,这是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如果知道的人少,我还能装作没有发生,但是知道的人太多,我不处置,今后是不是还有人像你一样呢?人家杨广难道不知道麦铁杖有多忠诚?当然知道,但是忠诚是需要时时维护的。麦铁杖的请罪奏疏,就是给杨广找台阶,希望杨广处置他,以儆效尤,避免这样的事情今后再发生。牛弘皱眉道:“刘士龙的意思,希望陛下治罪麦铁杖,但是臣以为,麦铁杖长子被枭首,悬于军阵,才导致他失去理智,这是有情可原的,并非故意违背陛下旨意。”杨约附和道:“罪不抵功,麦铁杖这一次是立了大功的,其忠烈之心,满朝皆知,丧子之下有此僭越之举,可从轻发落。”苏威点了点头:“麦铁杖因战功,被陛下封为卢龙县公,本可以爵抵罪,然其嫡长为国战死,也算是抵消其抗命之罪了。”杨广沉吟半晌,问道:“麦孟才可有子嗣?”兵部明雅道:“有一女,尚在襁褓,无子,其二子三子尚未成婚。”杨广一脸悲痛道:“孟才为嫡长,忠君报国,以至身死,朕本欲封勋,然其无后,呜呼哀哉,麦铁杖不遵旨意,朕本应处罚,念其丧子之痛,功过相抵,封次子仲才为上柱国,择宗室女配之,将来生子之后,选一子,为孟才立嗣。”裴矩点头道:“陛下圣明。”麦铁杖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杨广是真舍不得惩罚,如果换成别人,肯定是要治罪的,但是麦铁杖,属于愚忠了,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报答杨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