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罢,杨铭看向杨姓库管,道:“这个木棉,是一年生吧?”库管点头道:“回殿下,是的。”一年生植物,就是一年之内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这就需要大量购进种子,先大面积种植,然后留种。那么接下来,杨铭就得找管贸易的司农寺。司农寺卿,本来是杨处道,受了点处分,降为了少卿,卿,现在是崔枢。杨铭刚跨进司弄寺的官署大门,杨处道就先迎出来了:“殿下啊,您等闲可不来我这里啊,快请入内。”他是宗室,在司农寺干了半辈子,比较迂腐,能力也不行,但是他姓杨。“崔枢呢?”杨铭问道。杨处道呵呵道:“他去了民部,臣派人去喊他。”杨铭笑了笑:“我听说你跟人家不太对付啊?有没有这回事。”“公事上的分歧,这是难免的,绝无私怨,”杨处道赔笑道。一个单位的同事,如果因为公事结仇,肯定会成为私怨,这是绝对的。“你年纪大了,有些时候做事,不要太心抢,人家是给朝廷做事的,不要使绊子,”杨铭笑着说了一句带着警告意味的话。宗室也是需要敲打的,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经常瞧不起上司,上司碍于他们的身份,也不好管。杨处道赶忙嬉笑点头:“不会的不会的,殿下放心。”进了司农寺,另一位少卿崔弘舟崔老五也迎接出来了。他见到杨铭呢,有些不自在,虽然他们家有崔处仁在东宫任职,但还有个崔令姿,眼下被扣在东宫呢。与太子的关系究竟是近是远,他们自己也很迷糊。“将今年与西域贸易的清单都拿出来,我看一看,”杨铭在主位上坐下,吩咐道。不一会,几名官员抱着一摞摞的卷宗上来了。“太多了,就看高昌的,”杨铭道。于是高昌那一份被单独拎了出来,呈给了杨铭。高昌就是吐鲁番,那边的非洲棉种植是早于中原的,而历史上华夏引进的非洲棉也是从高昌买的。“一斤木棉的种子,要三百二十金?”杨铭问道:“你们花这么多钱,就买来种在后花园?”高昌那边,虽然现在五铢钱也算是流通货币,但是他们主要还是收金银,因为他们从别的地方买东西,人家要金银。已经从民部赶回来的崔枢道:“这种木棉,是可以织布的,种在花园,也是为了观察其生长条件及过程,以备将来能够广泛种植。”这是个干实事的啊,杨铭点头道:“你要是这么一说,这钱花的就不冤了,那么你觉得,适合在哪里种植呢?”崔枢道:“观其特性,应在黄河、江淮流域率先试种。”棉布,就算做出来,它也贵不到哪去,因为不够美观,不上档次,不会像锦缎丝绸那样成为高端货,但是对于普通平民来说,这是御寒的宝贝。只要种植面积足够大,那么将来做成布,就贵不到哪去。当然了,这是理想化,真想要全面铺开,没有几十年不可能的。“你跟民部去协商,明年开始,让他们在黄河开辟一块棉区,先试种一些,看看情形,今年再多购置一些种子,”杨铭道。“额……加购的话,也购置不了多少啊,”崔枢道:“高昌那边,木棉的种子也不多,不会卖给咱们太多的,而且还不宜保存,买回来真正能培育的,不足三十之一。”杨铭道:“那就能买多少买多少,这还用我教你吗?”崔枢笑道:“但是得殿下批条子啊,动用黄金购买货物,民部可不认我们,得您出面才行。”“正好我也要去一趟民部,你们三个都跟我来吧,”说罢,杨铭率先离开。他自己过冬,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寻常百姓家里过冬,那可真是跟过鬼门关差不多。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这就是为什么年龄大的人总是熬不过冬天。在大隋,年长者多集中在贵族阶层和南方,北方平民想活个大岁数,可不容易,冬天就是一道大坎。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东北地区很多都往南方过冬,那时候可是都有集中供暖了,就这,都扛不住。虽然在朝廷看来,年纪大的人丧失了劳动力,对国家几乎没什么益处,但是对社会安稳,作用非常巨大。有爹妈管着的人,他不会乱来的。第598章 不懂政治关于购置棉花,开辟棉区种植的事情,杨铭交给民部、司农寺、太府寺协同去办,他自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的。人,是需要休息,不休息,死的快。他今年虽然才二十五岁,但也需要注意身体上的保养,毕竟这是穿越进了历史,不是仙侠世界,没有灵丹妙药给续命。他可不想跟杨昭一样年纪轻轻就生大病,连杨广都熬不过。东宫那么多属官,事情要交给他们去做,自己最后拍板就可以了。关于伊吾城关税的事情,也议出来一个大致的方案。“臣等的意思是,将伊吾郡的全税和张掖郡的半税,合在一起,总为关税,只经一个专税机构的手,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损失,”太子冼马刘炫道:“在西平郡设置安西都护府,总领河西边军,在张掖郡设置河西总管府,主政地方,监管对外贸易,安西大都督的合适人选,是杨玄挺,河西大总管,最好也是咱们东宫的,臣举荐封德彝。”西平郡那个地方,古称凉州,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西宁市,往西就是青海湖,湖的对面就是原来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现在给它改名了,叫威定城。威定城现在的大都督,是贺若弼旧部王朔,杨铭的人,祁连城都督,是玄挺的部下吴景龙,这两部加上张掖、武威、西平以及玉门关、伊吾城的驻兵,就是大隋部署在河西走廊的边军,总计两万四千人。刘炫的意思是,玄挺管兵权,都护府设在西平郡,封德彝管行政,治所设置在张掖郡,而伊吾城完全设置成一所边镇,取消其贸易权。“这两个人选,是合适的,”元文都说道:“攻灭吐谷浑,玄挺为先锋,威定城王朔,祁连城吴景龙都是他的部下,他去主掌兵事,比较合适,封德彝做过河源郡太守,对那里也颇为熟悉,就是一下子去做河西总管,资历有所欠缺。”当年攻灭吐谷浑之后,在吐谷浑原先的地盘上新设四郡,那时候是杨瑞监国,杨约辅政,所以将封德彝安排去了河源郡,算是历练吧。没有地方主政经验,是不可能让你做大官的,虽然封德彝眼下是东宫典书坊右庶子,但这只是个正五品的官,河西一旦设道,大总管至少是正三品,五品跳三品,说不过去啊。因为大隋从五品开始,想升一级,怎么也得四五年,一级可不是一品,比如从五品升一级,那是正五品,想熬到正三品,有人扶植的情况下,你也得一二十年。杨铭心中犯疑,东宫的这些属官们不是不知道,升一品有多难,这么推举封德彝,他们是怎么说的出口的?杨铭观察着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发现封德彝和李密的表情,有些不自在。玄挺很正常,他好像还挺乐意去。杨铭忍不住笑道:“是你们自己的主意?”李纲点头道:“是大家商议过后,一致认为的,期间有过一些分歧,但多数赞成。”“你就跟我说,都有谁不赞成?”杨铭道。李密主动道:“臣与右庶子封德彝、左虞侯率杨积善,左右内率韩世谔、杨思玄,不赞成。”他这是在暗示杨铭,这次的商议结果,是在针对楚公府。这话可不能明说,谁敢说出东宫有派系之争,谁第一个就会被踢出去。看似将封德彝和杨玄挺委以重任,实际上是踢出东宫这个圈子,杨茵绛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乱想。而杨铭肯定也不会明说此事,毕竟你们有矛盾,本来就是我一手促成了。杨铭笑道:“玄挺的安排,还算合适,但是封德彝出任总管,几无任命可能,河西是穷,但也不会让一个五品主政,咱们议出来的结果,是要上呈陛下御览的,你们觉得能通过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