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天下官员以虚报田亩及人口为政绩,得以升迁,以至于此风一时盛行,”杨广笑道:“但又怎能瞒过你祖父呢?当时国祚初立,如果田亩人口远胜历朝历代,对我杨氏根基是有助益的,你祖父也是顺其自然,你这次在岭南推行的新制,比现有制度更为优越一些,其实没错,平民能不能分到田,是地方官的事情,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他们只会对朕歌功颂德,埋怨地方官员贪污腐败,这叫仇恨转移,官员可以恨朕,但是百姓不能,就是这个道理。”杨铭以前是没有想明白的,但是随着年纪增加,监国时间又久,大致上也算是看明白了。“可是此番北征,兴师动众,百姓恐有怨言啊,”杨铭道。杨广笑道:“那是你还不明白一个道理,朕继位之前,看过当年的人口统计,我大隋共有870万户,人口4600万,今年有多少,你一直在监国,该知道的。”杨铭点头道:“907万户,人口4400万。”户数增多,人口减少,是因为大貌索阅,查出了不少隐匿人口,而今年是大业十年,十年间,人口只增长了两百万,这是非常可怕的问题,因为这两百万中,很多还是查出来的隐匿户,也就是说,大隋的实际人口,是逆增长,也就是下跌。“还是不够啊,”杨广叹息一声,淡淡道:“你记住了,中华之土地,人口6000万,就是极限,一旦接近这个数字,国家会出大问题,朕因何而北征,现在你明白了吧?”杨铭目瞪口呆……他怎么想,也不会想到是这个原因。杨广是故意减少大隋人口,以达到天下稳定的目的。这是一个死结,人口太多,土地分配不均,必然内乱,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唐之盛世,就是源自于人口太少,等到人口一多,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杨铭缓缓闭上双眼,神情颓败至极。杨广忍不住摇头笑道:“平民嘛,知其授田而不足其田,是必须要这么做,商君有言: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你是储君,没读过《商君书》吗?”杨铭还是不说话,脸色非常难看。“愚弱!”知子莫若父,杨广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太过仁慈,眼见对方神情颓丧,直接反手一个巴掌扇了杨铭脸上:“滚出去,好好去秘书省,将历朝历代的史书都给朕看一遍,你要还是这副样子,老二可是还活着呢,朕也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儿臣告退,”杨铭叹息一声,掀帘离开。第649章 两撇胡子杨铭与亲爹的车厢密谈,刚出来的时候,杨茵绛都吓坏了。因为她看到自己丈夫的整个脸色都是铁青的,阴沉至极,不过也就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杨铭就已经想开了。虽然震惊于老爹竟然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北征,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不过还好,这确实是杨广同志能干出来的事。老爹想怎么干,那是他的事,自己又该如何治理国家,就是自己的事情了。人口增长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其根结在于兼并土地,新增人口无法得到土地或是土地太少,从而引发阶级矛盾,促使内乱发生。想要改变,不是没可能的,以大隋当下国情,削弱世家是最有效的,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杨广三征高句丽,是在削弱世家的实力,杨铭并不这么认为,扶持山东、江南士族对抗关中门阀,达到相互内耗的目的,这才是削弱世家。包括废除奴婢部曲授田的制度,但三征高句丽,跟削弱世家,几乎是没有关系的。从杨广以发起战争来达到减少人口目的策略来看,杨广并非急于削弱世家,或者可以说,杨广非常清楚现在不是时候。在杨广看来,动不了世家,那就必须动人口,否则阶级矛盾还是无法避免。杨铭当下,除了每天的朝会之外,他都呆在高玥那里,发泄着自己。发泄完了的时候,整个人会处在一种极度舒适的状态,其实他也想明白了,老爹这次北征,不论胜败,北方必然会爆发密集的民乱,杨铭阻止不了,但事实上,这场肯定会到来的民乱,可以有效的削减人口。也就是说,杨铭还有时间,在人口到达峰值之前,处理世家的问题。他不认为6000万人口就是峰值,可以向外扩张嘛,高句丽已经拿下,可以大量迁徙人口,东北也正在攻略当中,虽然因为北征而暂停,但目前的趋势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将东西突厥,以及即将成立的吐蕃王朝纳入版图,那么人口压力将会大大减轻,还有就是商业的高度发展,让人们可以脱离土地的束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将一些官办垄断的行业,逐步向民间开放,也就是官办官督,向民办官督过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总好过打人口的主意。躺在高玥怀里的杨铭,非常放松,他知道自己的方向,比老爹杨广正确。裴淑英最近的心情很不好,自己唯一的儿子被皇帝给带走了,那可是北征,是与东突厥的大战,虽然儿子在皇帝身边,但裴淑英从未停止过担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最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偏偏唯一能安慰她的人,一直在高玥那里。杨元庆和苏芮复婚了,苏威回京了。“殿下这段日子,怎么一直在这里啊?”李建成在宜秋宫高玥的寝殿内,一脸疑惑道。他几乎每隔两天,就会来找杨铭聊天,为什么呢?因为每次他走的时候,杨铭都会来一句,常来陪孤解闷。于是建成便经常来了。现在的高玥,年纪已经很大了,美人迟暮,虽然看得出,年轻时候绝对是一位顶级大美人,但是李建成对一个四十来岁风韵犹存的女人,是不感兴趣的,他甚至有点疑惑太子的口味有点特殊,你这么缺女人吗?建成知道,女人还是年纪小点好。事实上,女人成熟的快,但也老的快,基本从25岁开始身体就在走下坡路,男人在35岁左右。但是接下来,高玥端坐琴台,开始抚琴之后,建成悟了,原来太子总是呆在这里,是这个原因。此女琴艺,端的是生平仅见。“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杨铭慵懒的半躺在软塌上,以手托腮问道。李建成从琴音中回过神来,赶忙道:“荥阳最近也比较乱啊,郑家不少人,都在往洛阳跑,殿下也知道,我跟郑家几个人关系还不错,他们现在希望朝廷能想点办法,解决一下荥阳乱民的问题。”杨铭呵呵道:“河南又不是只有一个荥阳在乱,整个河南,哪没有乱?”“驻守在洛阳的守军,还有八万人,完全可以平叛啊,”李建成疑惑道。杨铭笑了笑,坐直身子道:“你信不信,这八万人如果一征调,会连一半都剩不下,一块遮羞布罢了,不动,还出不了问题,你去动他,问题比荥阳的可大多了。”没钱没粮,你怎么动大军?劫掠民间吗?虽然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么做,但是杨铭做不出来,国家规定,兵役是自备口粮,但是这个年头,自备口粮也做不到啊。再说了,你跟我也说不着啊,我特么没虎符。洛阳的兵,除非有人在打洛阳周边,否则我调动不了。李建成叹息一声,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试探道:“殿下有没有想过,再充实一下东宫呢?”你就说你想给我找个女人就行了呗,杨铭笑道:“听你这么说,对方的出身还不错?”李建成点了点头:“就是荥阳郑氏,今年十六岁了,淑韵娉婷,韶姿婉娩,眼下与母亲和哥哥住在京师,听说求亲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她的哥哥,就在您的东宫。”好家伙,你说的是郑观音啊?你给我介绍你历史上的妻子,合适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