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也不需要什么特别好的房间。”
“那怎么成?”
沈章沉声道:“你到了建康,哪里有出去住的道理?至于为父那里,也不成……”
“为父那里说好听点是管事房,但是说白了还是下人住的地方,为父是下人,吾儿可不是下人。”
“你就住这里,出了事情爹给你担着就是,我在晋王府十来年,不至于这点事情都做不到。”
说话的功夫,沈章拉着沈毅,来到了一间客房门口,打开房门之后,他把沈毅推了进去,然后开口道:“为父还有些差事要去做,你现在这里休息,等晚一些为父去后厨给你拿些好吃的吃食过来,保准是你在江都不曾吃过的。”
沈毅无奈点头,半推半就的进了这间客房。
老爹走了之后,沈毅才有功夫四下打量这间客房。
房间里,有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循着气味望去,看到桌子上一尊香炉,正冒着袅袅轻烟。
整个房间古色古香,虽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但是整体体现出一股淡淡的贵气。
一眼望去,虽然看不出家具是什么材料,但是沈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
很贵……
“不愧是王府,客房都这么奢华……”
沈七郎放下了包袱,坐在了桌子上,四下打量一番,暗自感慨:“比外面八十文一天的客房要好得太多了。”
想到这里,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来到床边,直接躺在了床上。
“住就住,又不是皇宫大院,最多也就是跟老爹一起被赶出去,怎么也不能不让我考院试罢?”
院试要春天才能考,虽然还没有公布具体时间,但是最起码要到一两个月之后,才会开始考试。
想到这里,沈毅干脆躺在蚕丝绸织成的柔软被子上,因为一路上赶路辛苦,很快沈某人就闭上了眼睛,沉沉睡去。
……
就在沈某人在晋王府里安睡的时候,皇宫大院之中,户部侍郎赵治赵昌平,正垂手站在天子书房之中,垂手聆听训示。
年轻的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看向眼前的赵侍郎,缓缓说道:“赵卿,过了上元节,朝廷恢复,就是新的一年了。”
朝廷过年是放假的,从年三十一直放假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上元节之后,朝廷的各个衙门才正式开始上班。
不过像赵侍郎这种高级官员,自然是皇帝什么时候召见,就要什么时候进宫。
而年轻的皇帝陛下,之所以对赵昌平说这个,话中之意已经极其明显了。
过了年,天子就正式十六周岁,开始亲政了。
也就是说,那位杨相国,是时候退下去了。
作为朝廷“甘泉派”的领袖,户部侍郎赵昌平身后,还有不少代表着朝廷中坚力量的甘泉派,因此这个时候,赵昌平的态度非常重要。
赵侍郎垂手站在天子面前,他恭敬低头,开口道:“陛下,过了上元节,您就应该亲政了,不过依臣愚见,陛下亲政的事情不能不急,也不能太急……”
天子眯了眯眼睛。
“赵卿的意思朕明白,但是朕再怎么不急,亲政这件事总要有个开端才成……”
赵侍郎恭敬低头。
“陛下,今年开了年,就是您亲政的开端。”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两条秦淮河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沈毅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王府客房里,每天的吃食都是沈章送来,或者是沈章派人送来,他本人基本上是没有出过门的。
之所以不出门,是因为怕露馅,毕竟他并不是王府的客人,却住在王府的客房里,一旦给主家发现了,影响不太好。
到了第三天早上,沈毅终于决定出门了。
他起了个大早,简单洗漱了一番,刚刚推开房门,就看到一个小丫鬟提着一大篮子黑乎乎的东西走来,见到沈毅之后,小丫鬟连忙低头,行礼道:“公子晨安。”
沈毅上前,帮着她拎起这个篮子,问道:“姑娘送去哪里,我帮你罢?”
这一篮子东西,估计有二三十斤重,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并不怎么轻松。
小丫鬟有些瑟缩的看了看沈毅,然后低声道:“公子,这是送到您房间里取暖的火碳……”
沈毅这才看向篮子,只见篮子里整整齐齐的码了两摞木炭,这些木炭被制作成了整整齐齐的长条形状,看起来像一条条砖块,与沈毅先前见到的不规则木炭完全不一样,因此第一眼才没有能够认出来。
听到小丫鬟这句话,沈毅愣了愣,然后才把这篮子碳,拎进了自己屋子里。
小丫鬟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跟在沈毅身后,有些好奇:“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到您这样随和的公子呢。”
沈毅对着她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多说多错,虽然对于这间客房没有什么留恋,但是能不给老爹惹麻烦,还是不要给老爹惹麻烦比较好。
放好木炭之后,沈毅便两只手拢在了袖子里,离开了客房,去见了一面老爹之后,跟老爹打了个招呼,就从王府后门离开了王府。
本来沈章执意要派一个建康本地人带着沈毅在城里转转,但是沈毅执意拒绝,沈章也就没有勉强。
沈毅是记着路的,离开了王府之后没过多久,便找到了他原先下榻的客店,进了客店之后,沈毅看也没有看掌柜的,径直走到了许复的房间门口,敲了敲房门。
很快,房间里传来了沈毅有些谨慎的声音。
“谁?”
“我,沈毅。”
听到沈毅的声音之后,房门很快打开,许复微微低头。
“公子。”
沈毅迈步走了进去,在房间里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伸手给自己倒了杯茶,开口问道:“这几天你一个人在这里,没有出什么事情罢?”
“没有。”
许复摇头,开口道:“我没有出门,吃饭也是叫客店的小二送上来,就是那个掌柜的,似乎怀疑我的身份,上来问过我两次公子什么时候回来。”
许复没有户籍,虽然有一个书童的身份,但是沈毅这个正主不在,许复这个书童自然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沈毅微微点头,开口道:“在建康开店,估计见过太多三教九流的人物了,小心一些并不奇怪。”
抿了口茶水之后,沈毅抬头看向许复,笑着说道:“几天没有出门了,咱们出去转转?”
许复自然不会反对,他连忙低头:“都听公子安排。”
于是乎,沈毅起身,带着许复一起走出了客店,来到了建康城的大街上。
建康又称金陵,六十多年前大陈国都还在燕都的时候,建康就是江南大城,繁华程度可以与燕京相比拟,陈国朝廷迁到建康之后,六十年时间,不止让建康的城墙高了一倍有余,更让这座城市的商业,文化,以及经济,迎来了新的繁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建康城,不能说天下第一强城,至少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富城,繁荣程度比起北齐的燕都,要胜过不少。
而金陵城,最出名的地方,自然就是秦淮河了。
秦淮河不止在建康本地出名,更是在全国各地乃至于在北齐都颇有名声,每一个到达建康的男子,不管是南人还是北人,都会去秦淮河畔走一走,看一看。
沈毅也不例外。
他带着许复一起,一路步行,在建康城里走走看看,大约到了中午的时候,两个人就来到了秦淮河畔。
因为这会儿是白天,秦淮河畔并不热闹。
许多画舫停在秦淮河两岸,除了一些观光的闲人之外,并没有传说中十里秦淮,处处锦绣的景象。
沈毅背负双手,行走在秦淮河畔,伸头往河水里看了看,并没有看见明显的红色,便微微摇头笑道:“在江都的时候,听说建康的十里秦淮河,被姑娘们用胭脂染红,称为胭脂河,现在看来,传言有些名过其实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