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提起笔来,陆夫子却始终没有办法下笔。
倒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没有什么合适的东西能写。
就这样,陆夫子坐在自己的桌子前,提笔又放,然后又再一次提笔。
一直到凌晨时分,这位甘泉书院的山长,才蘸墨写下了第一行字。
“昌平兄,见字如晤……”
写下了这一行字之后,陆夫子毛笔不停,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封近千字的书信,他认真把书信塞进信封里,写好信封之后,又把这封信放到一边,开始写给沈毅的第二封信。
一直到天色快亮的时候,这两封信才算是写完,陆夫子写完之后封好信封,抬头看了看外面即将亮起来的天色,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他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闭目养神了一番,等到天色完全亮起来之后,他才推门走出书房,将家里的老仆唤了过来,把两封信递在了老仆手里,嘱咐道:“立刻送到官驿去,告诉驿丞,快马送到建康去,不得耽误。”
老仆连忙低头,转身去给陆安世寄信去了。
这位陆家的老仆刚走,一旁就传来一阵脚步声,陆夫子扭头一看,只见自家闺女端着一个食盘走了过来,陆姑娘来到了父亲面前之后,有些埋怨的看了一眼陆夫子,轻声道:“听莲儿说,您昨天在书房里,一夜都没有熄灯,一夜都没有上床睡觉。”
陆夫子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笑着解释道:“碰到了点事情,青雀放心,为父吃点东西之后,这就去睡觉。”
陆姑娘看着已经有了一些白发的父亲,叹了口气:“爹,您给圣贤注书,是您的爱好,女儿从来没有管过您,但是您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再不能熬夜了。”
陆小姐眼睛有些发红,低声道:“爹,您要是熬出什么事情……”
陆小姐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这么些年是陆夫子将她带大的,父女俩感情很是不错。
因此,陆小姐很依赖自己的老父亲,生怕老父亲出什么事。
陆夫子见女儿红了眼睛,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陆姑娘的肩膀,笑着说道:“青雀放心,今后为父一定好好睡觉,再不熬夜了,好不好?”
陆姑娘这才点头:“那好,您吃些东西,便去补觉……”
陆安世看了看自己的闺女,突然笑了笑,开口道:“青雀,沈毅去建康这几个月,给你写信了没有?”
陆姑娘脸色一红,低头道:“爹,您胡说什么?他没来由给我写什么信?”
陆夫子呵呵一笑,开口道:“就是随口一问。”
“这小子在建康,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昨天送信回来,来向我这个老师求教来了……”
……
陆夫子乃是朝廷的二甲进士,早年辞任之前,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正五品官员,再加上现在乃是江左大儒,他的书信,江都驿站自然不敢怠慢,收到了陆夫子的书信之后,驿站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建康送去。
建康距离江都不到二百里地,再加上送信的驿差熟悉路径,这封信早上从江都出发,到了傍晚时分,就送到了沈毅手上。
此时的沈毅,还在自己的书房里,琢磨给皇帝的邸报样板,应该怎么去写。
他是见过报纸的,而且见过很多报纸,大报纸见过,那些比较邪门乃至于偏门的小报纸,他也见过,本来以他的见识,随随便便写个报纸的模板出来,不会是什么难题,问题就在于,他对于朝堂,对于皇室都不太清楚。
因此他不太知道,什么东西能写,什么东西不能写,以及他到底需要写一些什么,才合适送到皇帝面前。
正因为这些种种讲究,沈毅才没有下笔,而是给陆安世写信,请教自家老师。
而当沈毅拆开陆夫子给他的回信的时候,才发现信封里装了两封信。
其中一封信上封皮空白,另一封信上则写着沈七郎收。
沈毅拆开写给自己的那封信,抽出信里的白纸,纸上写了几行很是潇洒飘逸的行草。
“为师久不在朝,朝堂之事无从教你,你持吾信去建康承业坊,拜访昌平兄,昌平兄见信之后,当尽力帮你。”
写到这里,信就写完了,只有薄薄一张纸。
沈毅拿起另一封书信,只见书信上虽然没有书名,但是却十分厚实,最少有五六张信纸。
沈毅心里多少有些感动,将陆师的信揣在怀里之后,便起身朝着承业坊走去。
他去过承业坊,也去过赵侍郎府上。
虽然上一次是张简带他去的,但是沈毅也已经记得路径,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沈毅才来到了赵侍郎府门口,他敲了敲赵家的侧门,惊动了赵家的门房之后,沈毅把陆夫子的书信递了过去。开口道:“此乃江都甘泉书院济中先生写给赵侍郎的信,劳烦转交。”
赵府上下的下人,都知道自家老爷与江都的陆济中关系极好,听到是陆夫子的信,门房也不敢怠慢,直接接过书信替沈毅传信去了。
沈毅在赵家门口等了差不多一柱香左右的时间,就被赵家的家丁请进了赵府,然后直接被带到了赵侍郎的书房里,在赵侍郎书房之中,再一次见到了这位几乎已经主掌了户部的朝堂大佬。
沈毅走进赵昌平书房里的时候,赵昌平正在一张纸一张纸看陆安世寄过来的书信,等到他大致看了一遍之后,才放下手中的书信,看了看沈毅,然后默默说道:“坐罢。”
赵昌平久居高位,自然气度非凡,他这一句话,沈毅乖乖的坐了下来,老老实实。
赵昌平看向沈毅,问道:“你去鸡鸣寺见陛下,为何不事先来见我?”
沈毅微微低头道:“师伯,宫里的公公交代过,不许泄露陛下行踪,而且师伯公事繁忙,小侄便没有敢来打扰。”
赵昌平看向沈毅,又问道:“陛下……知道你是甘泉书院的学生么?”
沈毅低声道:“陛下没有问,但是内卫曾经查过小侄,陛下应该是知道的。”
“如此,事情倒能够说得通了。”
赵昌平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微微闭目:“发行天下的邸报……”
这位户部侍郎思索了一会儿,又看向沈毅,缓缓说道:“陛下既然交给你这件差事,我会尽力帮着你办好。”
“我虽然会帮你,但是你自己也要用心,好好办好这件差事,差事办好了,不止是对你自己有好处,咱们书院的脸上也有光彩。”
赵侍郎说话意味深长,他看着沈毅,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你有什么要问的,现在问罢。”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光明磊落
小皇帝私见沈毅,并且让沈毅筹办邸报的事情,在赵侍郎这里,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因为沈毅现在的功名很低,只是一个秀才,按照道理来说,秀才最多也就是见见知县,连知府都很难见到,但是沈毅这个秀才却见到了皇帝!
这当然非同寻常。
即便沈毅的诗写得很好,又给皇帝出了个不错的主意,并且皇帝也采纳了,按照道理来说,这件事情皇帝也应该在礼部或者是翰林院之中选择人才办理此事,但是小皇帝却选择了沈毅来起草新版邸报的第一稿。
这其中,固然有小皇帝年轻,考虑失当的原因在,但是在赵昌平看来,多少有一些甘泉书院的原因。
甘泉书院成立一百多年,历年科考成绩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南渡之后的这六十年来,大陈朝廷南迁,教育资源也跟着南迁,原本位于江南的甘泉书院,一下子成为了“京畿”书院,可以参与建康的院试乡试,“升学率”一下子就上去了不少。
在出了文定公这个宰辅之后,甘泉书院的声望更隆,到了眼下的洪德朝,已经是朝廷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天子亲政,原先宰相杨敬宗一系的势力一定会受到打压,而一派跌倒,当然就会有一派兴起,甘泉书院在朝堂上的势力,是远远及不上杨相以及杨相那些党羽的,但是正因为甘泉书院不足以在朝堂上形成压倒性的势力,反而更有可能被皇帝重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