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陵瞪大了眼睛看着沈毅,表情里满是不可置信。
“老七……你怎么与宫里的人有交集的?”
“建康城宫里的人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沈毅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小丫鬟青儿,笑着说道:“这丫头就是从宫里来的,不信你问她。”
沈三有些愣神,还不等他说话,青儿就微笑道:“三公子,奴婢在宫里做过一年多的事情呢。”
沈毅直接站了起来,对着沈陵拱了拱手之后,便扔下了目瞪口呆的沈陵,带着青儿一起回家去了。
两家距离的并不是很远,沈毅与丫鬟一起走了盏茶时间,就回到了自己家里,他在青儿的带领下走进了正堂,这会儿正堂里正坐着一个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而老爹沈章,正在这里陪客。
不知道是不是两个小丫鬟跟老爹说了什么,沈章这会儿神色颇为拘谨,对这个年轻的宫人很是客气。
见沈毅走了进来,沈章连忙起身,咳嗽了一声以后,开口道:“毅儿,这位应该是你在建康的朋友,来咱们家寻你来的,为父刚好有些事情要出门,你来招待罢。”
说完,沈章如释重负,对那个太监拱了拱手之后,转身离开了。
沈章离开之后,这个年轻的太监也站了起来,对着沈毅行礼:“奴婢孙谨,见过沈老爷。”
沈毅也拱手行礼,微微低头,笑着问道:“是宫里的天使么?”
“天使不敢当。”
孙谨连忙低头道:“奴婢是奉高公公之命,来这里见沈老爷的。”
天使是受命与天子的使者,孙谨既然是奉了高明的命令来的,那就不是天使。
听到这句话,沈毅也松了口气。
如果眼前的这个小太监是天使,那么他还要给这厮磕头。
沈毅并不是很想磕头,给谁磕头都不想。
沈毅坐了下来,看向这个姓孙的年轻太监,脸上带着微笑:“不知高公公让孙公公来见沈某,所为何事?”
孙谨微微低头,从怀里取出好几封信封,递到沈毅面前,微微低头道:“沈老爷,这是邸报司让奴婢给您带来的材料,高公公说,京城里那些人写的邸报,陛下都不太满意,还是让您写……”
说到这里,他似乎知道了沈毅的疑问,不等沈毅提问,就直接回答道。
“奴婢这几天就在江都等着,您写完了之后,奴婢带上,立刻就快马送回建康。”
沈毅愣住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离开了建康,不在“京城”了,这建康的邸报,还是找到了自己头上!
他本来还想得几个月清闲呢……
想到这里,沈毅苦笑了一声,摇头道:“建康无数文人墨客,不知道多少任可以给邸报司写邸报,为何非要找我这个小小的举人不可?”
孙谨摇头道:“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奴婢也是奉命办事,不过……”
他低着头,开口道:“临来之前,高公公吩咐奴婢,给沈老爷您带个话。”
沈毅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公公请说。”
“高公公说……”
孙谨缓缓说道:“高公公说,先帝朝以来,国朝数次战败,人心低迷,因此这一期邸报,想让沈老爷写一篇能够振奋人心的文章出来,最好……”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最好能够痛骂一番那些对北齐奴颜婢膝之徒……”
好家伙,命题作文!
沈毅愣了愣,随即就想明白了。
看起来,那位皇帝陛下已经要开始带动朝廷风向转变了。
算算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左右,今年就到头了,现在到处都在传杨相明年将会告老致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皇帝陛下的确有必要现在就开始着手,让朝廷的风向转变。
要是按这个思路来推想的话,皇帝要沈毅写的这篇文章,也未必会发在下一期邸报上,而是会发在明年年初的第一期邸报上。
可以想到的是,皇帝既然想要写这种文章,那么肯定不会让沈毅一个人写,多半是朝中那些“御用文人”们都会去写,到时候在诸多文章之中,“择优取用”而已。
沈毅低头想了想之后,接过了这些材料,开口道:“既然是宫里的吩咐,那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等稍候,我带孙公公在江都寻个住处,劳烦孙公公在江都住上几天,等沈某把稿子写完,立刻给公公交稿。”
说到这里,沈毅微笑道:“我们江都虽然不比建康繁华,但是多少也有几分模样,孙公公这几天可以在江都多转转,一切花费,都记在沈某账上。”
孙谨连忙摇头,开口道:“可不敢麻烦沈老爷,来沈老爷家之前,奴婢已经找到住处了,奴婢此行的花销,宫里也都会出,不敢麻烦沈老爷。”
说着,孙谨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恭敬低头行礼:“沈老爷,奴婢的差事已经完成了,奴婢就住在您家附近的悦宾楼里,您完稿了之后,派人知会奴婢一声就是,奴婢立刻来取。”
沈毅也起身,笑着说道:“公公既然来了,哪有这就走的道理?这样罢,公公留下来吃顿午饭,等下午,沈某送公公去悦宾楼。”
“不了不了。”
孙谨执拗的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敢麻烦沈老爷。”
说罢,他执意朝外面走去。
沈毅没有办法,只能一路把他送到了家门口,然后目送他离开。
等孙谨走远之后,沈毅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小丫鬟青儿,若有所思的问道:“青儿,宫里的人,都这么客气么?”
青儿站在沈毅身后,对着沈毅眨了眨眼睛,开口道:“公子,能够出差事的太监,品级都不会很低。”
“听说那些能够出外事的太监,出来之后一个比一个横呢……”
“那真是奇了。”
沈毅看着孙谨离去的方向,笑了笑:“这位孙公公,到有些与众不同之处,说不定将来,在宫里能够崭露头角……”
第二百三十四章 沈大喷子!
写邸报这种事情,沈毅已经驾轻就熟了。
毕竟邸报到现在,一共发行了八期,除了第八期沈毅没有参与之外,前面七期基本上六成以上的内容,是出自沈老爷的手笔,尤其是第一期,全部都是出自于沈毅之手。
也就是说,这件事对于沈毅来说,在业务上没有任何难度。
因此,这一次沈毅的重心不在于写好邸报,而在于写好皇帝交代的“命题作文”。
毕竟是能够直达天听的文章,如果写得好,被皇帝看中赏识了,那么作用可能会比沈毅在后续会试殿试之中写一篇好文章的效果还要好些。
因此,沈老爷十分重视,送别了孙谨之后,就自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思索良久之后,才开始动笔写草稿。
“夫胡齐伪赵者,原化外之民,圣贤未能教者也……”
“昔大陈盛世,胡齐俯首以降,受我诏命,是圣朝一鄙官而已……”
“然国逢危局之时,胡齐獠首;天时骤变之日,帝星飘摇。至今日已甲子有余矣……”
“甲子以来,神州沉陆,血流漂杵,我与胡仇,不共戴天……”
“而今朝野之中,或有媚齐而求安,或有缩首以苟全,不见两淮累累白骨,圣朝口口悬棺耶!”
六十年前,世宗南渡之时,带了不少朝廷的高层一起逃到了建康,其中就有不少世族之人。
这些世族,最重故土。
因此,最初的那一批人,尤其是在北边长大的那一批人,在南边老死之后,并不愿意入土下葬,而是让子孙在墓园里挖地窖,将自己的棺材悬在地窖之中,不愿意下葬。
这些人,就非要埋在北方不可,不然连投胎都不愿意去投。
当然了,到现在六十年时间过去,当初那批人至今日已经没剩下几个,那些北方世族的人,在南边都已经埋了一代人乃至于两代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