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童谣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沈毅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他看向许复,淡淡的说道:“这种事情你来决定就好,不过他一个人被你们留在江都,心里未免就不会有什么想法,小许你要盯好他,不要让他干出什么蠢事来。”
许复连忙点头,说了一声知道了。
马车缓缓进了江都府,在沈毅家门口停了下来。
五个人都下了马车,进了沈家给沈老爷沈章磕头。
因为他们五个人在建康,是见过沈章的,因此也算是熟识,磕完头之后,还陪着沈章说了好一番话。
这五个小家伙,在江都待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身上都多多少少有些银钱,算是半个“衣锦还乡”,因此沈毅也没有久留他们,在家里跟他们说了会话之后,就一起结伴离开,去看他们的老三去了。
次日,六个小家伙就跟着沈毅一起,到了县衙的户房办户籍。
因为有县尊老爷留的条子,户房的人不敢刁难沈毅,只能是沈毅说什么,他们写什么,六个小家伙先后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走完了户房的流程。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
这一刻起,他们六个人成功“落户”江都府了,今后也算是有了一个正当的身份,可以进行一些社会活动了。
当然,科考不行。
科考需要三代人家底干净,没有干过什么坏事,这六个小家伙都是“第一代人”,自然没有什么上三代可查。
六个人连带着沈毅一共七个人,办完了入户籍的手续之后,便一个个走进户房,由江都县衙户房的画师给他们画像,然后留档,制作“照身贴”。
照身贴是一块竹板上,刻上自己的大致长相以及籍贯,有点类似于身份证,这东西如果寻常人家来办,少说得等个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但是沈毅等人有知县老爷的条子,他们七个人上午办完户籍,下午就在县衙领到了六张照身贴。
六个小家伙领到了自己的照身贴之后,都兴奋不已,互相交换着看,然后问对方照身贴上画的与自己像是不像。
激动了一番之后,六个人才围在沈毅面前,在许复的带领下,二话不说对沈毅磕了个头。
“公子恩德,如同再生父母!”
沈毅连忙将这六个人一一搀扶了起来,然后带着他们走出了江都县衙,等离开了县衙之后,他才看着许复,笑着说道:“你们几个不是要买宅子么?这几天便在江都府里多走走多看看,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七了,年前买宅子过房契,多半是不太可能了,不过可以多看看,等定下来之后,我给你们找人作保,作见证。”
六个人纷纷点头,又开始叽叽喳喳的聚在一起,讨论着他们要买个什么样的宅子,家里要如何如何布置之类的问题。
讨论的十分激烈。
甚至许复也参与了进去。
毕竟六个小家伙在街头上流落了好几年,日晒雨淋的,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是最迫切需要一座宅子的。
沈毅现在几个人旁边,咳嗽了一声以后笑道:“各位,今天晚上都来我家吃饭,今年过年也到我家来过,咱们人多,一起热闹热闹。”
六个小家伙都兴高采烈的点头应是。
几个人高兴了一会儿之后,年纪最大的许复慢慢冷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照身贴收进了怀里,然后撇下五个小伙伴,来到了沈毅身后。
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不算厚的小本子,双手递在沈毅面前,微微低头道:“公子,这是您不在建康这段时间,我们的账目,收支都在里面,请您过目……”
沈毅并没有去看这个账本,而是看着许复的面庞,微笑道:“小许,我有个朋友,是江都本地人,他儿子在家里游手好闲,没个正经,他想让儿子跟着咱们一起做事,你那里能不能多带一个人?”
“可以。”
许复回答的毫不犹豫:“公子,建康那边正缺人手呢,只要踏实肯干,莫说一个人,十个人也能带……”
“嗯。”
沈毅顿了顿之后,又说道:“年后我便会动身去建康,到时候我家三哥会与我一起去,我要忙学业,没有空去管咱们生意上的事情,让他替我在你身边帮帮你,可好?”
问这句话的时候,沈毅一直在盯着许复的表情看。
只要许复皱半点眉头,沈毅会立刻作罢这件事,而是亲自带着沈陵,另起一桩买卖。
许复低着头,开口道:“我正想与公子说这件事,按照公子的吩咐,开了年之后,咱们就要正式成立商号了,这商号正缺一个大掌柜,公子您要考学,自然不会来做,如果三公子能屈尊来做这个大掌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许复说话的时候,沈毅一直在看他。
见他从头到尾都面色恭谨,沈毅才伸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大掌柜的位置,肯定是小许你的,旁人任谁也夺不走,就算我也不行。”
“三哥他没有干过买卖,到了建康,最多也就是替我给你帮帮忙而已。”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谋前程!
腊月二十九,沈家大宅里。
除了沈徽家的两个儿子之外,二伯家的两个儿子,也被从隔壁府叫回了江都,连带着沈毅和沈恒两兄弟,沈家第二代六兄弟,时隔四五年时间终于再聚。
值得一提的是,沈家第二代,一共有九个兄弟,沈毅排第七,沈恒排第九。
只不过另外三个是三伯家里的,早年跟随三伯一起去北边了,再没有回来。
也就是说除了沈毅三伯一家之外,余下的沈家人,除了沈家第二代嫁出去的几个姑娘外,已经是到齐了。
作为家长的沈徽很是高兴,花了不少钱置办了好几天酒席,一家人坐在一起,过了个热闹的年关。
只不过沈徽偶尔与四弟沈章坐在一起,兄弟两个人把酒碰杯,心里难免有些没落。
当年的沈家四兄弟,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了。
热闹了好几天之后,年关终于过去,时间来到了大年初一。
沈毅带着沈恒一起,拎着年货,雇了一辆马车,去书院给先生们拜年。
到了书院之中,兄弟俩便从马车上往下搬东西,两个人先是去了秦先生那里,给秦先生拜年。
秦先生是兄弟俩共同的老师,而且就住在书院里,见到两兄弟之后十分高兴,拉着两兄弟说了好一会话。
这个时候,秦先生家里人不少,足足有十几个上门拜年的学生。
毕竟秦先生在书院教书,都已经有近十年时间了,这十年时间里,他带出来的学生数量也有不少,大年初一来他这里拜年的,自然不在少数。
沈毅跟秦先生说了会话之后,就拎着备好的礼物,来到了陆夫子家里。
相比较于秦先生那里,陆夫子这边要冷清不少。
一来是因为是陆夫子不怎么收礼,更重要的原因是陆夫子只在书院里偶尔讲学,并不会去每天授课。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他这个院长不“带班”。
不带班,也就没有那么多学生,自然不会有很多人上门。
沈毅敲响了陆家小院的院门之后,给他开门的是陆家的老仆,沈毅对着仆人点头微笑,然后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陆夫子的书房里。
进了书房之后,沈毅把手中的东西放下,对着椅子上的陆安世躬身作揖:“老师新春安康。”
陆夫子今年也换了一身新衣裳,应该是陆姑娘给置办的,见到沈毅之后,他先是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房间里的椅子。
“坐下说话罢。”
沈毅并没有乖乖坐下,而是来到了书房里的小炉子旁边,往快熄灭的炉子里添了几块碳。
“这炉子都灭了,老师也不加碳进去,今年江都的冬天格外冷。”
陆安世看了看蹲在地上忙活的沈毅,微笑道:“昨天青雀给为师置办了一身新衣裳,穿在身上暖和得很,为师不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