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横波若有所思,然后娇俏的看了沈毅一眼。
“不如沈公子与奴家一起回春意楼,奴家请沈公子喝酒?”
她也抬头看了看天色,轻声道:“这会儿春意楼正热闹呢。”
沈毅连忙摇头,让花船上的人派人送顾横波回家。
顾横波见沈毅这个模样,“咯咯”一笑,跟着两个人跳上了岸,然后对着沈毅招手道:“沈公子,下一次李公子如果再有雅兴,你便直接让人给奴家送信就好,奴家立刻就出来,不必在春意楼花冤枉钱。”
冤枉钱不冤枉钱的,沈毅倒是无所谓,毕竟这一次找小姐姐唱曲儿,都是宫里的开销,他沈某人算是跟着蹭了一顿。
不过这位顾大家,应该是瞧出了一点什么,不然不至于放着钱不赚,要给皇帝搞免费服务。
出于礼貌,沈毅微笑点头,跟顾横波挥手告别。
顾大家这才放下了心,转身扭着屁股走了。
顾横波离开之后,沈毅也跳上了岸,这会儿他忙活了一整天,也有些乏了,直接回家吃了顿晚饭,然后便上床歇息了。
两三天之后,洪德七年的第二期邸报,也刊发了。
这一期邸报上的内容,大半还是沈毅写的,言辞依旧十分犀利,看的不少陈国人大呼过瘾。
邸报正式刊发之后,沈毅本人也不再每日在家里看书,而是闲着没事就在建康城里闲逛,偶尔还拉着赵二赵蓟州一起在建康各大酒楼喝酒,指望着能偶遇杨赵范三个人当中的一个人,或者干脆偶遇三个人,只要能够碰上面,沈毅稍微拱拱火,必然就会起冲突,到时候沈毅身后的保镖们就可以替沈老爷出一口恶气。
不过让沈毅有些意外的是,从第二期邸报发售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杨蕃等“反派”的身影了,甚至于他刻意在一些出名的酒楼里转悠,都见不到三个人的人影。
那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嚣张,平日里在建康横行无忌,自然不可能说躲起来就躲起来,自然也不可能突然改邪归正,于是只剩下了一个可能性。
那就是内卫里也有他们的眼线。
几次“碰瓷”没有碰到那三个人之后,沈毅也渐渐放弃了用这种方式去碰瓷那三个人的准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沈毅除了给邸报司写稿子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带着许复沈陵两个人,在建康城里转悠,并且凭借经验,在建康给他们两个人指点了两个赚钱的新门路。
于是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沈毅除了每天上午读书之外,到了下午之后,他就带着许复等人,到处考察建康城,以寻找商机之所在。
安逸的日子,过的一般都是很快的。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洪德七年的四月上旬,距离放榜只剩下了七八天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候,北边的淮河战场上,传来了一个比科考更加爆炸的消息!
北齐集齐了近百艘战船,在淮河一带激战,甚至已经有齐人越过淮河,来到了淮河南岸,于大陈的淮河水师正面厮杀!
这条劲爆消息,把即将放榜的会试杏榜完全给比了下去。
甚至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皇帝陛下高座龙庭,扫视了一眼下属的众臣,缓缓说道:“北齐又兴兵犯境,诸卿以为何解?”
德庆殿众臣哑口无言。
皇帝看向文官那一列,沉声道:“兵部。”
兵部尚书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小老头越众而出,手捧朝笏,对皇帝行礼:“臣在。”
皇帝冷声道:“朕刚才说的话,你不曾听见吗?”
兵部在朝廷里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兵部的确执掌大权,但是这些年陈国朝廷屡败屡战,弄得兵部更加没有话说。
小老头低一低头,慢悠悠的说道:“陛下,我兵部已经起草文书,勒令淮河水师务必守住淮河,陛下放心,胡齐绝不敢越过淮河半步!”
这句话算是纯纯的废话。
小皇帝闷哼了一声,不再搭理这个兵部的老头,而是环视了一圈,最终扭头看向中书五位宰相,微微眯了眯眼睛。
“诸位相公,胡齐兵锋将至,该何以破敌?”
第二百八十四章 稳如老狗!
五位宰相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中书宰相王儋默默出班。
身为原先中书省的三把手,现任中书省扛把子,王相是不能像兵部那样,跟皇帝扯皮的。
说白了,身为宰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皇帝“平事儿”,如果不能平事,凭什么你来做宰相?
杨敬宗这么些年之所以能够稳坐中书省第一把交椅,就是因为他有给皇帝平事的能力,而现在,首相杨敬宗与次相张敬一同辞任,到了考验现任首相能力的时候了。
王相手捧朝笏,对着皇帝躬身行礼,开口道:“陛下,臣等昨天下午已经在中书议了这件事,臣等准备从禁军之中抽调兵马,支援淮河水师,并请陛下派使者一同北上,督战淮河水师。”
禁军,是陈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淮河水师负责守住国门,而禁军的职责自然是护卫京师。
淮河水师目前明面上的兵力约莫有八万人,而建康附近禁军的人数,在十三万人左右。
这已经不少了,毕竟这些人数都是主战兵力,一旦打起仗来,民夫扈从都加上,便可以号称百万大军了。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了看王相,开口问道:“王相以为,应该派多少禁军支援淮河水师?又应该派谁去前线督战?”
“督战,自然是兵部的人,老臣举荐兵部侍郎程禇方。”
“至于禁军北上的人数……”
王相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老臣觉得,派三万禁军足矣。”
小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中书五个人,缓缓说道:“这是王相一个人的意思,还是中书诸位相公的意思?”
其他四位宰相纷纷出班,手捧朝笏。
“回陛下,此是臣等的意思。”
“既然诸位宰相已经定了。”
皇帝眯了眯眼睛,开口道:“那便照此办理罢,齐人这样蛮横,朕也瞧不过眼,这样罢,朕从内卫中抽调一千人,随禁军一起支援淮河水师。”
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召赵大将军回建康,朕要当面问他战事。”
淮河距离建康太近了。
最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三百里,淮河水师大营,距离建康也就四百多里,武人不用坐轿不用坐马车,骑快马不爱惜马力的情况下,大半天时间就能回到建康,一个昼夜就可以来回,不会耽搁前线的战事。
听到皇帝要派内卫去前线助战,不少大臣心里眼皮子都跳了跳。
大家都清楚,内卫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天子保镖兼天子耳目。
皇帝派内卫去淮河水师,当然不是给淮河水师当保镖的,那么内卫就只剩下了一个功用。
那就是替皇帝去前线,看一看前线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皇帝这番话倒也合情合理,几位宰相没有多说什么,兵部的三和堂官也没有多说什么,其他官员就更不敢说什么了。
于是乎,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朝廷派六百里加急发了文书给前线的赵大将军,赵大将军接了文书之后也不敢怠慢,召集麾下将领交代了一些军务之后,连夜骑快马赶路,最终在第二天上午赶回了建康。
这位赵大将军品阶是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但是正式的职位名叫总领淮河水师总兵官,至于爵位则是祖传的定平侯。
赵家在建康的宅邸,也叫做定平侯府。
赵大将军赶回建康之后,只回家洗漱了一番,换了身干净的朝服,便急急忙忙进了宫里,在几个宦官的接引下,一路来到了天子办公的甘露殿。
赵大将军身为陈国军方数一数二的大佬,见皇帝自然是不难的,很快他就被引进的甘露殿里,这位大将军进了甘露殿二话不说,便跪伏在了皇帝面前,毕恭毕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