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徽捋了捋胡须,表情有些犹豫。
不过很快,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看着沈毅说道:“老七,大伯听说,你前些日子安排了一个少年人,进书院读书了……”
说到这里,他先是看了一眼沈毅的表情,见沈毅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他才继续说道:“本来,这些事情是不该跟你提的,咱们主脉这里,也没有合适年龄的孩子,不过年节这些日子,有不少同宗同族的人来找我,七郎你也知道,大伯现在还是沈家的家长……”
“他们来找我,我不好不听。”
沈毅微微叹了口气:“大伯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是这样……”
沈徽捋了捋胡须,开口说道:“宗族里,有不少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人,其中也有一些人读书不错的,他们的父母便来找我,想问问能不能让他们也去书院读书……”
“毕竟书院这种地方,只要能够进去,学问总是能够涨的。”
沈老爷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他看向沈徽,摇了摇头道:“大伯,侄儿只是书院的一个学生,我没有权力安排任何人进书院读书,至于我那个老泰山,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你这番话跟我说倒还罢了,要是在他面前提起来,恐怕他要当场跟咱们沈家翻脸了。”
沈徽闻言怔了怔,叹了口气:“怎么外人能去书院读书,咱们沈家自己人却不成呢?”
沈毅再一次皱眉,沉声道:“大伯,您说的应该是陈宴,这孩子现在还不是书院的学生,只是在我恩师秦先生那里借读,以后还是考试的,考试不过,他也进不了书院。”
“就是借读也行啊。”
沈徽眼睛一亮,开口道:“安排几个沈家的孩子,进书院借读几年,咱们也一样考试就是,要是考不过,进不了书院,谁家也没有话说。”
沈毅心里火气腾腾的往上冒,他强忍住火气,低声道:“大伯,陈宴是因为兄长横死,才能进书院借读,您看看咱们沈家哪一家死了男丁的,我亲自去老泰山那里给他求个名额!”
沈徽哑口无言。
他神色有失望,叹气道:“七郎,大伯不是要难为你,只是想让沈家再兴旺一些,大伯已经老了,这个家将来终归是要你来当的……”
“家里再好一些,过几年我下去见祖宗的时候,在祖宗面前好说话……”
沈毅默默无语,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那就办家学罢。”
“侄儿来操办这件事,争取在去健康之前,把家里的家学办起来,就在大宅找个院子,先生的人选我去物色,到时候沈家适龄儿童,统统来家学上学,至于学费……”
沈毅想了想,开口道:“头三年我来出,至于后面的花费,就三年之后再议。”
大家族都是有家学的,但是沈家没有。
因为沈家没落了。
早年沈徽在外地当县令,沈章在京城给人家做管事,整个江都没有一个能主事的沈家人,如果不是沈毅这个“主脉”的人中了进士,这些沈家人认不认这个主脉,都还是两说。
听到办家学,沈徽眼前一亮。
然后他对着沈毅摇头道:“七郎如果能把家学办起来,请一个合适的先生过来,不用七郎你出一个铜板,咱们沈家各家,也都能出得起钱。”
“那就这么定了,我来筹办家学。”
沈毅顿了顿,开口道:“而大伯您,以后也不要再族人面前提什么甘泉书院的事情了,不然传出去,有碍我那岳父的名声……”
“蒙学几年之后,所有本事,自然能进书院读书。”
说着,沈毅看了看沈徽,开口道:“而大伯你就更不用担心了,我已经跟三哥三嫂说好了,他家里的那个儿子,将来就由我来给他蒙学,我亲自教他。”
沈陵的儿子名叫沈昭。
这会儿也就一周岁零几个月,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能够咿呀学语,再过一些日子,就能跟在沈毅身后喊七叔了。
沈徽有两个儿子,但是大儿子只给他生了两个孙女,因此沈昭是他的大孙子,听到了这句话之后,沈徽神色有些激动。
他看向沈毅,问道:“当真?”
沈毅微微一笑:“这还能有假?”
话说到这里,伯侄二人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不少。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之后,沈毅咳嗽了了一声,开口道。
“大伯您既然在江都当家,侄儿有件事就不得不叮嘱您了。”
沈毅拉着沈徽的手,沉声道:“咱们沈家的人并不少,但是范家的成例在前,大伯一定要约束族人,万不能在江都为恶,您也看到了,范俢一个刑部侍郎,尚且护不住族人……”
沈徽缓缓点头。
“你放心,我们沈家人,跟范家不一样……”
……
这顿年夜饭,吃了整整一个多时辰,等到很晚的时候才散去,这会儿江都城里四处在放鞭炮,放烟花,火药味随处可闻。
这天晚上,沈毅带着陆若溪一起守岁,两个人度过了成婚之后的第一个年节。
次日,也就是大年初一。
小夫妻俩早早的起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放上马车,带着莲儿一起,回书院去看孤寡老头去了。
到了书院之后,陆若溪陪着老父亲说了不少话,相依为命的父女俩,这么多年是第一次分开过年,说着说着话,两个人就都红了眼睛。
很快,陆若溪擦了擦眼泪,跟莲儿一起下去给老爹做饭去了。
而沈毅则是坐在了老头对面,笑着说道:“等明后天,学生去牙行给您找个丫鬟过来,贴身伺候您,免得青雀不在您身边,您身边没个人照应。”
陆夫子微微摇头:“不必,我能照顾自己。”
他抬头看向沈毅,问道:“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去建康?”
“没有事情耽误的话,就正月十六动身,如果有事情耽搁了,就再晚一些也行。”
“江都还有什么事能耽搁你?”
“家学的事情。”
沈毅把要办家学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然后笑着说道:“岳父认不认识教书教的很好的先生?”
“老夫倒的确认识一个。”
陆安世轻声道:“只是这个人没有功名,恐怕你们沈家瞧不上。”
没有功名,意思就是秀才都不是,最多就是个童生。
“既然是岳父推荐的,那肯定有其过人之处,管他有没有功名。”
沈毅微笑道:“岳父您说罢,这人是谁?”
“回头我给你写封信。”
陆夫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
“你照着信找就是。”
第四百零一章 时候到了
过了年关之后,沈毅就开始忙活家学的事情了。
如果把沈家类比成范家的话,沈毅将来在沈家的角色,大概就会类似于曾经的范侍郎。
沈家是他的助力,也是他很难摆脱的羁绊,为了后方安稳以及家里能多出一些人才,沈毅还是很愿意办个家学的。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沈家大宅地方不小,空出一个院子出来绝对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再找个靠谱一些的先生,这家学其实也就办起来了。
按照陆夫子给的书信,沈毅很快找到了陆夫子推荐的先生,这是个有些落魄的中年人,看起来三十来岁,衣裳破旧,沈毅让人打听过,他在江都平日里以给人代写书信,或者卖一些字画为生。
这人姓齐,名叫开平。
从前也是书院的学生。
只是每一次科考的时候,总是不肯规规矩矩的答题,喜欢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有些不太讨喜,惹得好几位县尊不高兴。
时间长了,也就没有秀才公愿意给他作保,他也就投考无门了。
这位齐先生既然生活窘迫,那么事情就很好解决,沈毅花钱请他吃了顿饭,又给买了几身新衣裳。
然后两个人就坐下来喝酒。
齐开平一年到头都很难见到几顿荤腥,有酒有菜,自然吃的很是开心,不过当知道沈毅是新科进士之后,这位齐先生就兴奋了起来,开始跟沈毅说他要为天下开太平的伟大理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