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元垂的面孔疼得已经扭曲了。
他用恶狠狠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沈毅,咒骂道:“姓沈的,有本事你就弄死你老子,你老子要是不死,一定会找你,找你全家算这笔账!”
他见求饶没有效果,开始放狠话了。
沈毅依旧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只是默默的抽出匕首,淡淡的说道:“没有这种可能。”
他把匕首擦干净,再一次走向周大公子。
周元垂彻底绝望了。
他看着沈毅,无助的大吼大叫起来。
沈毅在他的四肢上各扎了一刀,然后就没有再继续折腾他,转身离开了这间小屋。
任由他的鲜血,一点点滴在地面上。
……
次日清晨。
睡了个好觉的沈老爷,在这个陌生的庄园之中苏醒,他伸了个懒腰之后,来到了院子里,此时薛威跟他的下属,都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了。
见到沈毅起身之后,薛威立刻上前,开口道:“沈公!”
沈毅看了看薛威,又看了看关着周元垂的小屋,开口道:“那人死了没?”
薛威低头道:“属下一早过去看了一眼,这厮还有气,按照您的吩咐,属下把他处理了,拉到野地埋了。”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辛苦。”
“那你们现在就离开六合罢,尽快南下回到乐清去,今天的事情,谁问你们都不要说。”
薛威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沈公,要不要兄弟们把您护送到建康城下,再南下乐清?”
“不用。”
沈毅四下看了一眼,微笑道:“我安全得很呢。”
薛威默默点头,又问道:“沈公您何时回乐清主持大局?”
“估摸着这个月月底。”
沈毅想了想:“二月上旬,我应该就能回到乐清了,你回乐清之后,多注意休息下面的将官,今年……”
沈毅看了看他,淡淡的说道:“你多半要去广州府忙活了。”
现在沿海的倭寇,就只有广东还有了。
而这份军功,是留给薛威的,如果剿倭顺利,薛威就会留在广州府就地建立广州卫,来护卫即将建立的广州市舶司。
如果薛威的差事办得足够漂亮,他就会称为广州卫的指挥使,独当一面。
也代表他在三年之内,完成从小卒道指挥使的多级连跳。
这种火箭攀升,在文官之中基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在武将里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毕竟武将升官是靠战功军功,薛威这两年时间的战绩,足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他执掌一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然了,这种攀升的速度,除了足够的军功之外,更重要是朝中有人,说的更直白一些,是朝中有说得上话的文官作为靠山。
不然,薛威现在身上的战功,能有一成落在他头上,就已经是上官厚道了。
正因为如此,薛威才会对沈毅这般恭敬,因为他基本上已经算是沈毅的门人了。
对薛威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两拨人在这座庄园门口分别,沈老爷骑上自己的坐骑,一路奔跑,回到了建康。
六合县本就归属于建康府,距离建康自然算不上太远,沈毅骑马的情况下,下午就来到了建康城外,顺利的进了建康。
进了建康之后,沈老爷的马速就放缓了下来,到了人群密集的地方,还不得不下马牵马而行。
终于,在太阳完全落下之前,沈毅回到了北城,抬头看到了不远处,挂着两盏灯笼的沈宅大门。
沈毅牵马走近。
等走得进了,沈毅眼前一阵恍惚,才看到自家门口不止两盏灯笼,而是四盏。
两盏挂在门上,境外两盏,提在两个小太监手里。
等沈毅牵马走近,两个小太监才提着灯笼上前,对着沈毅低头道:“沈学士,陛下召见。”
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让沈毅意外。
他看了两个小太监一眼,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看了看自己手边的马匹,微笑道:“两位,让我把马牵回家里可好?”
两个小太监对视了一眼,然后微微低头道:“沈学士,皇城外有驻马的马厩,里面都是精细的草料。”
沈毅无奈,只能把手里的缰绳,递给其中一个小太监,然后上了两个小太监提前准备好的轿子里。
轿子很快被稳稳的抬了起来,朝着皇城奔去。
等到天黑下来的时候,沈毅被带到了甘露殿外,甘露殿里,灯火通明。
沈老爷被一个小太监领着,进了甘露殿,见到了正在批复奏书的皇帝陛下,沈毅上前,默默跪在地上,低头行礼道:“臣沈毅,叩见陛下。”
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笔,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沈毅,淡淡一笑:“沈卿今天怎么行这么大的礼?快快起身。”
君臣私下相见,跪不跪都是可以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不用跪的。
“高明。”
皇帝喊了一声,开口道:“给朕的沈卿赐座。”
高太监立刻搬了把椅子过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沈毅身后。
沈老爷也小心翼翼的坐下。
皇帝面带微笑:“这几天,朕派人去沈卿家里问过,沈家人说沈卿出门访友去了,未知是去哪里访友了?”
“回陛下。”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再一次跪在地上,低头道。
“臣出门……办了件私事。”
第六百五十九章 炫耀与玩笑
“办私事?”
皇帝瞥了一眼沈毅,脸上没有了从前的笑意,他就这样默默的看了沈毅许久,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缓缓说道:“沈卿应该记得,你身边是有内卫暗中保护的罢?”
沈毅低头:“这是陛下的恩德,臣自然是记得的。”
“那你就实话实说。”
皇帝转过身子,正对着沈毅:“出去干什么了?”
沈老爷沉默了一会儿,微微低头:“去杀了个人。”
“恐怕不止是杀人这么简单罢?”
皇帝陛下默默的说道:“你不经朝廷谕令,无有兵部文书,擅自调动抗倭军出省……”
沈毅垂手而立,开口道:“回陛下,臣此番调动了抗倭军三十七人,按照朝廷的规矩,五十人以下的调动,不需要请示兵部。”
这个时代,对于武官的约束非常之大。
比如说一个省的都指挥使司,只能指挥本省的兵马,一旦出省,就要请示兵部。
再比如说沈毅弄出来的这个抗倭军,在沿海诸省活动,自然没有什么约束,但是一旦离开沿海诸省,就也要请示兵部,或者是请示朝廷。
不过五十人以下,是不受约束的,哪怕是一个千户,也可以随身带着五十个人。
皇帝哑然一笑。
“沈七,你是不是觉得你功劳很大,朕就没有办法动你了?”
沈毅面色平静,微微低头道:“臣这趟出门之前,已经做好被革职罢官的准备了。”
皇帝脸色冷了下来:“你杀了齐使,就只是革职罢官?安知不是杀人抵命?”
沈毅微微低头,目光看着眼前的地板,继续说道:“回陛下,臣不知道有什么齐使……”
他低声道:“朝廷也应该不知道。”
皇帝冷眼看向沈毅:“你怎么知道,朕不会把你交给齐人,平息这场事端?”
沈毅微微低头:“臣不敢揣测圣意,恭请陛下圣裁。”
这种事情,大陈朝廷自然是要装作不知道的,真要愣头青,把这件事情给公布出来,那么久只剩下了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是把沈毅送到燕都去给齐人赔罪。
第二条路,就是两国再起刀兵,而且即便打起来,陈国这边也不占理。
更要紧的是,即便选择第一条路,北齐也不一定就会偃旗息鼓。
皇帝没有第二个选择,他只能替沈毅去遮掩这件事。
见沈毅这么说,皇帝突然笑了笑。
“高明,去把朕的沈卿扶起来,让他坐下说话。” ', ' ')